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造士 » 第九章(2)

第九章(2)

    办公室里又有老师打骂学生。

    除了辛怀玉,没有人会大惊小怪。

    这个上午辛怀玉过得一点都不快乐。先是吴天硕找他谈话,后是赵建国找他谈话。看起来,他想大胆尝试新教学法的行为已经引起学校领导的注意。显然,从校长到教导主任都反对他这么做。

    “再这么固执己见,就把课放下吧!”

    这是吴天硕最后的通牒。

    “小辛呀,听人劝,吃饱饭。我不是完全反对你探索和尝试,但你要知道,我们现在要什么?要成绩。要升学率呀。学校的压力有多大。都在抢生源。靠什么抢?靠你想象?靠你描画的美好蓝图?你别以为就你有理想,有追求。谁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可理想、追求不能脱离现实呀。你还是多听听老教师的课。至于你的想法,慢慢渗透,一点点来,成熟一点落实一点。不要急啊年轻人。否则,真把课放下了,你咋办?你还年青,不像我。”赵建国以老大哥的身份语重心长的规劝辛怀玉。

    辛怀玉思来想去,知道再坚持下去,真走到不让上讲台的地步可就惨了。

    “赵主任,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我可以向老教师学习,把课讲好,把成绩搞好。但我觉得吴校长是不是对我有误解?”

    “没有谁对你有误解。”赵建国坦然道,“吴校长站在学校的角度考虑问题,自然要周全。你这套东西不要说吴校长了,连我也不敢轻易接受。”

    辛怀玉点点头。

    “你还是听我的,先回到正路上来。至于你的所思所想,我倒不全反对。我刚才不是说了嘛,一点点来,不要急。成熟一点落实一点。确实有效果了,再拿出来。这个世界不会埋没人才的。”

    “谢谢赵主任了。”

    辛怀玉话是这么说,心里还是不痛快。赵建国听出来了,大度的笑了笑,说:“辛怀玉啊,我是看好你的。努力吧!”

    辛怀玉的心情稍好了点,笑着说:“赵主任,关于教学上的事您是专家。今后还要多像您学习。至于新教学法,我会注意分寸的。”

    “这就对了。”

    赵建国乐呵呵的说道。

    “行了,你先回去上课吧。具体情况我会跟吴校长沟通的。”

    辛怀玉出来后想,赵建国提醒自己的未必不是一条出来。看起来自己确实走的急了。这样一想,心里踏实了,心情也好了许多。谁知道刚走到办公室门口就听见里面呵斥学生的声音。

    又是李军。

    这个李军呀。辛怀玉心里感叹,不愿意面对,就绕过办公室,径直去了图书馆。

    没想到在图书馆里遇到了鹿雨嫣。辛怀玉尴尬的看了鹿雨嫣一眼,想退出来。鹿雨嫣叫住了他。说咋了这是?面也不敢见了?辛怀玉只得重新回来,说没有。说的时候心里虚,没有底气,眼睛顺着书架溜。鹿雨嫣就笑,说还像个小男孩样,你都多大了?辛怀玉更难堪了,眼睛全放在书架上,假装专心找书。鹿雨嫣探手一揪,把辛怀玉揪到了书架靠里一端。又探身往外瞧了瞧。外面,管理图书的张小花老师正跟另一个来借书的女老师闲聊。两个人聊得火热。鹿雨嫣偷笑着缩回身子,正面贴在了辛怀玉身上。仰着脸看辛怀玉。辛怀玉羞红了脸,身子一动也不敢动,两只手僵硬的往身子后面缩。

    “老实说,那天晚上是不是跟江梦寒出去了?”

    鹿雨嫣声音压得很低,神情却很严肃,一副生气的样子。辛怀玉不得不点了点头。

    “哼!”鹿雨嫣盯着辛怀玉,脸上混杂着委屈、不屑、嗔怪,“就知道!还骗人。江梦寒有什么好?”

    辛怀玉一时紧张无语。身子仍然僵直的靠着书架。书架上落满了灰尘,散发出一股呛人的怪味。

    “你咋知道?”

    辛怀玉小心问道。

    谁知这一问竟问出了鹿雨嫣的眼泪。吓得辛怀玉再不敢问。一双手不自觉的搂住了鹿雨嫣的双肩。

    “咋哭了呢?快别哭了。”

    辛怀玉的安慰引出了鹿雨嫣更多的眼泪。鹿雨嫣的脸埋在辛怀玉的胸里,无声的泪水打湿了辛怀玉的衣襟。暖湿像滴入砚台的一滴墨,渐渐氤氲,恍惚一轴画卷,渐次展开。

    清晨,雨后的山间小路,云烟氤氲,花香弥漫。

    外面的咳嗽声惊醒了两人。

    两人倏的分开。

    说完,飘然而去。

    辛怀玉怔怔的望着鹿雨嫣的背影,忽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恍惚间随便抽出一本书,拍了拍上面的灰尘,拿了出去。

    隔开的小办公室里张小花还在和女老师闲聊,已不见鹿雨嫣的身影。见辛怀玉出来,张小花暧昧的冲他笑了笑,接过辛怀玉手里的书,往借阅记录本上登记。辛怀玉这才注意到他随意抽出的是一本写痴男怨女科举害人的《聊斋志异》。张小花登记完了,把书递给辛怀玉,顺口说道:“看《聊斋》啊。净是些魑魅魍魉,离我们太远了。不如看些穿衣吃饭。”

    说完了又同女老师续着刚才的话题聊了起来。辛怀玉没有吱声就出去了。出去的时候听见张小花和女老师说起回族的名吃,好像叫馓子。

    辛怀玉吃过各种馓子,唯有回民做出了的馓子色泽金黄,香脆甘甜。过去就有“点心香,月饼美,回回的馓子甜又脆”一说。

    张小花是回民,最会做回民饭,各种小吃,像油香,馓子、白吉馒等做得都非常地道。

    张小花最拿手的是烧美。

    烧美又叫烧麦,烧卖,稍麦,稍卖。起源于清朝的归化城(现呼和浩特回民区和玉泉区)。据传清乾隆帝到了归化,一天来了兴致,微服私访,走到半夜肚子饿了,随从就敲开一家卖包子的铺子,叫着嚷着要吃包子。卖包子的一家早睡了,慌乱起来,听说要吃包子,到后厨一看,哪里还有馅,只剩些碎羊肉和卖剩了的包子皮,就胡乱剁了些大葱进去,忙乱中连口也没有捏好就上了笼。许是乾隆饿坏了,但见店家端上来后看着洁白晶莹,闻着香气四溢,入口软而喷香、油而不腻。乾隆食后赞不绝口,问名字。店家头一回做,哪里知道什么名字,忽想到是用卖剩了的碎羊肉做成,情急之下顺口胡嚼道:稍卖。哪意思是捎带卖。乾隆大喜,叫随从赏了店家。捎卖从此名扬天下,成为了内蒙西部地区最有名的小吃。也不知道传说是真是假,反正包头地区许多烧美店家都挂着这么个关于烧美由来的牌子,吸引顾客。其实用不着吸引,在呼和浩特和包头东河地区,人们最喜欢的早点就是烧美。一壶酽得发黑的砖茶,一两醇香盈口的烧美,半个上午的打塌嘴(聊家常,说一些无聊的事),那叫个舒心。

    有一次张小花叫辛怀玉到家里做客,做的就是烧美。用张小花的话说,外面吃不到这么地道的烧美。果然个个如玉石榴一般样,刚出笼已是香气四溢,外观晶莹剔透,皮薄如蝉翼,柔韧而不破,用筷子挟起来柔柔如垂胆,置于盘中团团似小饼。入得口来,如品肉柳,鲜嫩如脂。外面的烧美吃完后口内有股味,张小花做的烧美吃完后口内不留大葱味儿,也不知道她是咋做的。

    张小花为人热情大方,是个挺不错的人。可惜整日坐在图书馆里,没多少事,跟一帮四十多岁的女老师攒在一块儿,闲言碎语,东家长西家短,净传些闲话。辛怀玉就有意无意躲着张小花。

    回到办公室,李军还在训斥学生。

    大概是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也没有完成。李军这一训就训了两节课。眼看着又要上课了,辛怀玉实在忍不住,想上前劝阻。抬眼看见年级组长魏静正用眼神示意他不要介入。但他对李军已是大为不满。

    “你是傻子?还是蠢货?”李军旁若无人的训道:“你不是崔志强。你要是崔志强,让我管我也不管。你还想不想好好学?”

    “想……”

    “想就这样?!”

    “老师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

    “哼!再敢?回去把作业补上。每道题抄十遍。”

    “老师……”学生怯怯的求李军,“能不抄不?”

    李军不满的瞪了学生一眼,严厉的说道:“不行。去吧!”

    学生逃也似的跑了。

    李军独坐在椅子上,点了支烟。烟雾缭绕中尤有余怒。

    过了一会儿,李军似乎平息了恨铁不成钢的恼怒,掐灭了烟,悠然的出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