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战国第一公子 » 第六十章 井陉关

第六十章 井陉关

    井陉关位于太行山脚,是中山西部国土最为重要的关隘。

    太行山由南自北,是中山西部的天然屏障。太行最北处有倒马关,最南部便是井陉关。魏军进攻西线,挡在他们面前的便是井陉关。

    过井陉关向东,便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

    井陉关对中山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井陉关和你想象的有很多的区别,首先井陉关并没有建高大的土城,春秋时期,各国之间是不设关隘的,到了战国,各国之间的战争从掠夺财物变成兼并土地和鲸吞资源目的更为明确的兼并战争。所以到了战国,各国之间才开始对外设置关隘。

    而中山的关隘远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完善,井陉关这样重要的关隘,也只是建了几个碉堡和规模较小的土城。

    有没有防御作用?当然是有的,但作用却不大,若是魏军多过守军数倍,关隘能达到的效果几乎是微乎其微。

    和秦国的函谷关相比,还是差了太多。

    在“辩礼大典”之时,司马熹的国策便是针对国防建设而得到中山君臣的认可。

    公子羽坐在一匹高大的枣红大马之上,一身铁甲光彩照人,手中一把剑,硬生生的让不修边幅的公子羽变成了一个俊朗的年轻将领。

    铁甲在当时并不是非常普遍的,这个时代的冶铁技术还比较低,青铜虽然普遍但也只是贵族方才用的起的器物,粗糙的矛头,是铁制成的,但却有太多的杂质,坚硬程度和锋利程度,都还比较差。

    铁在中山,比起其他国家来说,还算是比较充裕的。当时的中山农户家中,还会见着铁制农具,中山古墓中也有出土。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中山国的国民构成,有大部分的中山人,前身就是外侵的游牧民族。当时游牧民族喜欢打造的马刀,便是草原上常见的“星星铁“打造而成,“星星铁“在中山还是比较常见的,一部分还保持着游牧生活的中山人,家中便是有“星星铁“打造而成的农具或者马刀。

    “星星铁“是一种星外陨铁,在牧民游牧之时,便会在草原上捡到零星大小不一的“星星铁“。虽然一年下来也最多也只能攒到一把弯刀用的铁料,不过好在以前没有人和公子羽一样,大肆收购铁器,不然公子羽这只光明铠大军和这五百长槊都很难打造出来。

    纵然中山有为公子羽打造这么多铁甲的先天条件,但公子羽还是耗费了自己的全部积蓄,才把这种军队弄了出来。

    如今要上战场了,公子羽不由得有些心疼起来。

    一直有些惆怅的公子羽,便对身边的老伯问道:“老伯,你说我们的骑兵能战多少魏军?”

    老伯则是一拍胸脯,自信道:“能战十倍的魏军步卒,若是车兵,能生生耗死百乘之兵!”

    公子羽有些惊讶,对老伯之言,半信半疑。

    真有那么夸张?百乘之兵,可足足有一万人啊!

    公子羽再回头,看向四百内卫,不禁感叹道:“可惜了这支内卫,以这支军队的身体素质,若是假以时日,定会有一只强于河丘狼骑数倍的骑兵为我所用了!”

    老伯微微一笑,一向对自己军队很是自信的老伯,都不得不点头赞同公子羽的说法。

    中山国内卫军的战斗力,就是老伯也不得不承认。

    中山国的常备军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被中山国君统领的三万内卫军,一种则是各大世族有族兵构成的族兵。

    在地方上,中山国是用的更卒制,更卒的战斗力比专门用于战斗的族兵有很大的差距。而族兵的战斗力比内卫军也有相当大的差距。

    中山国君很重视狩猎,这是因为中山国历代国君都骁勇善战,内卫军不时就会在国君的带领下开始大规模的围猎。围猎其实说白了就是练军,一直常年得到配合和训练的军队,当然是要强过战时才召集的族兵和轮流替换的更卒的。

    就是公子羽手下的这只河丘狼骑,也很难比过这支战斗经验丰富的内卫军。

    公子羽说的假以时日,若是给公子羽一些时间,再给公子羽打造骑兵充裕的钱帛,这支军队变成配备光明铠、马槊的骑兵,那战斗力会弱于河丘狼骑吗?当然不会!

    只不过那都是假设,中山国已经没有兵力再支撑一只骑兵了,而且公子羽本身已经没有钱了。南线是主战场,而且汇聚了中山国的主力军队,每日得开销就是一笔相当大的数字。就算假以时日,公子羽没办法再弄出一支来。

    再看,内卫军之后的一千多名仆从奴隶组成的后勤部队,便是直接否定了公子羽这个猜想。

    河丘狼骑不过五百人,却要配上一千四百名辎重部队,若是再有一支,中山国如何吃得消?

    在漫长且十分枯燥的行军过程中,人的思绪总会飘来飘去的,让人很难集中精力,特别是公子羽,他的心情是复杂到了极点。

    公子羽摸了摸挂在马上的长剑,很是感叹。这把剑远比他想像的要重很多,而且挥剑也没有那么的容易。他擅长纸上谈兵,当今日正真上战场,才发现这一切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轻松。

    他的脸上的表情很多时候都是维持着相对沉稳的样子,只是他的心还是非常的慌乱。他很怕他成为赵括之前者,也很惧怕纸上谈兵这个词。

    只可惜怕也没有用,这是他必须经历的坎。身在战国这个大乱世,若是领兵打仗都不去经历的话,他怎么做好一个国家的公子?

    公子羽的报复其实也没有那么远大,但他却是一个很知道感恩的人。他之所以能在这个时代过上相对安逸的生活,其实大部分则源于他的身份。他有二十多岁的灵魂,却还怀着赤子之心,这或许也是公子羽身上较为明显足可让人称道的良好品质了。

    也正是因为他的赤子之心,他才会像小白一样,在弄清了穿越之后,第一时间就选择了把自己所知道的中山国运唐突的说了出来。

    他懂得感恩,所以才会在享受河头里安逸生活的同时,为稳固公孙氏在中山国的地位而努力。

    人的欲望有很多,让自己的努力佩得上向往中的生活,也需要让自己的努力配得上自己的生活。

    人其实不必说很多冠冕堂皇之词的,想要什么,就说出来,为之努力,这才是人该有的样子。

    一国公子,这样的身份已经很尊贵了。当国家要灭亡时,这样的人都不站出来的话,就算自己的良心也会过于不去的。

    官道在慢慢变宽,河流与官道几乎又并驾齐驱了。这是即将大道城邑的前兆。中山的城邑选址我们之前也已经说过了,【高勿近旱,低勿近水】,满足这样条件的,一般只会是在河道的上游。有河灌入护城河,雨季时也不会河水倒灌入城。

    果然,在夜色还未测底降临之时,公子羽的大军便是赶到了中山最西边的城邑-封龙。

    封龙是一座小城,规模和苦陉相差无几。中山的都县分划,便是把封龙划归于县邑。

    封龙人口大致有七千余户,按照一家五口人的计算方式,封龙邑一共也就三万多人,这样的人口规模还是比较小的。

    大军行至城下,封龙县令阴仲便是带着封龙大小官吏在城外恭候公子羽的到来。

    封龙城小,大军便在城外驻扎。

    而作为军队的最高统帅,则是被县令阴仲热情的请入城中。

    “公子,我已在城中备上美酒,恳求公子赏光!“阴仲是一个身材略显肥胖的中年男子,臃肿的脸上配上只留眼缝的笑容,给人的第一感觉就非常的舒服。可以看出来,这是阴仲习惯性的笑容,只是这样的笑容,说上美酒等物,就显得有几分献媚的感觉。

    其实公子羽是不喜欢和经常献媚的人打交道的,但伸手不打笑脸人,而且阴氏在中山也属于大氏族,其族在顾城中枝大叶茂,就连现在刚继任的中山桓公姬桓的母亲也是阴氏之人。

    “大战在即,不宜饮酒,明日卯时,大军便要开拔!一切从简便好!”公子羽微笑婉拒。

    然而阴仲还是热情不减的继续邀请道:“公子为国而战,更应该进城让我等中山子民敬上一杯酒,上告山神,下吿厚土,以护佑我中山勇士旗开得胜!”

    阴仲上一个山神,下一个厚土,这却引起了公子羽的不满。

    公子羽并不是死板之人,有时也喜欢体验古人的富足生活。只是事得分轻重,眼下春风已经拂面,太行山之雪不日便会化,日子很紧,在封龙邑停留还是因为大军近日赶路过度劳累不得已而为之。要是他这个一个主帅,在这种情况下还只顾着自己的享乐,酒醉半宿,昏昏沉沉睡到第二天中午,又是要耽搁一天的时间。

    公子羽已经说得这么明白了,阴仲再三邀请,也难怪公子羽会反感。

    公子羽皱起了深深的眉头,脸上已现不悦之神情。

    而这时老伯在公子羽耳边小声道:“公子!封龙是距离井陉关最近的城邑,若是战事持久,粮草怕是要从封龙补给,虽然阴仲不敢从中作梗,但若是关系闹僵了,不情不愿怕是会有,若是粮草稍有耽搁,恐怕……”

    老伯说的是实话,公子羽衡量之下,只好答应了。

    之后,公子羽带着老伯、乐舒、徐角以及内卫军的副尉便进了城,勉强承了阴仲的情。

    (ps:抱歉!来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