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唐:开局俺娶了杨玉环 » 第二十九章 遗孤城里说恩怨

第二十九章 遗孤城里说恩怨

    在杨家大院里,老杜看到那披着斑驳朱红油漆的高塔,禁不住惊讶了。

    大唐的石塔,自然是大气磅礴,每层高约5.8米,十七层的高塔,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

    杨氏、杜武和凤儿,见老杜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得知日后不必再漂泊于长安,禁不住喜极而泣。

    历史上的老杜,多年回家一趟,后来又一次回家,竟然正好赶上幼子饿死,全家正在嚎啕大哭......

    前世特种兵军医杜文,此时站在大院里,心里五味杂陈。

    他此番带着一大箱保健品,穿越到那黑暗的岁月,竟然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

    多么荒唐可笑,但是又多么现实啊!

    亲家母武氏听说老杜远道而来,并且候补县尉,如何不大喜过望?

    这候补县令严武,乃是亲家翁的好友。

    鲜于节度使和剑南道黜制大使李笑天,又正在和严武及杨家大院联手,实现扳倒县令杨治的图谋......

    杨家大院的前景,是一片大好啊!

    “亲家,文儿,尔等可知晓,这刘铁汉,刘铁卫,乃是刘氏匪帮的主心骨,他二人若是不灭,日后必将卷土重来。这遗孤城内,可是有刘家三四百女子!”诗圣杜甫,看待复杂问题,向来是入木三分,极其精准。

    “亲家翁所言极是,只是这二刘,竟然不翼而飞。剑南道十万数万兵马,现今依然将成都府及遗孤城四周,围得铁通一般!城内也掘地三尺,并无踪迹!”武氏怅然说道。

    杜甫喝了一口剑南春茶,帮着分析道:“当时剿灭刘家匪帮,统共进来了几路兵马?是哪一路曾经追逐过二刘?”

    武氏当时就站在院子中主塔十七层楼顶,举着望远镜,全程关注遗孤城内的剿匪过程。

    她将当时的镜头,一一在脑海里闪过。

    “襄阳府杜九公子,千牛右卫!”武氏惊呼。

    她想起来了,一大群千牛卫,追逐二刘,进入城东桃溪村落,后来再没见二刘出现过。

    后来杜九公子带着二百千牛卫出遗孤城的时候,用大车驮着一批缴获物资,甚至有几大瓮酒。

    那大瓮高达六尺,直径三尺,里面藏一个人,绰绰有余。

    杜文知道,千牛右卫相当于大明时期的锦衣卫,剑南道的军队和官吏,谁又有权利盘查他们的大车和战利品呢?

    对了,李笑天大太监啊!他是剑南道黜制大使,又是剑南道监军使,他手下统领的三百千牛前卫,又名梅花内卫,乃是相当于明朝的西厂!

    梅花内卫,直属皇帝掌管,总共只有九百人,李笑天是三大统领之一,麾下有三百人,大姐杨金环就是其部属,二姐杨银环,也是挂名的部下。

    可惜了,这李笑天公公,当时并没有带领内卫过来督战。

    “俺们不光要看到杜九公子的嫌疑,还要深究一下,他是否有作案动机!”这诗圣杜甫,果然是个奇才!

    “哎!妾身在成都,已然听说了,这襄阳的杜威大伯父,其志向远大。女儿嫁给襄阳王——如今的永王、荆州大都督为王妃,又新近继承了祖上开国定襄王的爵位。便是成都杨府与杜家的亲事,他们家也想鸠占鹊巢,巧取豪夺——”

    “哦?还有这种事?莫非这杜九公子,竟然又冒充俺家文儿?当时他入千牛卫,就是冒充俺们老宰相嫡系子孙,说是原名杜文!”诗圣反应很快。

    岳母武氏叹息道:“何尝不是呢?府中杨夫人,当时知道你们在河南不如意,也巴不得杜九公子冒充姑爷杜文,前来支撑门户。毕竟襄阳杜家恢复胡姓,继承王爵的事情,早就水到渠成,朝野尽知了。”

    “莫非后来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寿王,听闻杨府嫡女杨孤影貌美,就扬言要下聘?”老杜继续分析!

    “正是!这杜九公子冒充开国杜捞宰相玄孙、巩义县杜文,入赘杨府不成。边退而求其次,想图这遗孤城,欲要聘娶吾儿女杨银环——”武氏一边摇头,一边说,看来对杜九公子很是不满。

    “俺在京师,听闻李林甫宰相的六公子,曾经下聘银环二小姐。后来这李六公子金榜题名,被玄宗皇帝钦点探花郎,选为东床驸马爷了!”老杜乃是老牌京漂,消息自然灵通。

    武氏点点头道:“正是,宰相府派人来悔婚,妾身忍了。杜九公子牟图杨府嫡小姐杨孤影,被寿王吓退,转身来说媒俺被李家退婚的二女银环,俺也有意委曲求全。不曾想,他襄阳杜家,怕得罪李相爷家,就悔了前番说媒,改口要娶俺三女铜环——”

    老杜接着道:“这襄阳杜威兄长家,占据了俺家族产业,以此为根基,恢复了定襄王的家世,兀自不满足。又打着开国老宰相的旗号,冒充吾儿杜文,前来天府之国,占据隋炀帝子孙的产业......故而,夫人干脆派了三小姐铜环,白衣白马,千里走单骑,去寻了吾儿杜文来!”

    老杜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痛哭流涕道:“夫人母女,真高义,巾帼不让须眉!亲家夫人在上,请受杜子美一拜!”

    杜文发现,极其方正的父亲,对于具备传统美德的人,还是十分尊重的。

    母亲杨氏拉着凤儿,也跪在老杜背后。

    杜文赶紧跪在母亲背后。

    武氏赶紧来拉亲家翁和亲家母及凤儿,她给小女儿玉环递了一个眼色。

    原本侍立在他身边的四个女儿,杨玉环娇羞,不愿动身。

    二女儿杨金环斯斯文文,正在回想幕幕往事。

    三女儿杨铜环凤目圆睁,想到家长们提起往事,兀自怒气冲冲。

    杜文也在心里愤愤不平:“襄阳那一帮鳖孙,不光占据了老宰相子孙的产业,得以坐大,甚至连老县令给俺定的娃娃亲,都不放过,真是一门禽兽啊!”

    他在考虑,在巩义县的时候,那成百上千的叫花子,因为自己吼了一嗓子:“老少爷们儿!杀马、吃肉、拔衣服啊——”

    细皮嫩肉的杜家十七岁的小少爷,被叫花子们剥了衣服,押到山坡后面,扯来浓郁的野菊花,铺成香喷喷的软床,贴了一锅又一锅白白嫩嫩的烧饼。

    菊花残,满地伤。

    估计白烧饼,后来都变成红烧饼了。

    这事儿,要不要对俺家老杜说?

    还有,在内乡县温泉边的芦苇荡里,正在菊花软床上,和杨九娘一边烤着暖烘烘的篝火,一边贴着烧饼的杜十七公子,被狙三一斧头,砍透了后背......

    这事儿,要不要对俺家老杜说?

    说,还是不是说,都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