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医患情缘 » 十七章尊师重教

十七章尊师重教

    我也习惯了,情感砝码的变数会让人是否有钱或者有势有权而增减、浮动,我无钱无权势,别人自然把你不当一回事,轻视你,无视你,大浪淘沙,昔时朝夕相处的同学、好友,儿时的伙伴,在我身处困境的时候你们在哪里,躲得无影无踪,消声匿迹。原来同学情义如此脆弱得不堪一击,我还曾天真地认为世界上最纯洁的同学友情是没有任何的利益、利害关系无坚不摧和牢不可破的却是薄如婵翼,轻如鸿毛,大错特错,怎么可能没有利益和利害关系呢?而且是错综复杂的盘根错节的关系,没有一个同学雪中送炭,没有一个朋友嘘寒问暖,真是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我感到可悲,可笑之极。幡然醒悟我这些同学就是一群凡夫俗子,是凡夫俗子自然难免落入俗套。旧时的狐朋狗友在我落难时你们避而不见终于原形毕露,露出虚情假意丑恶的嘴脸,这时才真正体会了,感悟了什么叫做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终于感觉、领悟什么叫做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是什么滋味,真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啊!你们怎么这么不看好我,对我太没信心,更没耐心,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不然你们就是一群有一双见风使舵,唯利是图、人走茶凉的墙头草,两边倒的势利眼,要么戴着一副廉价的仿品变色眼镜看人,自然是看不透,看不清,看不远,要么得了白内障,青光眼、高度近视,严重老花都看走眼了。你等鼠目寸光之辈怎么知道我鸿鹄之志,厚积薄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只是一种理想,这种境界我还达不到,有自知之明,但愿你们都别瞎了眼看我怎么东山再起,生逢盛世建功立业,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要有良心,还要讲良心。我要感恩和回报这些年有恩于我的许多好心人还有国家和社会对我关怀和帮助。当然包括对我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血浓于水的亲人,东山再起之时到时别说我不讲同学好友之情,不过这种脆弱得不堪一击的薄如婵翼,轻如鸿毛的同学好友之情不要也罢,又别说我不恋朋友之意,不过这种虚情假意、水分太重的所谓的友情不要反而过得光明磊落,君子坦荡荡,世事告乖人。有钱就是男子汉,无钱就是汉子难,无钱莫入众,遭难莫寻亲,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是你们无情无义在前,并非我无情无义在后,你们怎么不明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岂不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不知风水轮流转,世事无常且行且珍惜,兵且无常势,水也无常形,何况人世间的事谁能料事如神,谁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只能摸到,人不会永远风光一帆风顺或者永远失意一蹶不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黄河尚有澄清日,岂能人无得运时,此一时彼一时,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我坚信在我人生的际遇中一定会出现独具慧眼的贵人助我一臂之力。不敢自诩是一匹千里马,但我至少是一匹勤奋的自强不息和不甘落后的好马。

    今天是我国法定的教师节,一九八五年一月二十一日,第六届全国高官会第八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九月一零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至今有三十一年了。尊师重教说明了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我同二零六室的周老师夫妇都是老师,我和周老师夫妇吃完以后,就聊起彼此的孩子,周老师有一个儿子今年考取天津一所军校,他们夫妇俩找借口今天是教师节拨通儿子连长的电话,在电话里向儿子的连长说以前的孩子一直跟他们生活,每年的老师节儿子都向他们祝贺,那位连长反映很快,他在电话里向周老师夫妇祝贺他们教师节快乐,接着把还在通话中的手机递给了周老师的儿子,周老师的儿子接过连长的手机激动地和自己的父母通话,周老师儿子的喜出望外听说自己的爸妈声音彼此都很激动,真是可怜天下父母亲,儿行千里母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周老师夫妇争着和自己的儿子说话,小到穿衣吃饭,那里磕伤了没有,手里还有没有钱,部队伙食怎么样,军训时不要用力太过猛了,喊口号不要太用力了,这就是为人师表的父母对儿子的嘱咐,联系到自己的孩子主次不分了,分寸就乱了,主导思想完全搞反了,到部队不就是让孩子练就一副强健的体魄,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可周老师夫妇却生怕孩子在部队受累了,生怕孩子没吃好、没吃饱,现在的孩子都是宠儿,从小娇生惯养,从他们呱呱坠地,呀呀学语,一路在蜜饯中成长,养尊处优,那有饿的经历,更不知道饿是什么滋味,搞到儿子不知回答谁为好,应接不暇,后来周老师夫妇发现了这个问题,就一个一个的问儿子,周老师的儿子首先向父母祝贺教师节快乐,接着讲部队的生活伙食非常好,有荤有菜,部队每月有生活补助,手里钱没地方花,部队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部队统一穿军装,所以家里带的衣服不能在部队穿,周老师的儿子说自己当了一个副班长,据说副班长是管内务也就叠被子之类的事,可儿子说自己现在还没有学好叠被子。说得周老师夫妇都笑了,叫我是笑不出来的,这只能说明他们的儿子在家就不会叠被子,应该确切的说可能儿子从小到大就没有叫他学叠被子和做任何家务事,孩子叫他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孩子还是要放手让他们在社会那怕撞得头破血流,可对他以后的人生受益匪浅,当别人的孩子还要父母和长辈的安慰,帮衬下慢慢适应社会这个大熔炉的时候,而您孩子可在社会上独当一面,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所以俗话说一人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行行出状元,条条道路通罗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自己掉馅饼。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一辈子都在为子女营造舒适安逸的爱之窝啊!孩子小时,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要星星不敢给月亮,不让孩子干一点点家务活、吃一点点苦、受一点点累,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老爷生活;孩子大了,又要忙着给他们谋个旱涝保收日不晒雨不淋的好职业,还想着要给他们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哪怕自己为此吃尽苦受尽累也心甘情愿……

    其实,这种“无微不至”的爱,这种一味营造舒适安逸的爱,恰是人生的“陷阱”。

    陷入此“阱”的人,除了依赖和惰性,他们一无所有。一旦生活中出现“湖面封冻”,他们的结局绝不会比天鹅好到哪里去。人们固然需要爱,但是,当这爱变异为一种安乐的馈赠、一种包办一切的呵护时,它就不再是爱,而成了一把能置人于死地的温柔的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