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村儿的那些事儿 » 赶集

赶集

    农村的生活是随波逐流的。在一九五几年的年代里,刘窑厂村“原始”、“没落”,家家户户土坯房,砖瓦房子稀少到几乎没有的程度,要是谁家能够建立起砖瓦房那可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只是大家都很穷的缘故,都建不起房子,也就无法在房子的问题上彰显身份或地位,面子的集中体现就是家庭成员的多少。

    爷爷家算是中等家庭,与其他大家庭相比还是差了很多。算上大姑、秃子、二姑、二伯和爸爸,一共7口人。一家人围绕奶奶的安排与布置,艰难存活。说到存活这个词,小子是很赞同的,因为小子读小学时,零食都是很匮乏的,雪糕1毛一根,糖果1毛两块,并且小卖部的零食种类稀少,与如今超市商品种类的丰富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虽说农村的生活方式单调,但是也是小子以今天的生活方式审视几十年以前而得出的结论,并非完全客观,也不能完全还原当时人们的内心感受。

    也许,当时的人们只是在太阳下坐着发呆就已经觉得生活很美好了。其实,如今的人们又何尝不是这样,生活再精彩、物质再丰富,也还是有无数城里人来到农村感受新鲜的空气和阳光。

    对于奶奶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有一件最高兴的事情,也是每个星期都会非常期待的事情………

    “终于到了星期二了,终于又可以出去耍了”这天一大早,大姑就兴奋的叫了起来。

    “我想要吃糖瓜,不知道妈妈给不给我买,真的好想吃糖瓜呀!”二翠急迫的对大姑说。

    奶奶正在圆形铁框镜子前梳头发,听到姐妹两人的对话,撇了撇嘴,深凹的燕窝里两只小眼睛朝秃子和炕上躺着的爸爸分别瞄了一眼。看到爸爸在安稳的熟睡,貌似松了一口气,转头又看向姐妹俩,眼神里满是严肃,姐妹俩看到奶奶只是撇了他们一眼没有说话,也跟着舒了一口气,立刻不敢作声了………

    七点钟刚过,爸爸也睡醒了,与其说是睡醒的,不如说是饿醒。奶奶干瘪的**里也没有多少**了。见到爸爸醒了,奶奶也不再“眉目传情”,直接扯着嗓子开吼:“吃什么糖瓜,还糖瓜呢!”

    听到奶奶的吼声,大姑大气不敢喘,但是她知道,妈妈还需要让她照顾弟弟,不会直接去吼她。但是二翠不开心了,那一双酷似奶奶的眼睛紧紧闭上,向一边歪斜,狠狠的撇了妈妈一眼!二翠不再狡辩,她知道糖瓜是不会给她买了,再去犟嘴,只能星星之火,燎原奶奶的脾气,搞不好还会被铁钩子(烧火棍)暴打一顿………

    七点三十分刚过,奶奶起身准备走了。今天是赶集的日子。

    在农村各个比较大的村庄都会在一周之内轮流赶集,也就是人们会在约定的时间内集中起来,在特定的街道上占据特定的位置贩卖物品。那时物资匮乏,也没有多少东西可以贩卖,最多的也就是高粱面、红薯粉、野菜根或者咸萝卜。至于二翠想要的糖瓜,也仅仅是用冰糖溶化后加工的像小拇指一样的圆球罢了。之所以二翠会念念不忘,还是上次村南头老刘家在赶集时送了一个糖瓜给奶奶,奶奶顺手给了二翠,由于是第一次吃糖,那美妙的味道便深深铭刻在了二翠的味蕾上………

    对于小孩子来讲,糖类物质的吸引力简直是太大了。对于没有吃过什么零食的大姑、二姑们来讲,能够吃上糖瓜简直可以称为福分,哪里像现在一样,食物商品泛滥到难以下咽的程度………

    “迎春你今天在家里照看弟弟妹妹们,看好他们,不要让他们乱哭!我要赶紧走了!不然买不到好面子!”说完,奶奶拎着布袋子匆匆上街了。

    其实,大姑还有一丝期望的,她希望妈妈可以带他上街赶集,毕竟秃子也不小了,完全可以照顾弟弟妹妹们,听到奶奶这么说,她才意识到又是自己留在家里,不过妈妈也并没有带上二翠一起去赶集,这让大姑内心的灰暗面获得了一点点的满足感………每次都是大姑付出、牺牲的多,没有任何理由,时间一长,竟也形成了习惯………不再反抗,逆来顺受………

    奶奶命令交代好一切,独自进了门洞出了院子,为了安全,又把门上的锁锁住,这才放心的离开了。一边走嘴里一边念叨:“吃糖瓜?吃什么糖瓜!还有钱买糖瓜?!”

    走了十几米来到房山下面,看到墙根底下的石头被雨水冲了出来,奶奶一块一块搬出来,依次摆好,一边反转石头调整角度,一边念叨:“这雨下的真是大,石头又不一样,怎么摆的齐?这玩意!真不好弄!算了!就这样得了!”

    起身刚走了几步,又转身返回继续摆弄被雨水冲出的石头:“这是怎么弄的,大大小小的,怎么对不齐?!哎呀!算了!不管了!就这样……”

    直到看起来舒服了些,奶奶这才匆匆迈着小碎步急忙离开………

    由于前一天晚上下了大雨,道路上泥泞一片,水沟、水塘、脚印连成片,贩卖红薯粉、高粱面的摊贩艰难的寻找着稍微干爽的地面,铺摊出货。奶奶来到一个红薯面摊子前询问价格,在得知价格较高之后,奶奶一脸不屑,用右手捂着鼻子,嘴里不知道嘟哝着什么,起身离开了………

    小商贩大喊:“大嫂子,我的红薯面好着呢,别走那么快呀!再来看看?!”

    孟坛子见了,惊异道:“兰子!你买东西除了爱占小便宜以外,很少见你在乎价格的,你不是有名的“赶集败家”吗?怎么今天还挑三拣四起来了?”

    奶奶捂着嘴,骂骂咧咧的走了,留下孟坛子在后头哈哈大笑。

    在小子的印象中,奶奶总是这样的性格,走路匆忙、急躁、强迫、不交流、不沟通、任性………这样的性格对他的孩子影响深刻,但有的向好,有的却走向了极端………

    日过晌午,一条不长的土路街被奶奶转了个遍,也许是受限于经济实力,最终也只是买了一小袋高粱面,和红薯面比起来却也是便宜了许多………

    来到家里,奶奶走进里屋,秃子和二翠已经饥肠辘辘,早已大哭大闹。大姑也更不必说,肚子在早起后就已经开始打鼓了,也许是因为身处老大这一身份的原因,大姑并未喧闹于口………看到奶奶走进来,二姑首先停止了“表演”,满眼期待的打量着奶奶,上上下下看了个遍………

    “哭啥哭!一天天闹的很,还不如生下来就弄死你们了,孽帐!”奶奶吼完蹲在灶膛旁开始生火做饭。

    不一会,奶奶忽然像想起了什么一样,很随意的把一个拳头般大小用皱巴巴的油纸包裹的脏兮兮的包裹扔到了炕上,并未说一句话………但是看到包裹被自己随意扔过去,在落到炕上的一刻,还是“哦”了一声,以示放心……

    大姑首先注意到了包裹,疑惑的打了开来,只见两只像包裹纸一样灰的糖瓜冒了出来…………

    多年后,小子才知道,那时的糖瓜虽然不受计划经济的限制,但是糖类物质的价格只一点点就要比红薯面贵很多………

    那一声“哦”究竟包含了什么,听到大姑事后的叙说,小子至今也没有完全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