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战国第一公子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太子定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太子定

    “老师!”太子居中,滕侯之子腾定,对前来授学的太师子代微微行礼。

    子代为腾国大臣,出任腾国相国,是孔子七十二贤人子牛的弟子。

    子牛为宋国人,字子牛,名耕,也就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第八的司马耕。

    司马耕之名,曾在《左传》中有记载,哀公十四年,死于鲁国门外。

    子牛为宋国儒学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子代出自腾国贵族,年幼时,受宗族长老引荐,为子牛弟子。

    子代年过半百,在腾国朝堂地位极高。

    故而受腾侯之命,任为太师。

    太子定,原名为腾定,滕侯之嫡长,被立为太子。

    滕定这个名字,其实远不及他的儿子,滕宏。滕宏曾与孟子相交,滕宏还是太子时,曾两次拜见孟子。

    问策孟子,言:腾国弱小,是投靠齐国,还是亲楚?

    孟子回道: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说,我只有一个办法。深挖护城河,筑牢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国家,百姓宁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逃离,那么就能行得通了。

    这就是记载在《孟子·梁惠王下》中著名的对话。

    孟子之言,简而言之,就是说,要在腾国推行仁政。

    由此可见,儒家在腾国还是具有相当的影响的。

    滕宏之父,滕定,便是从小习读儒家经典,滕侯更是以子代为师,让其教导儒家之学。

    滕定年十五,正值治学之年。因为从小习读儒家经典,年纪虽小,但对儒家经典中诸多的观点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子代对这个弟子也是给予了厚望。

    子代微笑点头,后席地而坐,开始了他们师生的一天。

    “今日一言,乃《为政》中半句,【见义不为,无勇也】。”子代摊开竹简,微微闭目道。

    “见义之事,不为者,当为无勇!”滕定很是自信答道。

    子代微微点头,滕定的理解很准确。这是非常简单的一句话,以滕定的水平本就不该不能理解。

    “可是老师,何为义?何为不义?若愚见亦义亦非不义之事,该如何做?”滕定又问道。

    这是他们师生之间的默契,滕定就算理解了,也必须要发问,因为他知道,他的老师提出一言,必定是要教他一些更深刻的做人道理。

    当然不会是明面上理解的意思。

    而这一言中,说白了就是见义勇为。勇为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对义的判断上。

    滕定擅长发问,因为没次问完之后,子代都会赞扬,此正是我欲所言。

    “此正是我欲所言!我儒家之义,太子已知!而世间多存,小义!人能在大义面前勇为,却时长在小义之前不知何为!若大义与小义,相矛盾,你当如何选择?”

    “弃小义,而取大义也!”这是一道送分题,滕定没有丢分。

    子代点头,接下来才是他想说的。

    “既然如此,太子为何要收姬羽之悬珠?”子代问道。

    姬羽,实际上也就是公子羽。因为腾国君臣,只知道公子羽是中山国的公子,并不知道公子羽和中山武公比较复杂的关系。所以想当然的认为公子羽是中山武公之子。中山国姓为姬,所以公子羽也就是姬羽了。

    至于公子羽为什么不解释,这需要解释吗?因为姬姓才得了滕侯这个名义上的侄子,人家不问,为什么要去做多余的解释?

    滕定有种不好的预感,似乎自己的老师有点不待见公子羽啊!

    公子羽一番好意,送他一颗十分珍贵的悬珠,他当然没有拒绝的理由啊!伸手不打笑脸人,这都是人之常情嘛!

    滕定不解问道:“莫非收此悬珠,是为不义呼?”滕定试探性的问道,他实在想不通,这有什么不义的。

    子代面色沉重,后缓缓道:“姬羽乃为一亡国之公子。不为其国殉忠,却带族人逃到我腾国。是为无勇之人!何为义?国之大义,舍身而取义!苟且偷生,当为不义之人。其国虽灭,但其身为公子,不思复国,当为不义!”

    滕定眉头紧皱,片刻之后,才呢喃道:“或许姬羽,为保全其封地子民,才不得不如此……”

    子代冷笑道:“此为小义!国之义,方为大义!先前太子已说明,弃小义而取大义!姬羽舍大义而取小义尔!如此作罢!大义已舍,小义不留!”

    “老师!这又如何解?”

    “教子民耕,使子民食!为小义!姬羽不取良田,取山头!民无田耕,民无粮食!何义之有?”子代摊手道。

    滕定明白了,为什么自己的老师会如此不待见公子羽。原来当初公子羽没有取地,而是取了三个山头。荒山自然种不出粮食,所以滕侯仁慈每年都回让附近的氏族,送一部分的粮食给公子羽。

    正好,九霄宫脚下的井田就是子代的族人在耕种。

    虽然说腾国是井田制,田是国家的,但种出来的粮食,除去交赋税的,剩余的都在子民的手中。

    而且子代是腾国国相,他的族人自然会得到滕君的优待。

    可是公子羽来到之后,子代一族送给中山人的粮食,已经让子代的族人响起了不满的声音。

    更让人气愤的是,今年是旱年,滕侯并没有断了中山子民粮食的想法。

    所以子代每次回家,都会遇见前来抱怨和诉苦的族老。

    送给中山的那点粮食,当然不会影响到子代。只是那些来抱怨诉苦的族人,让子代很是头疼。

    所以子代不待见公子羽,这是显而易见的。

    滕侯太过仁慈,而且公子羽这厮也太精了。送了滕侯一个悬珠,还说,这是世上德行高尚的人才配拥有。滕侯又怎么好意思断了公子羽的粮呢?

    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所以子代也不好在朝堂上跟滕侯提。

    不过好在他是太子的老师,平日授课之时,可以不断的暗示太子定。这样一来,从太子定口中说出,那效果就会好太多。

    由此可见,子代这人还是相当的厉害的。一个迂回,便是把所有的难题都解决了。

    太子定其实也不傻,而且看破,他也不会说破。子代是他的老师,公子羽只不过是一个亡国公子羽而已。

    为了公子羽而得罪自己的老师,这是相当划不着的事情。

    “那老师之意是?”

    “退悬珠给他!我正好也带你去看看,姬羽是一个怎样的人!日后你要以此人为戒!切记,不可舍国之大义于不顾!”

    太子定郑重点头,子代这才满意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