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贞观家教有点躁 » 第199章 罗艺住过的府邸

第199章 罗艺住过的府邸

    既然去泾阳县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张济安其实还是有点准备的。

    当然就这几天的时间,他所能做的大概也只是心理上的准备。

    本来他想着过完年了,然后慢慢准备磨蹭一下,等到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大概也就差不多了,到那时候,天气也就不至于这么冷了。

    然而没想到,这一次自己居然需要提前出发,主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自己的那些邻居们,怕自己在家里边制造火药,真的把他们炸飞了。

    礼部尚书是豆卢宽,这家伙是鲜卑族人,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头,为人一板一眼的,十分刻板。

    张济安之前和这家伙并没有打过交道,所以直接就喊了一声“豆大人”。

    没想到太极殿里居然因为自己这一声哄笑了起来,那豆卢宽自己倒是没笑,而是很严谨的说,“平襄侯说错了,老夫姓豆卢,不姓豆。”

    这倒是让张济安有点尴尬了,没想到居然是这样一个姓,之前他听都没有听说过。

    本来他想着,姓豆的人就很少了,或者说他压根就没听说过,可是没想到,居然来了个姓豆卢的。

    但是礼部尚书就是二品大员,他还不敢得罪,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可是不敢进行任何的调侃。

    于是,他只好给对方再一次行礼,“豆卢大人莫要见怪,在下孤陋寡闻,并不是有意的。”

    老李皇帝似乎也在看笑话,“平时让你多读点书,你也不大喜欢读,让你多上朝,和各位大人熟悉一下,总是借口各种理由懒得来上朝,年轻人怎么那么懒呢?看今天不是闹笑话了吗?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张济安只好面对着老李皇帝行了个礼,“陛下说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尽文章!臣的确还需要多历练。”

    这话一出来,倒是让大家再一次惊讶了,你别说,这小子诗才还真的不错,可惜就是太懒了,来大唐这么长时间,也没有见这小子正儿八经的写过一首诗。

    老李皇帝还是非常喜欢写诗的,他不但搞各种文化活动,而且自己写的诗其实也很不错的,就像“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那两句,在后世也是相当有名气的句子。

    朝中大臣们都知道老李皇帝喜欢写诗,而且写的还不错,所以,大家伙平时多多少少都会读一些诗。

    没办法,皇帝的爱好就是大家的爱好,皇帝的追求就是大家的追求,“上有好之,下必效之”,在老李皇帝身上也没能幸免,要不然程咬金也不至于每天冒充读书人了。

    但是也正是因此,也提高了大家的诗歌鉴赏水平,关于好诗坏诗的分辨能力,这些大臣们还是有的。

    如今张济安把这两句诗一读出来,大家立刻感觉到两句好诗要出来了。

    “好诗,这两句诗还真的不错!”老李皇帝先给张济安的这两句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当然这个调子定的还是比较准确的,大家伙也还都是认可的。

    所以,接下来,萧瑀、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些人,也纷纷开始夸起了张济安的这两句诗。

    长孙无忌更是立刻转过头来,看着张济安,“平襄侯这两句诗可是写的真好!这是怎么写出来的?下面还有吗?”

    有什么有?老子这是看《红楼梦》抄来的!

    对,就是抄来的,不应该承认这两句诗是自己写的,要不然这些家伙还会真的把自己当做诗人来对待了。尤其是老李皇帝,三天两头办诗会,和萧瑀房玄龄长孙无忌李神通等人有事没事就要一起唱和一阵子。

    如果自己的头上戴上一个诗人的名字,估计每隔几天还要大老远的跑来长安,陪老李皇帝作诗。

    现在的长安,已经开始潜流暗涌了,这也是自己想要离开长安的一个原因。如果老李皇帝一开心,把自己留下来陪他写诗,那估计跑到泾阳县躲避的目的就达不到了。

    所以绝对不能承认这诗是自己写的,当然,这本来也就是抄来的。

    “长孙大人见笑了,这时也是在下在一个场合看到的,是别人写的,也就只有这两句,再没有了。”

    “不知此诗,是出于何人之手?”

    难道要告诉他这诗的作者是贾探春吗?也不知道这家伙会不会刨根问底啊?

    轻轻的摇了摇头,稍微让自己冷静思考了一会儿,张济安才道,“此时作者名叫贾探春,似乎是一个女子,在下也只是在一本书里边看到的,也不知这贾探春是何人。”

    好了,一推六二五,将所有的问题都推给了曾经看过的书,要是能找得到就找去吧。

    “噢,还有,那本书名字叫做《红楼梦》,我也是在师门中的时候看到的。”

    这就没办法探究了,鬼知道这家伙说的真话还是假话?反正《红楼梦》这本书大家都没有听说过。

    于是,大伙都开始思索《红楼梦》这本书。

    《红楼梦》?没听出过,谁读过?谁听过?该不会是这小子杜撰的吧?反正是他师门中的书,谁都没见过,谁也不知道。

    思考了半天,愣是想不起任何相关的资料来,算了,不想了,太费脑子了。

    于是大家终于不再纠结这首诗,也不再纠结《红楼梦》,话题重新回到了张济安去泾阳县的事情上。

    这一次用不着李世民强调,豆卢宽自己也格外用心,毕竟这家伙就是一个活着的死神,而且这家伙的侯府和豆卢宽的府邸离的比较近,他也怕这家伙在家里别胡折腾,万一出了什么事,到时候恐怕他们大家都要跟着遭殃。

    万一因为在泾阳县的侯府问题上出什么岔子,从而使得之外不满意,以至于耽搁了启程离开长安的时间,估计不光他自己心里面担心,张济安的侯府周围居住的那些提心吊胆的人,恐怕也会戳他的后背骂他。

    “启禀陛下,我太原王家在泾阳县西大街有一处府邸,臣愿意低价卖给朝廷,作为平襄侯的侯府。”

    “启禀陛下,臣记得泾阳县的东大街上有一座府邸,应该是上一日泾阳县令置办的。只不过后来那家伙因为贪污被下狱这座府邸被没收了,这几年也都是当地官府代管着,是不是可以考虑赏赐给平襄侯?”

    ……

    一阵功夫,就提出了五六处,而且还都是占地几十亩的那种大院,似乎都在主街道上,张济安听得有点目瞪口呆,一个小小的泾阳县居然有这么多闲置的豪华大院。

    而且这其中有四处居然是那些世家大族置办的产业,看来这些家伙在各地都有自己的资产啊。

    可是这个时候都提出来了,他反而不好意思选了。

    李世民倒是不在乎,反正是给他女婿的,不管怎么样他都谁愿意的。

    这倒是让张济安多少有点为难。

    一看张济安自己拿不定主意,老李皇帝也是理解的笑了一下,然后代他来拿主意了。

    “朕倒是记得,当年燕王李艺在泾阳县有一座王府,这么多年来,那王府也一直空着,闲置着也是浪费,每年还要当地官服派人打扫维护,放着也是浪费钱,不如就赏赐给平襄侯吧。

    燕王李艺,其实就是隋朝末年有名的北平王罗艺,这位当年也算是一方诸侯,在大唐统一天下之后就归顺了大唐,被封为燕王,并且赐姓为李。

    只不过这位当年可是李建成的铁杆,刚刚归顺大唐不久的时候,有一次,老李皇帝以秦王的身份去这位的大营中办事,却被这家伙赶了出来,由此两个人结下了仇怨。

    后来李渊将这位调到了泾阳县这地方离长安比较近,带着兵马两天就可以杀到长安,当然,如果是骑兵的话快一点一天多也可以。

    因为当时的太子李建成虽然在各方面占据着优势,但问题在于李建成在长安掌控的主要是文臣,而兵马这一块比较少,李渊将罗艺调到了泾阳县,也算是对李建成的一种支持。

    只不过后来造化弄人,李世民搞了一个斩首行动,罗艺的靠山没有了。偏偏的他和李世民之间还有仇,于是等到贞观元年二月的时候,他干脆就造反了。

    李世民派出了长孙无忌和秦琼带兵北上,很快的就平定了这场叛乱。他的那座王府自然也就被收归国有了。

    之前大家提出各种方案,却没有人提到罗艺的王府,主要是因为将一座王府赏给了一位侯爵,从规格上来说似乎有点逾矩了。要知道,罗艺当年在泾阳县的时候,可是将这府邸收拾的相当豪华的。

    不过老李皇帝既然开口了,其他人倒也没什么可说的。

    这下子张济安也没什么说的了,只能谢恩。

    看到这位终于谢恩了,大家觉得一桩心事又放下了,他们最盼望的就是张济安能够满意他禁足的地方,然后早点离开。你是要搞什么火药?好啊,你离开长安,你愿意到啥地方去搞就搞吧,想祸害谁都可以,就别在这胜业坊祸害了。

    侯君集看着这一幕,心里边都快要哭出来了。

    说好的是处罚,罚到泾阳县去禁足的,可是你看看这个待遇!将一座王府都给了,这家伙这是禁足的吗?这是一种惩罚吗?如果这也算惩罚的话,那把这种惩罚给我来一百个吧!

    他觉得自己的儿子是白挨打了,不但前两天的这第二次白挨打了,这一次可还什么处罚都没有呢。

    就是以前第一次挨打,给了一个禁足一年的处罚,可是却让这家伙在一座王府里边禁足!老子多么想找一座王府在里面住几天,哪怕一天也行,那也是当亲王的待遇啊!

    尤其是这家伙还是以制造火药的名义去的,这意味着他可以四处走动。

    这时候,侯君集突然想起,这家伙当时说的是在泾阳县去禁足,而不是在王府里面禁足。这也意味着这家伙可以在整个泾阳县到处乱转,除了街上没有长安繁华之外,似乎和现在并没有什么差别。

    他感觉自己被忽悠了,自己的儿子真的是白挨揍了。

    是这个时候,却没有人顾得上来理会他,大家都在想着让张济安如何尽早的离开。

    豆卢宽甚至连日常的生活用品,锅碗瓢盆都考虑到了,简直就是手拉手的承诺,心贴心的服务。

    “平襄侯,礼部明天就会打发人去泾阳县,检查那座府邸,为平襄侯入住做好准备。如果平襄侯有意,可以派人一起去,顺便看看还缺什么东西。”

    这效率也算是相当高了,今天才是大年初一,大年初二就派人去,估计初三下午就到达泾阳县,如此以来初六就能够返回,如果有什么缺的,完全可以在十五之前做好。

    张济安一想,还真的是这么个事,鬼知道那房子怎么样了。自从罗艺死后,拉着府邸就没有人居住了。说实话,也没有人敢居住,因为住在那里边可是犯忌讳的。

    十五六年没有居住,房子究竟还有没有损坏?会不会很潮湿?现在过去,能不能住人还是一个问题。

    同时,是不是应该带过去以煤炭和火炉,提前将屋子温暖起来?免得搬过去之后又要受罪。

    老李皇帝开口了,估计也不可能更改了,这也意味着那个地方是他接下来的这整整一年的家,必须得收拾好。

    李勣开口道,“那府邸里边还有一座军营,刚好可以驻扎三千人,程处嗣的三千兵马也可以住在里边。”

    当年罗艺了给造反做准备,也是私下藏了许多军队的,因为当时罗艺在泾阳县掌管的军队,可是十二卫之一,这些军队严格的来说是大唐的军队,而不是罗艺私人的军队。

    所以罗艺当时就在府邸里边,藏了一支三千人的私人军队,后来长孙无忌和秦琼平叛的时候,其实主要打的还是这只军队。只不过三千人实在不多,在长孙无忌和秦琼的三万大军面前,虽然不能说一触即溃,但很快的就被消灭了。

    张济安关心的不是这个,他在想,能够藏得下一座三千人军营的府邸,是不是特别大?

    太大的宅子,我住着可是挺空旷的,不够热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