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我要当球长 » 第七十二章 军国利器

第七十二章 军国利器

    持续了五个月的巴库城建工程仍未结束,不同于遍布在西方的城堡式构造,也不同于马哈奇卡拉式的要塞结构。

    在最初设计巴库城的营建方式时,阿巴亚、阿克托比等人根据揣摩的吴潇的意图,按照既不城堡也不要塞的要求,递上来六棱形城堡样式的设计草图时。

    吴潇打了个叉,命令把图纸规模缩小,用在定位于巴库城的卫星防卫城的苏姆盖特后,吴潇亲自绘制了一副巴库城的简图,然后要求阿巴亚和阿克托比重新设计施工。

    按照吴潇的意图,新建的巴库城,将是完完全全的华夏城池的模式,城池分内外两城,较小的内城为吴潇的酋长宫殿,规模更大的外城,则是未来配属的各级官僚贵族、普通的自由民们和城防军队的居所。

    城外则会再建设半圈较为低矮的围墙,围墙内的区域则作为奴隶及其家属们的居所,至于只建低矮围墙的原因,则是因为吴潇未来是要取消奴隶制的,单现在的环境又不方便宣之于口,只好暂时这么来设计。

    根据吴潇对城墙的建设要求,城墙内部用夯土打实、夯实筑成,夯土下部为五米,上部为四米,外部利用苏姆盖特采石场产出的石头堆砌覆盖。

    外城城墙底宽十米,高宽7米,城墙高度达到十米,内城城墙底宽十二米,高宽九米,城墙更是高达十三米。

    这么高标准的城墙,对于莫桑来说,没有任何一个拥有建造经验的施工队伍,万幸的是,根据吴潇的指示,从周边部落和国家手中购买和赎回华夏族人的行动一直在进行着,最初安置在秋列尼群岛的华夏族人,半年来由不足60人慢慢增加到了800人的规模。

    大概是华夏族人骨子里的天分,这800人中的很多人,多多少少都会一些城墙的建设方法,在吴潇的刻意安排下,这些华夏族人分别成为了按照华夏模式建设的巴库城施工过程中的技术人员和负责人。

    在这些华夏族人的带领下,经过半年建设的巴库城中,吴潇的内城和阿巴亚等莫桑高层的居所都已建设完毕,普通居民和驻防军队们的居所,仍是在加紧的施工当中。

    至于外城和最外围奴隶区域的建设,只完成了四分之一多一点,随着冬季的到来,施工进度很是缓慢了起来,所幸莫桑暂时没有战事,在保证城墙质量的前提下,吴潇对于工期并不是很着急。

    对于巴库城,吴潇的目的是建成一座高加索东部的不落之城,让周边那些有野心的人们,放弃对巴库的窥视之心。

    此时在建设完毕的内城,被解救赎回来的华夏人专门为吴潇装饰的充满华夏风格,古色古香的书房内,许重武从随身的袖口中拿出一张图纸放在了吴潇的面前。

    只见图纸之上,绘制着一副由下部的方形物体和上部的类似火箭筒一样的图形。

    仔细的在图纸上观察的吴潇,静静地听着许重武的解释。

    “昨天,我亲自观测了实验过程,实验是大获成功。”

    自顾自的沏了杯茶水,将茶杯捧在手上后,许重武笑着说道:

    “这个东西没想到威力真的不小,就装了三斤油,喷出的火焰很是凶猛,越用水浇,火势越猛,无论用在守城还是攻城上,杀伤力无穷啊。”

    “哦?”

    吴潇很是激动地说道:“听你的意思,不仅仅是守城用的做出来了,用在攻城车上的也做出来了吗?”

    “没错,用在攻城车上的威力更猛,杀伤力更大!”

    品了两口茶水,许重武走到书桌前,指着面前的图纸说道:

    “您看,这幅图纸是最简易的构造图,攻城车上用的也是根据这个图纸放大制作而成罢了。

    下方的方形柜子,既可以用熟铜打制,也可以用精铁打造,柜子下面安装四个底足,柜子上面竖着安装四至六个管子,将唧筒放置在管子之上,通过管子与桶内的石油连通。

    唧筒前面装有圆形火楼,火楼里面放置火药,使用时只要将火楼内的火药点燃,过得片刻后,抽拉唧筒,就能把柜中的石油抽出来,再向前推起把石油通过火楼喷出,就可形成一道火龙,焚烧任何面前的物体。

    在实验中,专门给一只猪打造并披上了一套铁甲,在烈火焚烧下,部分甲片都被烧的通红,至于实验用的肥猪,更是烧成碳了。

    酋长,总算是不负众望,把您交办的这件事办好了。”

    “好!”

    吴潇忍不住激动的拍案说道:

    “赏,所有的参与制作的工匠,每人赏十枚金币,并下封口令,所有人未经允许,不能将图纸和技术传授给任何人。”

    “这个你放心吧,从集中起来制作的时候,就已经严格保密了。”

    捧着茶杯的许重武,同样高兴的说道。

    四个月前,吴潇专门安排许重武从秋列尼岛迁移来的华夏族人中,挑选了一批铁匠、木匠出身的人,并在巴库城北划了一片地作为工器坊,专门研制吴潇安排的一项任务。

    吴潇交给许重武研制的,就是华夏历史上守城的利器,猛火油柜。

    在吩咐任务时,吴潇专门用繁体汉字把前世看过的《武经总要》中对猛火油柜的记载,写出来交给了许重武和华夏工匠们,没想到在只有文字没有图纸的情况下,真的被这些工匠们研制了出来。

    作为守城利器的猛火油柜,实质上就是一个以液压油缸作为主体机构组成的简易火焰泵。

    根据《武经总要》记载,猛火油柜以猛火油为燃料,用熟铜为柜,下有4脚,上有4个卷筒,卷筒首大尾细,尾开一小窍,大如黍粒,首为圆口,径半寸,柜旁开一窍,卷筒为口,口有盖,为注油处。

    管上横置唧筒,与油柜相通,每次注油1.5千克左右,唧筒前部装有火楼,内盛引火药。发射时用烧红的烙锥点燃火楼中的引火药,使火楼体内形成高温区,同时通过传导,预热油缸前的喷油通道形成预热区,然后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柜中压缩空气,使猛火油经过火楼喷出时,遇热点燃,从火楼喷口喷出烈焰,形若火龙,用以烧伤敌人和焚毁战具。

    这种猛火油柜在华夏古代城邑攻防作战中显示了巨大威力,后梁贞明五年,在后梁与后唐作战中出现了以铁筒喷发火油的喷火器。猛火油柜到了宋代是城守战和水战中的利器。

    根据宋人记载,如“敌来攻城,在大壕内及傅城上颇众“或者“以冲车等进“时,守军可于踏空板放猛火油,中人皆糜烂,水不能灭,杀伤力较大,水战时则可烧浮桥和战舰,宋人的这种猛火油柜形制较大,很笨重,多置于城墙之上。

    后来华夏的战史中更是出现了一种小型喷火器具,用铜葫芦代替沉重的油柜,便于携带和移动,用于守城战和水战。

    之所以猛火油柜在华夏历史上,并没有太过浓墨重彩的一笔,问题的关键在于猛火油就是石油,众所周知华夏历史上是贫油国,仅靠天然采集和浅层挖掘的石油产量,无法满足长久的战事需要的。

    但是,巴库不一样,这可是重要的产油区,拥有着很多的天然油井和浅层油田,完全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石油支撑。

    得到研制成功的消息,吴潇不由得心中大定,能够自给自足的军国利器,永远是一个势力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吩咐许重武安排工匠正式开始制造一批大中小各种用途的猛火油柜后,吴潇期待的问道:

    “许叔,那么另一件事,应该也是好消息吧。”

    面对吴潇的问询,许重武脸上的笑意越发灿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