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战国第一公子 » 第二十三章 彻底激怒

第二十三章 彻底激怒

    “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羽兄如今已有了公子府,与之前大为不同。不久之后羽兄若是在河丘封君,地位更会上升一步啊!所以说羽兄言行还是要多加思量!”公子器语重心长道。

    公子羽冷哼了一声,这家伙不就是在提醒他,他已经不是以前的公子羽了,被逐出顾城已经得不到国主的关注,不能再欺负他了吗?

    至于封不封君,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他公子羽又不是不知道。

    公子羽低眼看手,有意无意的提醒道:“不管以后我当如何,你既不肯忘我,那么也要记得以前我的样子才行!”

    公子器抹了一把泪汗,笑道:“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公子羽没有继续搭理他,缓缓起身,正欲往后堂走去。

    公孙郁开口问道:“族兄这是何往?”

    公子羽回道:“先前这位儒士已经提到过,千里长歌台,乃我公子羽独有的享乐之所。如今长歌台遍布七国,不知三位可曾去过?”

    公孙郁点了点头,道:“去过!去过!思乡之时,我曾多次前往!”

    “那你可知长歌台为何能立于闹市?”

    公孙郁思索片刻,这才答道:“中山舞女独树一帜,中山之酒浑厚绵长,还有就是那些从未见过的吃食,让人欲罢不能!”

    公子羽嘴角上扬,显然对公孙郁这个评价还算满意。长歌台能在鲁国这般出名,也不枉费他的一番心意。

    公子羽微微点头,道:“那便让你尝尝,长歌台最出名的几样菜!”

    公孙郁受宠如惊,连忙道:“族兄怎可为我等亲自下厨!就让族弟陪同族兄!”

    说完公孙郁便站起身来,似乎已经下定决心要帮公子羽打下手了。

    公子器与仲三子对视了一眼,纷纷摇头苦笑。

    公子羽来到后院,出来后院门,便是小溪。溪边养有几只鸭。鸭、鹅在中山市比较常见的家禽,公子羽本来是想扩大规模的,奈何临近“辩礼大典“公子羽没有时间施展他的养殖技术。

    公子羽前世就是在农村长大的,杀鸭这样的小事,他八岁时就会了。如今再世为人,再提刀时,已是轻车熟路。

    在公子府掌勺的是名为孟娘的妇人,她是长歌台七十二义士的父母,因为儿郎随良出他国无人照料,这才被老伯安排进公子府上来。

    孟娘虽然是个妇人,但是悟性却很高。公子羽也就指点过几次,孟娘就已经可以把菜炒得像模像样。虽比不得公子羽的手艺,但要更顾城宫廷里面的掌厨比,那还是要胜上三分的。

    孟娘见公子羽提刀杀鸭,便是知道公子羽要做什么菜了。

    孟娘在热锅烧油,只见又有两个儒士打扮的青年也来到了后院。

    公子羽手里拽着还在“嘎嘎”求饶的鸭子,右手已经拿起了一把削刀,左手把鸭脖子亮了出来,抬手便是一刀。鸭子反复挣扎,没过多久便没了生气。

    鸭血盛在器皿中,公子羽把器皿端起,正欲把鸭子交给孟娘,让她去拔毛。

    仲三子冷不丁的说了一句:“此人已与庶民无异,我等不当与之为谋啊!公子若仍留此地,怕是自堕身份啊!”

    公子器深以为然,点了点头,道:“君子不忍杀生,君子远庖厨!我等当就此离去!”(关于“君子远庖厨”的说法,第一次出现在书简之中,是在《孟子》一书。但这种说法最初是孔子提出来的,《孟子》一书只是给这个说法做出解释!)

    二人谈话的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被公子羽收进耳里。

    公子羽手持这血淋淋的削刀,脸上除了怒意,还有对自己行为的讥讽。

    公子羽见其是儒士,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方式对待他们,可是他们真的值得这样对待吗?显然他们并没有这种资格。

    这样的人,公子羽还亲自下厨,不是对自己的轻蔑是什么?

    公子羽削刀重掷地,冷笑道:“好一个君子远庖厨!尔等自诩为君子,可见这天下君子不食肉?【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之前我以为此乃摸黑你儒家之词,想不到你二人倒是将儒家之'伪'学得如此高深啊!”

    公子羽不想再给他们好脸色看,直接怒怼道。

    所谓【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是道家庄周《盗跖》对儒家抨击的篇目。如今公子羽借来怼这二人,倒是很适用。

    公子羽对儒家其实是没有偏见的,任何学术和观点都是在不断完善的,有可取之处,有不可取之处。但在这二人身上公子羽却找不到可取之处,全是庄周所说的“伪”。

    仲三子闻言也是急了眼,辩解道:“尔身为一国公子,乃国之公卿。听闻你公子羽与民同耕,与奴仆同桌而食,此乃自当下贱!已是礼法所不容。尔之罪,在我等回顾都之后,必定转告国君!”

    公子器畏畏缩缩,见仲三子说的有理,胆子不禁大了起来,指着公子羽的鼻子骂道:“不错!我等必定将此时转告国君,让国君废掉你的公子之称!”

    公子羽扬手一刀甩去,削刀如飞箭,不偏不倚钉在门框上。

    二人正站在门框前,被公子羽这突如其来的一击,下得连退三步。

    公子羽发狠,威胁道:“若我不放你二人离去呢?”

    公子器惊慌失措,大呼道:“尔可要想明白!我等乃国君亲邀的贤人能才,你敢……”

    公子羽瞪大了眼睛,三步跨出,喝道:”我有何不敢?”

    公子器吞了吞口水,躲在仲三子的后面,求饶道:“羽兄还是多加思量啊!”

    仲三子则是不屑道:“公子羽杀生实为不仁!僭越礼乐,自贱身份实为不义!公子羽乃不仁不义之徒!”

    仲三子这家伙明显是仗着自己有点学识,就给别人定下不仁不义的标签。

    公子羽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人,而且对付这种人还不能用强,除非你直接把他性命了结了,不然这家伙一旦出了公子府,一定会四处宣扬他公子羽不仁不义。

    对付战国儒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抨击他。而在这种事情上,做得最成功的当属庄子。正好公子羽也读过很多庄子的著作。

    那么……怼他!

    “我与齐君田恒相比,其不仁义,是否有过于我?”公子羽反问道。

    仲三子瞪大眼睛,怒斥道:“齐公乃大义之人,你何足与之相较?”

    “我曾听闻,齐国盗钩者死!可谓呼不仁义当死罪?”

    “盗者自当不仁义呼!”仲三子理所当然道。

    “盗钩者死,以不仁义之罪!齐公盗国,汝以大义誉之。齐本乃姜姓,如今是以田姓。【田氏代齐】是你之仁义,实为盗国。盗国者仁义之,盗钩者死。何为仁义?吾见尔等自远方来,以宾客之礼待之,见吾杀生,而言不仁不义。若无尔等食之,吾何故杀生?尔自诩为君子,可见君子不食肉?你之仁义,吾之伪也!”公子羽步步逼近,仲三子思而无言,扬手指鼻而喃喃无语。

    公子羽继续道:“所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尔今之仁义,莫是教我盗国而代之?国主若听闻尔之仁义乃盗国。尔等必死!”

    仲三子睁大了眼睛,被公子羽怼得面红耳赤。本来仲三子还想用中山君子来压公子羽,想不到公子羽竟然如此能辩,说着说着他倒变成了有罪的人。

    在春秋时的儒学还是漏洞百出,现在虽然是战国,但儒学还是没有太大的发展。

    公子羽借【田氏代齐】还有庄子书中的【盗钩者死,盗国者侯】的几个典故,让仲三子哑口无言。

    仲三子当然无力反驳,若是他有反驳的能力,公子羽也不会不知道战国还有这么一号人物。

    公子器拉了拉仲三子的衣角,低声道:“三子兄,我们溜吧!公子羽以前可是一箭能射五只鸟的!惹怒了他,我等命不久矣!”

    仲三子大惊,道:“公子羽竟如此残忍?快退!”

    说完,这二人转身便逃,也不管公子羽会不会追来了。上车就驱马,跑错了方向都还不知道。

    仲三子抹了一把冷汗,道:“公子羽巧言善辩而能掩过,我等奈何不得他啊!”

    “三子兄勿慌,待我等回顾城,将此时禀告与家父,家父定能保全我等。我等无须畏他!只是公子羽如此能言善辩,到'辩礼大典'时……”公子器忧心道。

    仲三子对此却很是自信,对公子器保证道:“公子无需为此烦忧。公子羽能言善辩,乃'伪'辩,难说服国主。待辩之时,我定能胜他!”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