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万吏 » 第一百零二章 中秋再会(八)

第一百零二章 中秋再会(八)

    佟秉清粲然一笑,忽然单手拿起面前的粗瓷碗,朝徐知温示意道,

    “看来此事必定说来话长,徐公子远道而来,是否要先叫上一碗饮子来喝?”

    徐知温的眼神闪烁了一下,尔后直截了当地反问道,

    “佟二叔是不信我?”

    佟秉清放下了碗,道,

    “我倒不是不信徐公子,只是不信世上有这样好的买卖能自动寻上我。”

    徐知温笑了笑,道,

    “其实范掌柜想寻的是秦王。”

    佟秉清道,

    “那就更奇怪了。”

    徐知温问道,

    “如何奇怪?”

    佟秉清笑了一笑,道,

    “此桩事体若当真如徐公子方才所言,那范掌柜理应先想法子去秉明圣上,欧罗巴国民粗鄙,罗马教皇贪财,想来那欧罗巴王侯也好不到哪儿去。”

    “即便那英吉利女王与众不同,又与罗马教皇有隙,但天下商人,无有不视财如命者,西洋诸国又素有海盗行止,范掌柜一人私商,如何能与那英吉利女王分食天下海利?”

    “纵使洋人讲契约,但即有厚利在前,又岂能无有刀剑在后?倘或范掌柜真想与那英吉利合作,设法禀报朝廷则是首要之务。”

    “有了我大明作行商后盾,英吉利才不会因其势单力薄而肆意欺辱于他,否则洋人利欲熏心,还不知会做出甚么禽兽之举呢。”

    徐知温微笑道,

    “可此事若上达天听,又哪里轮得到范掌柜分上一杯羹呢?且不说皇帝如何,福建海商还在东南虎视眈眈,说不定就会趁此机会,托朝中闽党参范掌柜一个‘通倭’之罪呢。”

    佟秉清又笑道,

    “那退一步说,即使范掌柜因畏惧被冠上‘通倭’之罪而不愿惊动朝廷,那也不应来寻秦王作庇护。”

    “张四维虽已死了,但他身后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却还活着,我听闻山西蒲州的张氏、王氏与杨氏三家一直互为姻亲。”

    “张四维是王崇古的外甥,曾任蓟辽总督、兵部尚书和吏部尚书的杨博与王崇古成了儿女亲家,后来张四维诞育二子,一为张甲徽,一为张定徽,此二子又与杨博的两个孙女成了亲。”

    “且杨博的长子杨俊民如今又在朝中任户部左侍郎,是实打实的实权官吏,范掌柜既已回了山西,如何放着这些得力乡党不寻,反而来陕西低三下四地求秦王开恩呢?”

    “秦王素居王府之中,又无议政之权,于海贸一事上,其之所能定是万万比不上山西乡党,这孰重孰轻,范掌柜又岂能不知?”

    “如今范掌柜却反其道而行之,特遣徐公子前来与我二人接洽,想来这一桩买卖,虽不是能倒亏得血本无归,但也不至于能容易到唾手可得罢?”

    徐知温笑了,这一笑是深深的,

    “是没有那么容易,却也没有佟二叔说得这样难。”

    佟秉清道,

    “既不是难事,为何不与同乡商议呢?”

    徐知温又笑,

    “盖因此事说来有几分新奇,其中又牵扯一些名目,怕寻常乡党官宦听了,反倒坏事。”

    佟秉清看了徐知温一眼,道,

    “王家屏现在还在山西老家丁忧,这当朝首辅,总不至于是徐公子口中的‘寻常官宦’了罢?”

    徐知温再笑,

    “此事与戚家军略微有些关联。”

    徐知温一面说,一面又把目光投向佟秉清身旁的佟正钊。

    佟正钊自然知道徐知温的意思,范明“私雇”戚家军去日本,本是一桩不能细究的事情。

    倘或因着要同英国合作而向朝廷秉明情由,难保不会牵扯出这桩事来。

    佟正钊与徐知温对视了一眼,却听佟秉清不紧不慢地笑道,

    “那我便要洗耳恭听了。”

    徐知温扬了扬唇,道,

    “其实这回范掌柜与我去的不是时候,我们到达倭国的时候,丰臣秀吉已经平定了九州,并与部下们重新瓜分了九州岛。”

    “佟公子也知道,丰臣秀吉之所以会发出九州征伐令,是因为九州大名大友宗麟的军队因为岛津氏的崛起而节节败退,只得向畿内霸主丰臣秀吉求援。”

    “过去去九州长崎做生意的外国商人,多愿与大友宗麟合作,这不单是因为他曾一度支配了九州六国。”

    “而是由于他已受天主教洗礼,提出了十九条政治纲要,同意依靠九州的良港地位,与佛郎机和中国的商船进行海贸往来。”

    “在丰臣秀吉亲自领兵降伏岛津氏之后,将岛津氏分配去了萨摩和大隅两国,并有意封与大友宗麟日向的领地。”

    “但大友宗麟因年老体衰而回绝了丰臣秀吉的好意,并于今年六月在丰后国津久见病逝。”

    “大友宗麟一死,其在九州建立‘天主教王国’的美梦也继以破碎,他死后不到一个月,丰臣秀吉在倭国下达了‘伴天连追放令’。”

    “此项命令以欧罗巴人拐卖倭国人为奴为由,严厉禁止外国传教士在倭国活动,并且将传教行为与海上贸易严格区分了开来,同时对倭国国内信仰天主教的大名进行了限制,希望他们立刻放弃天主教信仰。”

    佟正钊道,

    “那这与戚家军有甚么关系?”

    徐知温微微笑道,

    “佟公子莫急,我正要说到此处,虽然丰臣秀吉严厉禁止了西洋传教士,但长崎对中国商人却依旧友好。”

    “因此我们受佟公子之托,让戚家军去倭国‘解救’被拐卖的朝鲜人的事情并未受到实际影响。”

    “由于战争甫过,范掌柜与我不费吹灰之力,就‘买’回了原在大友氏门下服役的朝鲜家奴。”

    “戚家军虽不懂朝鲜语,但对待友邦国民却一如我大明百姓,朝鲜人为戚家军所感动,在与我们乘船返回朝鲜国的途中,得知我们是来倭国与佛郎机人做生意的中国私商之后,向戚家军说起了大友宗麟从前与欧罗巴沟通往来,并意图向英吉利女王捐资公司本金之事。”

    佟正钊心道,此事却是闻所未闻,历史上大友宗麟之死的确是此后日本日渐闭关锁国的原因之一,但真正隔断日本与西方往来的罪魁祸首却是后来的德川幕府。

    丰臣秀吉对天主教徒的大肆迫害实际开始于万历二十四年的圣菲利浦号事件之后,而在万历十五年的眼下,日本与欧洲的贸易往来实则并未受到严格限制。

    换句话说,倘或朝鲜人所言不虚,那么范明依托九州长崎,成为东印度公司的第一批一百二十五个持股人之一应当并非难事。

    只是不知大友宗麟曾经意图入股一事究竟是真是假。

    佟正钊想了一回,实在记不起在现代时曾经听过大友宗麟与东印度公司失之交臂的史实,于是朝徐知温问道,

    “那大友宗麟是如何与欧罗巴沟通往来的呢?”

    徐知温笑着答道,

    “听朝鲜人说,万历十年时,大友宗麟曾通过在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同九州地区其他信仰天主教的大名一起,以四名倭国贵族少年为中心,派遣了一批倭国使团前往欧罗巴觐见罗马教宗。”

    佟正钊心中一动,忽然豁然开朗。

    徐知温并没有撒谎,他口中的“由四名贵族少年组成的倭国使团”,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天正遣欧少年使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