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武唐春色 » 第十八章 圣人家事

第十八章 圣人家事

    王勃与薛牧离开升平司后,直接乘快马赶往皇城,一路上,惊起阵阵喧闹,若非有官服在身,怕是早就被巡街武侯抓去京兆府问罪了。

    大约用去两刻,二人终于抵达嘉福门,此时,不善骑术的薛牧感觉五脏六腑都移了位,若非子安兄催得急,他早已在半路换乘“病号”专用的牛、马车了。

    “司丞,究竟是何事?”

    在禁军侍卫帮助下,薛牧勉强顺了口气,开口问了一句。

    “吐蕃使臣今早向礼部递了文书,宣称不日将离开长安。”

    王勃跃下马背,凑到薛牧身旁搀扶,低声解释道:“其实也是走个过场,圣人早已知晓此事,并留了旨意,任其离去。”

    薛牧眉头一挑,这几天他天天待在衙署内看公文,接触最多的就是陇右战事,下意识地联想到了战争,本想追问几句,结果看到王勃满脸的不悦。

    这家伙似乎想到了什么恼人的事,左袖袍一甩,声调不自觉地扬起:

    “蕞尔吐蕃,也敢屡次妄言求娶公主,这芒松芒赞怕是得了失心疯。”

    几个宫役走在前面引路,听到王勃的喝骂声后,瞬间熄了结交之心,纷纷低下头不敢多言,以免触怒这位太子心腹。

    有隐情?

    薛牧一个外臣,也不太了解宫闱之事,索性默默地听着。

    “二郎年少,不知这芒松芒赞如何嚣张,吾等知晓内情后,恨不得生啖其肉。”

    相识已久,薛牧很少见王勃气成这样,赶紧宽慰道:“子安兄,一个不知礼数的土酋而已……”

    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

    “二郎,且听我说完!”

    “此獠乃松赞干布之孙,十七年前,曾遣使来朝,请求圣人将公主下嫁给他,可使团尚未抵达长安,兵部便收到吐蕃猛攻吐谷浑的消息。”

    闻言,早已不是官场小白的薛牧愣住了,因为,他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一方面想做圣人的女婿,一方面又派兵攻打唐朝的附属国,这算什么诚意?

    看来,这家伙比他祖父还要混账,当年松赞干布也曾干过这种事,可惜被大唐天军吊起来打,最后进献黄金五千两、以及其他珍宝数百,才娶了一个宗室女为妻。

    “这几年,此獠不断派遣使者来长安,言称大唐公主一日不入吐蕃,他便一日不罢兵。”

    王勃语调严厉,吓得宫役们纷纷弯下腰,以示惶恐以及不敢妄议朝政之心。

    见状,薛牧心中依旧不解,公主和亲与否,关东宫何事,况且圣人已有定夺,还有什么可着急的,非得宣他一个八品主事官入宫。

    “这次吐蕃使团入长安,一为安西四镇,二为求娶公主。”

    见子安兄三句不离公主,心思细腻的薛牧瞬间想到了关节所在,想必这芒松芒赞心高气傲,不肯跟他祖父一样,迎娶一个空有公主名头的宗室女回去,否则圣人绝对不会一直拒绝,早就答应了。

    毕竟,从太宗起,朝廷就有把宗室女嫁给酋首、换取和平的国策,可惜,思慕唐恩的外酋太少,白眼狼居多。

    在薛牧看来,外嫁公主弊大于利,公主出嫁,圣人为了显示恩典,通常会在送亲队伍中安排一些乐工、医工,以及技艺精湛的匠师。

    这些蕃酋平白得了技术之后,虽然会上表归附,但那仅仅是暂息兵戈而已,等他们国力强大了,通常会背弃盟约,反过来攻打大唐。

    薛牧越想越不解,后世有个明朝,后期打仗屡战屡败,但从不和亲,大唐不管能不能打赢,若敌酋开口、将姿态放低一点,大概率就能娶个公主回去……

    这点是真憋屈啊!靠和亲根本换不来和平,要把这群贼酋打疼、打怕了,才是唯一的正解。

    念及此处,他正色道:“如今,圣人膝下可还有公主未曾婚配?”

    天子家事,薛牧一个七品外臣,可不敢多言,哪怕心中忧虑,也只是旁敲侧击了一句。

    “尚有一女,乃天后嫡出,为太子殿下、英王、豫王之亲妹,道号太平。”王勃摇了摇头,收敛表情道:“那位公主年纪尚幼,虽号称出家,但一直居于宫中,最受圣人恩宠。”

    薛牧脸色微变,子安兄的话让他想到了一个人——镇国太平公主。

    抛开她曲折复杂的情事,单说政治影响力——睿宗时期,宰相七人、五出其门,这等权势不说空前绝后,也绝对算是屈指可数了。

    如此一想,吐蕃恐怕是败兴而归,什么好处都没捞到。

    “圣人嫡女不可外嫁。”

    薛牧偏头打量四周,见宫役离得远,才低声说道:“我大唐控弦百万,若吐蕃不服打就是了,若真开启国战,吾等读书人当身先士卒。”

    听到这里,王勃眉头舒展,当即拍着薛二郎的肩膀说:“倘若圣人下诏再伐吐蕃,你我兄弟二人当一同上书,恳求调往陇右。不过,你这上不得台面的骑术还需再练练!”

    说着,他哈哈大笑起来,一扫心中的郁结之气。

    “二郎,又有何谏言,竟能使先生如此,不妨说与孤听。”

    一道清朗的声音从前方传来,两侧的宫役、禁卫纷纷跪地行礼。

    此刻,李贤正站在宫墙夹道之间,左手虚握着象征太子身份的配剑,身姿英挺,再配上一袭利索合体的袴褶,看上去颇具明君气象。

    “见过太子殿下。”

    储君亲自来迎,乃是莫大的荣幸,如果这件事传到朝堂上,估计又要掀起一阵波澜。

    薛牧与王勃赶紧叉手行礼,而李贤不在意地摆了摆手,笑道:“孤一人在园中等了许久,心中焦急,索性来此等候,结果凑巧撞见你们两个。”

    “臣不善骑术,让殿下久等了,万死之罪……”薛牧正准备继续往下说套话,就听到王勃轻轻咳了几声,当即改口:“不过,殿下向来大度,定然不会责怪二郎。”

    “你呀,总是这般拘于礼法,往后,孤与你之间不必如此。”

    话已至此,薛牧彻底被打上了东宫的标签,但他心中竟然没有出现预料中的绝望、无奈。

    想来是因为,王勃、程齐之等知己都是坚定的太子一党,不管主动,还是被动,薛二郎的潜意识里早就明白了自己是何阵营,只是不敢承认罢了。

    “太子,某与二郎刚刚谈及吐蕃使团一事,这家伙言称要领兵与之一战,以解今日之恨。”王勃精神振奋,上前快走几步,几乎与李贤并行。

    “彩!”

    谈及吐蕃,李贤瞬间失了气度,冷声说道:“孤恨不得生啖芒赞老贼的血肉,吾妹怎可远嫁吐蕃这等苦寒之地?痴心妄想!”

    说完,太子又咬牙切齿地补了一句:“不久前,三弟与四弟来信,要孤好好炮制吐蕃使团,替他们出口恶气。”

    薛牧默然无语,他估计这次进宫就是为了商量:如何在吐蕃使团离开长安前,狠狠地惩治他们。

    毕竟,那位公主不仅深受二圣疼爱,更有三个身居高位的兄长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