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贞观家教有点躁 » 第223章 风雨前夜

第223章 风雨前夜

    张济安在无奈与悲愤之中等待着老李皇帝的到来,瞬间他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被劫掠进贼窝的女子,明明是被强了,还要强忍着笑容说一声“大王威武,我好爽!”

    都是程处嗣这混蛋干的好事!这家伙简直就是个免费的宣传员,嘴上压根就没个把门的,什么事都往外抖,太坑朋友了!

    这混蛋怎么从来没见他去坑爹啊!说起来这事情应该多少,还有程咬金这家伙的份,很显然,这是程处嗣告诉了程咬金,然后程咬金又拿这事去讨好老李皇帝。

    过年的时候,那炮仗的事情不也是这样的吗?

    这时候他才反应过来,老程家原来一直在干着这种无本的买卖,别人弄出个东西来,他拿去讨好老李皇帝,弄的这事情好像是他弄出来的一样。

    之前,炮仗的事情,老程家也是用这个办法占了一个便宜,现在仔细想来,好像事情就变味了:张济安有好东西不愿意拿出来,还是老程家忠于皇帝,把这事情报告给了皇帝。

    玛德,合着如此一来自己反而有点当恶人的味道!亏得自己之前还将老程家当朋友,原来这家子已经把自己坑了不止一次了。

    原本自己还觉得,刚才那一脚可能有点重,因为小程爬起来的时候,捂着屁股,两只脚是缓缓的挪动着的,一瞬间自己有一种是否是失手,将人踢得有点重的感觉。

    现在回味过来,他反而没有一点不安的感觉了,只是刚才那一脚,还觉得不过瘾。

    这一家子都欠揍,现在他也就是打不过老程,要不然他恨不得连老程也揍一顿。

    不过事情既然发展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即便是将老程和小程都砍了,也没有任何用,将小程揍一顿出出气也就罢了,现在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如何做好迎接老李皇帝来视察工作的准备。

    气归气,但是和老李皇帝不能较劲,一是干不过,二是马上就是自己的老丈人了。

    不,什么叫马上?现在已经是了。

    对于老丈人的到来,他必须得认真点,这是自己在大唐最大的靠山。

    虽然老李皇帝还没有通知自己他要来泾阳县视察工作的事情,但是张济安既然知道了这件事情,那么必须要做好人家要来的准备。

    长安那边的消息,张济安一直在等待着,在历史上这个时候,李承乾早已经造反了。然而在这个时空里,李承乾居然稳重了许多。

    早在二月的时候,齐王李佑造反,这件事情其实是牵扯到了李承乾的亲信纥干承基的。只不过纥干承基之前在偷到火药的时候被堵住了,最后因此被砍了脑袋。

    再后来,审讯齐王谋反的案子的时候,虽然有证据指向了纥干承基,可惜这家伙已经因为火药一事,被砍了脑袋,死无对证。

    在这家伙被砍了脑袋的时候,李承乾可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这个突厥人心里边想的什么,其实他很清楚,他知道这个人并不是真心的想要帮助他夺取皇位,而是有他自己的打算。

    当初侯君集也劝过他,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突厥人不可信。李承乾告诉他,自己知道纥干承基心里边打的什么算盘。

    无非就是想借此机会削弱大唐国力,然后为他们突厥复国创造条件。

    然而,这个猪脑子的家伙也不想想,阿史那家族的荣光现在还有吗?没看到去年夷男南下的时候,阿史那思摩跑得比兔子还快,指望这些家伙来恢复阿史那家族的荣光,显然是痴人说梦。

    更不要说草原上现在还有薛延陀人,薛延陀人虽然去年被张济安打的满草原乱跑,但是也绝对不是阿史那思魔能够对付的。

    这也是李承乾敢于任用纥干承基这个人的原因,因为他明知道这个家伙抱着什么样的野心,但是他仍然敢于与之谋皮的原因。

    因为这个家伙翻不起任何的风浪。

    本来历史上,是这家伙把李承乾要造反的事情,给抖露了出来,所以逼得李承乾不得不提前发动。

    然而现在,这个包藏祸心的家伙提前死了,自然没有人告密了,所以李承乾还想再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加充足一点。

    当张济安听说纥干承基因为偷到火药一事被砍了脑袋的时候,当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对于这个人他也不好评价,作为一个突厥人来说,他能够混到太子的身边,作为太子的卫士,并且还始终想着突厥的复国大业,还想在这件事情上火中取粟,或许对突厥人来说这也是他们的英雄。

    不管在哪一个时空里边,这个人的心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他自己的目标进行的,包括给大唐的太子当卫士。

    不管是挑拨齐王李佑也好,挑拨太子李承乾也好,谋划刺杀魏王李泰也好,这些其实都是围绕着一个目标服务的:那就是引起大唐的内乱,削弱大唐的国力,为突厥复国创造条件。

    甚至冒这么大的危险偷盗火药,其实也是为了这样一个目的。其实,做这件事情,对于这样一个极端的民族分子来说,不管怎么样都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事情。

    如果成功了,那么,这些火药只需要丢到李泰的家门口,轰隆一声,老李皇帝心目中那个王皇储人选立刻就会飞上天,到时候,老李皇帝暴怒之下,肯定会牵扯到李承乾的。

    如果失败了,那么自己可以将太子殿下攀咬出来,一个想要活命的人,只是证实了皇帝心中不愿意相信的想法,从而暴露出一些秘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的确,后面事情的发展也是按照这样的剧本发展的,只不过大老黑没按照台词来。

    据程处嗣的小道消息,在尉迟敬德围杀这些偷盗火药突厥人的时候,这家伙当时还有想要投降的打算,只不过大老黑装作没看到,这是直接给一刀砍了。

    不得不说,尉迟敬德做了一件非常正确的事情,像这样的人就应该一刀砍了。假如当时不砍,让这家伙活了下来,鬼知道他会在接下来的审讯中会如何攀扯?

    或许大老黑在那一刻认出了这个家伙,毕竟经常跟在太子殿下的人,要说他一点没有印象,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将这家伙砍了,对于大唐来说那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或许,老李皇帝知道自己的儿子心里边想的是什么,但是知道归知道,只要没有做出来,那就可以当做不知道。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他还是希望儿子是他希望中的儿子。

    因此将这家伙砍了,老李皇帝绝对是愿意的。

    如此一来,李承乾在心中紧张了一阵之后,又将悬着的心放下了,又一个知情者死了,这是一件好事情。

    当然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就是在等下一个机会了。

    很快,这个机会就出现了,伟大的天可汗陛下要去泾阳县巡视,据说那个地方出了一种什么新的粮食,皇帝要去看看,顺便督促一下火药生产。

    任何一个国家,父子相疑不是一件好事情,尤其是这种情况发生在皇帝和皇帝的继承人之间的时候。

    老李皇帝即便是想要离开长安,也绝对不是那么放心的。谁知道这一次离开是因为什么?作为一代英雄的天可汗陛下,显然没那么简单。

    然而对于李承乾来说,即便他知道,这即使有可能是一个坑,他也必须得跳。

    皇帝动了易储之心,已经有六七年了。六七年的时间,一颗小树都可以长得很粗壮了,何况是一个念头。

    人的思想一旦发芽,生长,那成长的速度可是要比一棵树快的多,尤其是这几年里边他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而那个奸诈狡猾的弟弟,越来越得父皇喜欢。

    这一次,一定要抓住机会。

    父子俩都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