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战国第一公子 » 第二十一章 鲁国儒士

第二十一章 鲁国儒士

    双方成约之后,鼓须带着孟鼓苕和乐舒离去。

    公子羽不是不晓事理的人,虽然鼓须把他骂得一文不值,但是鼓须还是看在两家的关系上把乐舒带走了。

    乐舒属于公子羽的门客,乐舒虽有大才,但在公子府上,关系本身就已变得复杂。鼓须要举荐乐舒,一是不想让乐舒的才能埋没,二则是有意扶持公子羽。

    鼓须并不是落井下石的人,公孙焦就这么一个儿子,他与公孙焦又是好友,他看公子羽何尝又不是想公孙焦一样恨铁不成钢呢?

    鼓须在马上,看着孟鼓苕这个痴情的女娃,不由生叹。若不是他强行拉孟鼓苕出来,估计这丫头还要留在公子羽的府上。

    好歹他鼓家也算是中山国的贵族门庭,怎么到了公子羽这里女儿都要倒贴了呢?

    鼓须不由叹道:“并非为父刻意刁难于他,若是他能有乐舒的一半才能,为父又何须如此呢?中山国不比他国,公子这个身份是护不住他的。公子无才,便是一罪啊!公子羽又口不择言,若是……唉!”

    孟鼓苕瞪着大眼睛,问道:“阿爷是说乐舒的勇武,还是说乐舒排兵布阵的智谋?”

    鼓须瞥了一眼乐舒,道:“有百夫之勇固然是好事,但无智谋,则难成帅才!两军作战,匹夫之勇又有何用?为父自然说的是智谋!”

    “噢?那阿爷如何断定羽哥哥的智谋不及乐舒呢?”孟鼓苕故意卖关子道。

    “断定?乐舒一人可与我平分秋色,乐舒加老伯,可胜与我!就算百个公子羽都胜不了我!”鼓须自信道。

    孟鼓苕突然噗的一声,笑出声来。

    “痴儿,为何发笑?”

    “阿爷可知最后一局是如何落败?”孟鼓苕问道。

    “那还用问?当然是老伯使诈,联合乐舒这才取胜。”鼓须想当然道。

    在一旁的乐舒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解释道:“将军恐怕是误会了!其实那是公子……”

    “什么?”

    鼓须脸上的表情是有多精彩,这还是次要的。主要是他差点没摔下马来。

    孟鼓苕打着马哼着歌,笑容比绽放在阳光下得花朵还要灿烂。

    ……

    关于中山国的“辩礼大典”的由来,还要追溯到中山文王时期。

    晋国进攻中山,晋国赵氏破中人城,也就是当时中山国的都城。晋国中,魏文侯为制衡与赵氏在中山国的利益。命自己的女儿公子倾许配给中山文公。

    公子倾与中山文公的结合虽然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但公子倾带给中山国的是中原先进的耕种技术和制度。

    中山文公在公子倾的辅佐下,中山大力发展农耕、学习中原文化,而中山国的“辩礼大典“便是文公时,中山国向外选贤任能的一种手段。和后来的秦国的招贤令有几分相似之处。

    而其不同之处,在于“辩礼”二字上。中山国的官吏选拔制度一共有五种:一、臣下向君王荐举。也就是鼓须推荐乐舒的这种方式。

    二、通过上书和游说自荐。三、君主亲自招贤。四、根据功劳选拔官吏。五、官僚从门客养士中任命。

    “辩礼大典”则是第二种和第三种的结合。

    “辩礼“则体现在上书和游说上。先写治国之策,君主认可之后,则进入游说环节。一般会有五到十人进入游说环节,在观看其他人的上书之后,会从上书的策略上,开始“辩”。这不仅体现了受选者策略的才能,还会在“辩”这个环节上显露游说的才能。

    君王认可之后,会直接给予官职。

    这是国之大计,选贤任能乃立国之根本。故而每任国君都会非常的重视。

    武公是魏国公子倾与中山文公的儿子,母亲耳濡目染的熏陶,让他对选贤任能的“辩礼大典”更为重视,十年一次的“辩礼大典”毫不夸张的说,其重视程度仅次于祭祀!

    因为“辩礼大典”每一个环节都是相当有谈资的,每到这一年,顾城里的大家族每日谈论的话题基本都在“辩礼大典”上。

    在期盼自己儿郎能被看中的同时,还想看一看别国来的智者是有怎样的才智。

    “辩礼大典”的任选方式,深得君主信任。例如上次夺魁的俊才,便是现在的大臣公孙焦。公孙家因为公孙焦的夺魁,公孙家族一跃变成了顾城的大家族,而且他的儿子公子羽更是变成了宗亲贵族。

    这是何等让人羡慕的事情啊!

    世家大族为了这个“辩礼大典“已是准备了数年,在“辩礼大典”还未开始的数年之前,便送族中儿郎外出游学,布局之久可谓是让人感叹。

    秋收之后,便是“辩礼大典”,游学士族,陆陆续续回归中山。还有不少的别国贤才也会闻讯而来,为的只是能在“辩礼大典”之中脱颖而出,侍君于庙堂之上,以展自己的远大抱负。

    齐鲁多儒士,苦陉在中山之东,故而齐鲁之士入顾城时,都会选择在苦陉停留数日。

    苦陉县堂之上,便是来了三名儒士。

    儒士缝衣浅带,一高大浓眉的儒士,为中山游学归国的公子器,公子器乃正奎郎公叔伯之子。(《礼记。曲礼》:“持主器,操币圭壁。”也就是主管祭祀的官职。中山多为君王同宗之人把持。相当于礼部,是“四宫”中的一个官职。)

    一大脸身短长得有些憨厚的儒士,名为公孙郁。乃顾城公孙家族之人。也就是公子羽的族弟。

    而最后一人,面有三痣,由眉心排列而下,故取名为仲三子,仲三子曾与人言,说仲由是他的先祖,也不知是真是假。

    仲由也就是子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子路曾言:给我一千乘小国,即使有内忧外患,只要给我三年的时间,就能使国全民皆兵,骁勇善战。(《论语。先进篇》子路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也就是“千乘之国”的典故由来。)

    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还被人剁成了肉泥……

    仲三子自称要继承先祖之遗志,所以“千乘小国”中山国的“辩礼大典”一被仲三子得知,便是闻讯而来。

    公子器身份超然,苦陉县令季陌设宴相待。

    季陌笑问道:“公子学成归来,志在夺得魁首。不知公子可有把握?”

    公子器看向仲三子,谦虚道:“有三子兄在此,我等怎么妄言夺魁!三子兄学识渊博,想来夺魁比我要更有把握!”

    座下的仲三子,先行了行礼,而后道:“惭愧!惭愧!三子承先祖之遗志,来贵国。'辩礼大典'虽有多国才俊,三子理应全力。”

    大概的意思也就是说,我继承了先祖子路的治理千乘小国的遗,当然会尽全力。别国的才俊来的多,但是也不想我让他们。

    季陌闻言,大喜,道:“此次的'辩礼大典'可不同往日,夺得魁首除了会被君主任贤之外,还能抱得美人归耶!”

    二人闻言,眼睛顿时发出了光来。

    公子器轻噢了一声,连忙问道:“还有这等好事?不知是那家娘子!”

    季陌一拍手,道:“中山国第一美人之称的孟鼓苕啊!”

    公子器闻听此言,眉头不禁皱了起来。而仲三子还是一幅很是期待的样子,说白了也就是色咪咪的表情。

    公子器身子缓缓变弯,从先前的兴奋中恢复了镇定。就仿佛被人浇了一盆凉水一般。

    公子器不解问道:“大将军鼓须之女?她不是和公子羽早有婚约在先?”

    说起那个公子羽来,公子器就是恨得牙根直痒痒。他们虽然都是公子,而且公子器还是真公子,然而却并没有什么用。中山君权之下,皆为庶民。公子羽深得国君之宠爱,以前在顾都没少欺负他。他是敢怒而不敢言。孟鼓苕虽然是中山第一美人,可是谁敢惦记?那个公子羽一旦发起疯来,别说他是公子了,就算他是大臣,公子羽发起疯来,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季陌连忙道:“公子你是有所不知啊!那个公子羽年前与舞姬同骑,坠马之后狂呼中山要亡,被国主驱逐出城了,如今就在我这河头里。不久前,他的父亲公孙焦怕公子羽闯大祸牵连别家,这才退了这门婚约。怕是这公子羽觊觎美色,仍要迎娶孟鼓苕。鼓须大将军前几日来过,说是公子羽要是在'辩礼大典'上夺魁,两家再重修婚约,若是夺魁之人不是公子羽,那孟鼓苕便嫁与夺魁之人!公子羽和大将军鼓须已立下赌约,中山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

    公子器的眼睛都快瞪了出来,问道:“此话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