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战国第一公子 » 第一百三十五章 制茶(二)

第一百三十五章 制茶(二)

    我们可以把茶在历史上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两晋到隋,也就是直接煮茶的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原始煮茶法。

    而到了唐朝,在经济基础和茶文化的沉淀下,发展出一种比较复杂的制茶工艺,从摘茶到成茶水,大致有大大小小八道工艺,被统称为煮茶法。

    到了宋代以后,人们大多喝的茶,都是抹茶。也就是把茶加工成茶饼之后,把茶饼敲下一小块,再把茶块碾成茶末,所以就变成了抹茶。一般我们把这种煮茶工艺,称之为点茶法。

    至于每个朝代在茶中加的盐、葱花等香料,我们就不去过多计较了。毕竟加什么香料,都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的,每种工艺并没有严格的规范,所以我们就不再赘述。

    在茶菁煮熟之后,公子羽便开始第二道工艺——捣茶。

    茶箐熟透,趁其未凉之前,快速放入杵臼中捣烂,越烂越好。

    把茶泥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模子里,用布把茶模裹好,向下放置,而后让茶泥的水分干透。

    而后就到了第四步——拍茶。拍茶之后便到烘茶,烘茶之后,再穿茶。把茶穿好之后,在干燥的情况下能放置很久。

    这只是制茶工艺的一种,却是最容易储存的一种。

    这些茶是要运往七国长歌台的,不能长久储存怎么能行呢?

    至于用来给易师尝味的茶,公子羽早有准备,在烘茶时,取出一小块,再用煮茶法,把茶煮好。

    把头杯茶倒掉之后,公子羽这是给易师倒了一杯。

    一个大锅,烧着旺火,易师早已是被火烤得大汗淋漓,纵是如此,易师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守在公子羽的身边是寸步不离。

    所以当公子羽倒了一杯茶水之后,易师举杯就饮,根本没有注意到水还是滚烫的水,一口下去,差点没把易师的舌头烫掉下来。

    “噗!烫死老朽了!”

    “哎呀!易师你慢点!”

    因为没有茶具,所以只能有酒樽来替代。公子羽为了让易师知道这茶的味道,所以直接打了一盆凉水,把樽泡在冷水里去热。

    易师抖着脚,在呼出自己舌头的热气,片刻之后终于是等来了一杯温茶。

    易师这次谨慎多了,小口小口慢慢品了起来。

    水虽然还有点热,但已经可以下喉了。一股热流先是穿插过肚,直接到了小腹。

    易师本来就很热了,这一杯热茶下去,这还得了?易师正想抽其青檀,只觉喉口中一股苦涩,让易师连忙吞了一口口水。

    苦涩之感很快就被茶水的回味冲散了,苦涩虽然还淡淡的留在口中,却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甘甜。

    茶气顺着鼻腔慢慢入喉之后,竟然是有一种淡淡的香味。

    香味之后,才是那种让人欲罢不能的甘甜和清凉之感。

    易师顿时就惊呆了,不禁咋舌道:“一杯热茶,竟然有种清凉之感!这茶水竟然是如此神奇!”

    公子羽解释道:“其实这并不是清凉之感,而是清神。易老虽是我中山的神医,但似乎对《神农本草经》不太了解啊!《神农本草经》中便有记载,茶不仅能清神,而且还能明目、益思……”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主要的也就是清热解毒,单是这一点,就足矣让从未见过茶的易师堪称神奇了。

    公子羽介绍完之后,看着易师邪魅一笑道:“刚才易老可都是说了,要生吃这根青檀?”

    “嗯?公子说什么?老奴这耳朵是越来越不好使了!对了!公子刚才说要唤厨娘来学茶艺,老奴这就去找来!”说完,易师撑着拐杖就溜了。

    公子羽笑骂,这个老东西又是再装傻。

    不过公子羽算是放心了,易师掌管长歌台,早已是对长歌台的运作烂熟于心。

    按照公子羽的性子,这茶饼很快就会被运往七国长歌台进行普及。他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要把技艺传授给更多的厨娘,只有她们掌握了,才能保证长歌台的供应。

    至于商业价值,公子羽也不用担心了,易师今天品了这一小杯茶,若是他还没有发现其中的价值,那么他就不是掌控七国长歌台的易师了。

    对于用茶和腾国人换粮食之事,公子羽稍加运作就能完事。

    现在只需要等天然就好,都说今年是旱年,这茶不是应运而生的吗?

    话说今日的腾国是迎来了一位贵客,这位贵客自楚国而来,氏景,名实,乃是楚国三大氏族的景氏子弟。

    太子疑即为之后,景实作为景氏子弟成为了楚国的大臣。

    太子疑成为楚王之后,第一件事便是要清点老楚王的宝物。

    在一堆金银器物中,楚王则是发现了不甘落寂在角落中闪闪发光的七彩悬珠。

    楚王把悬珠抱在面前把玩,虽然说,这颗悬珠是老楚王遇刺的导火索,但不得不说,这颗悬珠真是稀罕之物,有悬珠之美,竟还是有七彩的光华。

    在非常复杂的心理挣扎过后,楚王决定把这颗悬珠放在自己的床前,夜夜受这七彩的光华照耀。

    楚王作用南国千里之地,本就是强国。既然是强国,强国的国君自然是德行最为高尚者。

    阳城君告诉他,滕侯有一颗比他手上的七彩悬珠更大的悬珠。

    腾国只是一个小国,凭什么他的国君就能拥有比他更大的七彩悬珠呢?

    这若是让别国的使者知道了,他还怎么向别国的使者炫耀他的七彩悬珠呢?

    楚王是越想越来气,某一个瞬间,他还真是有兴兵讨伐腾国的冲动。

    不过他毕竟不是老楚王,楚国内部局势动荡,不宜兴兵。

    所以他就比较理智的选择让某位大臣出使腾国,让滕侯把那颗巨大无比的七彩悬珠让给他。

    一朝天子一朝臣,景实上任不久,正是表现的好机会。

    所以,他自告奉勇,带着楚国的节杖,端着大国的架子,千里迢迢的赶到腾国来了!

    景实第一次面见滕侯,滕侯在知道楚王的贪欲之后,本想怒斥楚使臭不要脸,但想了一下楚国的实力,所以还是忍了下来。

    用推诿之词,把景实轰走之后,便是焦头烂额的思索起法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