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 » 240.流动的开始

240.流动的开始

    【随着两位自愿从中部地区某省级研究所离开、与过去的一切告别后,进入希羽组的新同事们与另一位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怖的,甚至可以说是‘非人’的金发女青年一起乘坐着汪星悦开的车来到了研究所,整个研究所上下出现了一股推荐其他过去的同事或同学一起来希羽组面试的热潮……虽然她们的动机有些奇怪。

    ——汤霄,1982.6】

    “希羽,你这是团本开黑碰到大腿了?”

    面对秦若华熟悉的说话方式,夏希羽叹了口气后说道:“超级大腿。我没想到包玉刚先生会被提前授予名誉博士学位,也没想到我会和他一起成为魔都交大建校以来第一批名誉博士学位获得者,更没想到我竟然会与他以及其他领导们在当天晚上共进晚餐。”

    “那么,我们俩讨论好之后,再决定谁回魔都。”

    夏希羽在最后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如果可以的话,你们俩一起回来吧。”

    说完,夏希羽确认两人都回复了一声“知道了”后,就挂断了电话,随后靠着自己座椅的后背,在意识通讯里与她们二人开始了讨论——

    夏:“如果能得到对方在航运业务上提供的便利的话,微羽和咱们希羽组都会受益。至少,微羽在常规工业和大宗商品领域的发展会顺利很多的。”

    项:“我们最近投产的冻干食品、航空餐、肉联厂等几个项目都已经正常运行一段时间了。我们俩选择的几位职业经理人也能分担一部分的工作,回来一周左右不是问题。具体时间我们过几天会说的。”

    秦:“天微说的没错,请你等我们这边做出安排后再做额外的打算。”

    夏:“好,那就好。我等你们的消息。”

    通讯结束后,项天微和秦若华面面相觑。

    “天微,我们那套信息时代早期水平的冻干食品生产线……我觉得你倒是不要太低估我们自己了,我们有着外界至少十年以上的技术储备。我甚至已经在考虑找一些国内外的医学和药学生来研发医用的冻干技术了。”

    面对秦若华的乐观情绪,项天微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还是太大了……体量差距还是太大了,虽然合作谈判失败,没有太大损失……但是,我觉得,如果我们只是谈食品运输。而不涉及。我们看家本领——冻干机的话。恐怕谈判成功可能性真的不会太大。你说我们有没有可能搞出船用冻干机呢?”

    “我也觉得不一定能成。但既然希羽有幸碰到了这么大一个机会,我们总得试一试。先提出建议,或许……”

    秦若华说到这里,两人不约而同地看向了同一处——希羽组研究所的方向。

    希羽组研究所,所长办公室。

    崔欣欣表达了自己极大的不解:“所长,你从名誉博士学位直接联想到船用冻干机。这个思维是不是有点过于跳跃了?”

    “我前段时间特意让情报组在空余时间收集了关于国内外冻干食品的资料。你猜怎么着?魔都梅林厂的水平竟然远远不如微羽集团现有的生产线——梅林的至少差了1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也至少高出十年。他们只是在是否要继续横向开发这个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但我却觉得把冻干设备弄上船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尤其是震动监测技术,或许就能……”

    “叮铃铃……”

    由于桌上的内线电话响了起来,夏希羽不得不停止与崔欣欣说话。

    “司璇,怎么了?”

    电话另一头的司璇不紧不慢地解释道:“有一个毕业于西安交大、目前在当地的一个研究所工作的女研究员想到我们这里来,已经先期确认过有关记载内容准确无误。”

    夏希羽听到这里,却是愣住了好一会。

    大约半分钟后,夏希羽才问道:“情况确实吗?”

    “只要作为第一信源的西安交大没有作假,我们的确认结果就不会有问题。”

    于是,夏希羽开始不顾崔欣欣的存在,认真地思考起了这件事。

    众所周知,80年代的两百余万中国科研人员的流动性相当低——仅仅以希羽组研究所为例,所有中国籍的科研人员中,符雨霄、童晓伊、李超婷、王礼、贺晓音、沈钢都是魔都交大本校的在读生;危静怡、洪雪枫、吴晓慧、白舒四人都是从监狱里被找出来的原吴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沈钢是魔都交大本校的在职教师。其余科研人员全部都是外籍。唯一一位科研和教学工作出身的崔欣欣,现在也已经是科研秘书了。

    因为这一现况,作为省级研究所的所长的夏希羽一直不对从国内现有的科研单位、理工院校、STEM相关专业里招收已经有科研经验的科研人员一事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而这一时期的国内期刊大多都是只让含金量不定的原创论文占据不到四分之一版面的,其余部分几乎都都是翻译国外文章和综述文章。

    因此,希羽组在投稿时除了国内的顶尖期刊之外,一般都投稿在外国的SCI3区以上的期刊,这让习惯了在国内发文章且英语水平偏弱的吴港四人组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

    于是,一位来自华中地区某省属高校,发表过1篇2.5区SCI论文和一篇SCI期刊上的综述论文,但在研究所内始终得不到提升的、一位27岁却依旧单身的女研究员,在这个时候就显得颇为难得。

    不过,性别问题让夏希羽不得不吐槽了一句:“怎么想来我这里的都是年轻的妹子?为什么男研究员却没有几个?四个研究组里,除了王礼和史蒂夫之外,其他人全是女的。”

    “虽然我也希望性别平衡一点更好,但是对方已经按照我们的要求,把所有的资料全都发过来,我也把有关的费用寄了回去。等我整理完后就去你那边一趟。”

    “好,我等你。”

    ……

    十分钟后,司璇来到了夏希羽的房间。

    此时,沈涵曦、崔欣欣、冯琪诺三人早已等在了房间里。

    于是,这五人开始了讨论。

    第一阶段讨论完毕后,沈涵曦首先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凌艺洲,女,1956年生,1979年毕业于西安交大应用数学系。发表过外文论文两篇……按道理来说,她所在的研究所应该很高兴才是啊。”

    然而,在德济大学担任过教职的崔欣欣有自己的看法:“或许那里可能就不喜欢这样的人,也有可能是别的、更不为人知的原因——比如她和某些人发生了无法言说的事。”

    “很有可能,对‘某位女同志的特殊爱好,的确是另一位女同志’如此宽松的,全国上下可能也就我们希羽组一家了。”

    崔欣欣的发言让其他人不由得一起看向了她。

    司璇并没有太在意之前的发言,只是在确认没有人准备发言后说道:“希羽,我已经开始了对她的学术审查程序了。我们要怎么通知她?”

    “我亲自打电话跟她说。现在时间不合适……下午一点半,我亲自去打电话。还有其他意见吗?”

    其他人都对着份简历没有别的争议,于是答道:“没有了。”

    “那好,我们一起先去吃午饭。午饭结束之后,司璇跟我去打电话。”

    这天下午的电话里,夏希羽明确地说明了希羽组的情况,随后答应寄出四张卧票,同时也要求对方第一时间寄出另一个人的简历。电话另一头的两人也欣然答应——夏希羽同意了凌艺洲带另一位女同事前来的邀请。

    “啧啧啧……如果是水野和浅野组合这种类型的,我肯定是两个都要。就算只是类似于家属,我这里也有工作可以分配。就看另一个人是什么情况了。”

    打完电话后的夏希羽在复习之余,不由得这么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