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汉天子 » 第五十八节 病

第五十八节 病

    刘荣病了,而且病的很重。或许是这些天太操劳了,他单薄的身体,无法支撑太高的负荷,又或许是不小心受了凉。

    总之,他染上了严重的感冒,连续不断的高烧,伴随着头疼以及全身虚弱,使得他只能躺在病床上,接受着太医令的治疗与诊断。

    在这个时代,没有抗生素,没有点滴,甚至连《伤寒杂病论》也没有,感冒便成了这个时代的第一杀手。

    中医对付感冒等伤寒病,现在依然没有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系统,所以即使是太医令,也对刘荣的病感到十分棘手,他只能依靠针灸等古老的治疗手段,来刺激刘荣自身的免疫系统,以达到治愈的目标。

    但是,针灸所擅长的领域,是在于内伤以及五脏六腑的病变,而不是感冒发烧。

    所以,刘荣的感冒,越发的严重起来,太医熬出来的汤药,又苦又涩,没有《本草纲目》对药物的分类,这时代的中医药理,实际上依然停滞在战国时期的水平。

    太医令急的满头大汗,但他依然束手无策。

    刘荣只感觉,自己一会清醒,一会昏睡,他的身体正陷入前所未有的虚弱之中。在昏睡之时,实际上,他依然清醒,他的大脑不断的思考着各种问题。

    他并不想死,他还没有来得及品尝胜利的果实,他还有许多许多的事情没办完,这股顽强的意志,一直支撑着他的精神。

    最终,在午夜的时候,他出了一身大汗后,头疼的症状逐渐的消失了。

    当他睁开眼睛时,就看到了张常在他身边不断的用热毛巾,敷着他的额头。刘荣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张常啊。。。。”刘荣挣扎着就要从塌上坐起来,他现在感觉自己全身都在酸痛中。

    “殿下。。。太子千岁!您终于醒了。。。。”张常见刘荣坐起来,他激动的手舞足蹈,语无伦次:“您可把奴婢吓坏了。。。奴婢都差点以为您。。。。。”

    “没事。。。”刘荣靠在塌上,伸出手来拍拍这个忠心的近侍:“寡人还死不了。。。这点小小的病,岂能夺取寡人的命?”

    “殿下。。。您能醒过来,真是太好了!”张常高兴的说:“昨天陛下在这陪您,一直陪到半夜,栗姬娘娘给您在高皇帝庙和太宗皇帝庙,祁福祁了两天,这定是高皇帝和太宗皇帝显灵,祖宗保佑,才使殿下转危为安啊。。。”

    刘荣听了,心中一阵感激,天子与栗姬终究与他血浓于血,他能理解一个做父母的心情。

    “寡人睡了很久吗?”刘荣问道:“今天几号了?”

    “殿下,您可在病塌上躺了三天了。。。今天已经是二十一号了。。。。”

    “这么久啊。。。难为你了!”刘荣摇着头苦笑道,他知道,这会朝堂上肯定闹开锅了,太子一病不起,对很多人来说,可是意味着绝妙的机会。

    可惜啊。。。自己终究是命硬,怕是如不了他们的意。

    刘荣挣扎着就要站起来,但他的身体的虚弱远超他的想象,最终他只能一屁股跌在塌上。

    “殿下,您还是好好休息吧,奴婢马上就把这个好消息去禀报陛下和栗娘娘!”张常赶紧把刘荣抱着,让他平躺下来。

    两个负责日夜照顾刘荣的太医令属官,在知道了刘荣苏醒的消息,也是急忙赶进来,又是号脉,又是查看刘荣的舌苔,最终,他们也是松了一口气,齐齐跪地贺喜道:“恭喜殿下,天佑大汉,您的病,已经在康复了!”

    “感往昔之沦丧,伤寒夭之莫救!”刘荣躺在塌上,他忽然想起了张仲景的这句千古名言,在现代的时候,刘荣的叔叔是一位中医,自小在叔叔面前,倒也受了些中医的熏陶,对于张仲景的这篇《伤寒杂病论序》倒是可以倒背如流。

    不过在现代,伤寒感冒已经成了小毛病,根本不可能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什么问题,所以,初初他读这篇千古名文时,也只是看中了张仲景华丽的文采,和全文中那种慷慨激昂的气魄。

    可是,到了这个时代,经过这场严重的感冒后,刘荣才发现,原来在这个时代,人们的健康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他是太子啊,一国储君,完全可以享受到最高级别医疗水平的,但在伤寒面前,他却脆弱的如同一张薄纸。

    由此可以推想,在民间,伤寒疾病的严重性。

    人口!只有人口,才是国家的根基,而要增加人口,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减少疾病死亡率,特别是抑制伤寒这个最容易引起大范围染病的疾病。

    而要抑制伤寒,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写出和张仲景一样的,可广泛采用的廉价有效的系统治疗办法与处方,从而有效的抑制伤寒致死率。

    刘荣记得,在历史上,中国古代由于有了《伤寒杂病论》做理论指导,伤寒死亡率千余年保持了极低的水平,从而为中国古代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惜的是,刘荣除了那篇《伤寒杂病论序》之外,也就知道张仲景的处方中有桂汁汤和葛根汤可以对付伤寒,但对其处方成分,治疗用法,诊断方法,一无所知。

    尽管如此,刘荣还是决意在病好后,立刻召集一批名医,开始针对伤寒病症攻关,他甚至打算出重金,聘请大批医师,深入各地,查找草药,并将之整理成这个时代的《本草纲目》

    此事,刻不容缓,势在必行,这些事情早一天成功,那天下的百姓,就会少死无数。

    而人口,是国家强盛的基础,有了人口,就有一切!

    而且,刘荣亲自主持监督西汉版的《伤寒杂病论》与《本草纲目》的话,还有着一个张仲景与李时珍远远不及的优势。

    那就是刘荣手中握有权柄,他掌握着行政资源,以太子的身份发号施令,甚至直接请出天子节来督办此事。

    这样一来各地官员,莫有不尽心竭力,辅佐以成的,而各地名医亦也是招之既来。

    如此一来,他的《伤寒杂病论》与《本草纲目》或许在某些方面比不上张李两位,但是,在系统性与实用性上,肯定会胜出一畴!

    。。。。。

    票票我要。。。现在点推比已经极度失衡了。。。大大们,支援我些,让它漂亮点吧^_^

    另外更正一下前文弩那一节,弩手是不用扳指的,只有弓手才用。。。。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