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烂柯山海 » 第18章 先生崔陵

第18章 先生崔陵

    两刻钟后,众人再次启程寻房,而离开小吃摊的时候,宁缘暗自计算着这次的花费,还好,四人也就吃了三十二文铜钱,折合下来也就每个人吃了八文,按这种物价的话,自己还是居住在景宁县城为好。

    一个日仄,众人城东看完看城西,走了六处居所,宁缘都是觉得不合适,要么太大、要么陈旧、要么价格太高,要么还是有些喧闹,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互郎见宁缘还是不喜现在的居所,忽然想起来城北有一处或许可行。

    互郎随即开口说道:“宁公子,城北倒是有一居所觉得适合公子,价格也就纹银二十九两。只是今日时候不早了,今晚又有土地庙会,就暂时这样如何?”

    宁缘一看天色,差不多一个时辰后就暗了,现在确实不适合去城北,随即开口:“喔,不知不觉,这土地庙会就开始了,也好,今日暂且到此为止吧,明日还需麻烦互郎了。”

    “客气了,宁公子,告辞!”说完互郎作揖行礼后,就转身离开。

    “宁先生,这土地庙会开始了,我们这是要去看看嘛?”一旁的刘大侠见互郎离开,随即望向宁缘开口,其实她也想去看看这庙会的。

    宁缘见两位大侠总是与自己说话,微笑的调侃:“呵呵呵,宁某见两位如此如漆似胶,都不忍打扰两位咯。嗯,难得见这个世间的庙会,宁某自当好好的观赏一番了。”

    杜若杜大侠听宁缘如此调侃,顿时有些不好意思,开口说道:“让宁先生见笑了,那杜某跟卿云陪宁先生一同观赏吧,或许还能见到崔先生呢?”

    宁缘微微摇头,开口:“无妨。说到崔先生,宁某倒是很想见见啊!只是时候尚早,我们接着四处逛逛,等日落时分,再来庙会,如何?”

    你们两个算是彻底好上了,这称呼都改了,我这电灯泡当的,真的是贼亮咯。

    刘大侠随即开口:“那就便依宁先生的。”

    言罢,众人在景宁县城西接着闲游,宁缘也自动接着忽略杜刘两位大侠的恩爱,自己逛自己的,只是自己视力所限,还不能离杜大侠太远,不然走丢了,那就麻烦了。

    宁缘行至一家卖文房四宝的店铺,忽然想起来,自己要不要买一些文房四宝,不为别的,自己拥有远超这个时代的知识,如果自己利用这些知识,来买卖一些新鲜玩意,自己岂不是赚大发了?或者自己也可以记录一些东西,免得自己忘记了。

    一念至此,宁缘抬腿走进这家店铺,杜刘两位大侠见此也快步跟进。只见宁缘首先开口:“掌柜的,我需要一套文房四宝,价格几何?”

    掌柜的见有人要买文房四宝随即开口,只是看到宁缘眼睛时:“公子,这文房四宝有高有低,只是观公子眼睛,似乎有眼疾,恕我直言,恐不太适合。我这倒是另有一种书写工具,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其实掌柜的自己并非有意说这个,只是见眼前这位公子身患眼疾,这盲文雕版或许更加的合适。

    宁缘也不计较这个掌柜,自己有眼疾是真的,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自己不用特意去装。至于掌柜的另外一种书写工具,宁缘又不是全瞎,随即开口解释:“无妨,宁某虽不可远视,但近物还算看得,帮我寻一套文房四宝,先送至城南悦来客栈。”

    杜大侠见此立即开口:“宁先生,这文房四宝也不是很重的物品,要不杜某帮你携带吧。”杜大侠觉得他和卿云不能再这样了,这样对宁先生不太礼貌。

    宁缘见此也不推托,随即开口:“如此,那有劳杜大侠了。掌柜的,就此打包带走了。”

    后者听闻连忙开口:“好嘞,那就一百二十文铜钱的如何?含笔三杆,墨两块,砚台一块,上等好纸半刀。”

    宁缘点了点头,表示可以。后者见此,连忙吩咐伙计赶紧包装,这单赚得不多,也就二十文铜钱,笔是好笔,墨是松烟墨,砚更是好砚,更不用说这纸了。

    片刻钟后,宁缘率先踏出商铺,杜刘两位大侠紧随其后,只见此时的杜大侠身负一个包袱,里面则是包装好的文房四宝。此时的宁缘才体会到,这后世啊,不用自己拿东西的快感。

    待众人再次闲逛一刻多钟,天色已渐渐昏暗,宁缘一行人就此停止闲逛,转身前往土地庙,来看看这景宁县庙会。

    两个刻钟过后,宁缘终于来到土地庙附近,只见华灯初上,在难得取消宵禁的这几日里,各式各样的商贩携带推车,桌子,摊布,聚集于此。叫喊声各式各样且络绎不绝,而再观这人群,更是人山人海,景宁县衙的快班(负责巡夜)、捕班(负责治安)更是联合出动,维持这庙会的各个方面。

    “糖葫芦,糖葫芦,好吃的糖葫芦嘞!”

    “上好的胭脂水粉嘞,快来买喔!”

    “这位公子,我这里有上好的玉簪,要不要买啊!”

    宁缘看着眼前一幕开口感叹:“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人间盛世颜,这景宁县庙会,真是壮观啊!”

    杜大侠细细品味宁缘说的诗句,好一句一睹人间盛世颜啊,随即开口夸赞道:“宁先生,果然是学识渊博,好诗啊!”

    这又不是宁缘自己创造的诗句,他可不愿意偷窃别人的诗,随即微微摇头开口:“呵呵呵,这并非是宁某的诗句。走吧,我们去看看。”

    随后,宁缘一行三人漫游庙会,这土地庙会是设在庙外街道及庙内一个较大场地中的。宁缘先是进入土地庙,看到了大型杂技表演,只见喷火、吞剑、碎大石、舞狮等等都有,看得人眼花缭乱的,这也让宁缘感受到,这才是人气,这才是节日该有的气氛嘛。

    待一杂技表演完后,围观的人群纷纷叫好,而百戏则行礼致谢,同时有一人在讨要赏钱。宁缘见此就转身离开,并非是他不愿给,而是已经没有啥看头了,还不如接着四处逛逛看。

    不多时,宁缘一行人再次出现在庙会街道上,宁缘左看看右看看,这买卖的物品还挺多的嘛,有一些自己认识,有一些则完全不认识,但总体来说,这物品的价格是符合景宁县城里百姓的消费能力的。

    边走边看的宁缘,忽然在视力能看到最远的地方,看到了一位趣人,只见他低头看书,其桌子上则摆了一套文房四宝,只有见到客人驻留,他才抬头迎接客人。此刻的宁缘猜想,这或许就是杜刘两位大侠所说的崔陵崔先生吧,像他这样子售卖文字,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宁缘像一个过路人在摊位前驻留,此刻的宁缘望着低头看书的书生,他也不敢确定是否是崔先生,只见这位书生大概25岁到30岁左右,乌黑束发,一抹胡须更显得成熟,一身米黄的交领儒衫,更显得像是一位教书先生。

    宁缘首先挥袖行平揖礼开口言道:“在下宁缘,不知先生所看何书?”

    杜大侠连忙靠近宁缘低语:“宁先生,这位就是崔陵崔先生了。”

    宁缘微微点点头,后者听闻有声音,抬头一看,只见两男一女站在自己面前,而最中间那位,他的眼睛好像有眼疾,但其气质且并没有因为眼疾而削弱半分。

    后者连忙起身行平揖礼开口:“在下崔陵,见过宁公子。刚才崔某所看的乃是先贤所著的《仁政论》,看到吸引处,竟不知公子前来,怠慢了公子,还请海涵。

    宁公子,公子可是来写家书,或者写对联啥的,我这里童叟无欺,只收纸张钱,若需代笔,则再收取代笔费。”

    宁缘略微摇头,他可不是来写家书什么的,相反倒是对崔先生手中的书,挺有兴趣,随即开口:“无妨,崔先生看书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这也是情理之中的。崔先生,不知这《仁政论》可否借宁某观看一番?”

    其实宁缘并非不是不想给这具身体的主人写家书,只是通过余念得知,此书生本就是食百家饭所生,首先他不知道怎么个寄信法,其次就是现在不是之前的那个书生了,不方便通过此等方法,替书生道平安。

    在宁缘原本打算中,本来想就此不再过问的,但随着崔先生的话,忽然觉得还是要通过其它的方式回报那些百姓,也免得在心中留下疙瘩。

    后者并不知宁缘心中所想,只知宁缘想借看书籍,随即开口:“宁公子言重了,这先生一说,崔某哪担任得起。至于这《仁政论》,公子想看,自然借阅。”

    随后,宁缘从崔陵手中接过《仁政论》,仔细看了起来。杜刘两位大侠和崔陵也不急,前者向后者行礼过后,则与后者闲谈起来,而崔陵也在杜刘两位大侠的话中得知,他们原来是今日盛传的打虎英雄。

    崔陵起身向杜刘两位大侠行平揖礼,随即开口说道:“各位大侠此乃仁义之举,这大虫食人无数,若无众位大侠及宁先生的出谋划策,这只大虫将不知要危害一方多久。请杜大侠、刘大侠及宁先生,受崔陵一拜!”

    说完崔陵崔先生做了一个长揖,以表示自己对杜大侠等人的尊重,后者则连忙行抱拳礼还礼。宁缘此刻见崔陵做出如此大礼,也连忙起身,放下手中的《仁政论》,行平揖礼还礼。

    礼毕,宁缘开口说道:“崔先生何需行此大礼,太过礼重了。杜大侠与众大侠以及宁某,也不过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