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飞越七十载 » 第五章 七龄童学篾匠活

第五章 七龄童学篾匠活

    三叔公笑道,这个是度蔑齿,拿来导引篾条穿插编织用的。

    接着三叔公就给两个小娃娃示范了“蔑刀”和“度蔑齿”是怎么用的。

    只见那圆滚滚的竹子,在三叔公的手里,几下就变成了一根根的长条。

    这里面也是很有技术含量的,如果不是熟练的篾匠,普通人拿着弯刀,照样子花开毛竹,就会出现头是均匀的分成几片,结果花到尾的时候,就偏了,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到一半就没了,成不了形。

    这花开毛竹还只是最简单的。

    接下来,一块块长达几米的竹片,就在三叔公的蔑刀下,变成了好几层。

    振邦和振兴都看傻眼了。

    三叔公笑道,振邦,振兴啊,看好了,这篾条又分青篾条和黄篾条,最外面的一层是竹子的青皮,这是最好的一层,也是最有韧性的一层。

    这黄篾条可以得到三四层,但这青篾条就只得一层。上等的簸箕,就得用这青篾条来编。

    黄篾条也是有用的,只是编出来的东西,不如青篾条经用。

    即便是竹子最里层带竹节的黄篾片,也不会浪费,它主要是用来刮屁股的。这会儿可没有什么卫生纸,农村老百姓上了厕所之后,要么用大片的树叶,要么就是用这黄篾片了。

    篾条在三叔公的手中,如同灵蛇一般的穿梭着,只是一两毫米厚的竹片,甚至三叔公都不用工具,就能把它们分解成好几层的篾条。

    这有如魔术般的手法,看得振邦和振兴如痴如醉。

    三叔公笑道,你们两个小娃儿,看清楚了罢?要学会这篾匠活,可不是简单的事情,篾条锋利无比,割伤是免不了的,到时候你们可不要哭啊!

    七岁的李振兴连忙道,三叔公,我们不怕,只要能跟三叔公学得这门手艺,我们就是流再多血也不怕。

    十岁的李振邦也点头道,三叔公,我想搞一哈可以吗?

    三叔公笑眯眯地道,好,可是振邦啊,你可不要怕痛哦。

    接下来李振邦就第一个上,在三叔公的口授下,学着分篾条。

    只不过这么小的孩子,学这个的确是很难,锋利的篾条薄如刀片,李振邦还刚上手,就被篾条割了一下,顿时一条长长的口子,鲜血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李振邦痛得嘶了一声,三叔公连忙拿来竹片上刮下来的竹绒给李振邦手上的伤口堵上了,又拿柔若布条一样的竹青绑上了,血很快就止住了。

    三叔公道,没事儿,学篾匠没有不受伤,不流血的,振邦啊,现在知道了吧?你们的手啊,还是太嫩了,只有当你们的手,都磨出老茧,变得皮粗肉糙,又能够手眼配合的时候,就不会受伤了。

    七岁的李振兴也不怕,要学着哥哥的样子,也来尝试一下。

    结果自然还是一样的,这么小的年纪,要干这活儿,还真不是一下子就行的,哪怕是大人也不行,更不要说是小娃娃了。

    加之小娃娃的皮薄,更容易被篾条拉伤,所以李振兴的小手,也破了一道口子,流了血。

    好在三叔公有他的办法,篾匠都是用竹子身上的东西来止血的,干这个活儿,哪怕是熟手,也保证不了不被锋利的篾条划伤。

    虽然受了伤,但两个小娃娃,还是兴致很高,又看着三叔公劈蔑,扎架,用篾条编了一个簸箕。

    一个斗大的簸箕,三叔公只用了一个小时不到,就完成了。这技术,确实也是没有几个人能及。

    编完了这个竹簸箕,三叔公笑道,振邦,振兴,看明白了吧?学这个簸箕编法是最容易的,你们两个,只要学会了这一样,就不愁吃穿了,你们要用心学啊!

    振邦和振兴连忙点头,三叔公高兴地道,行了,现在三叔公带你们去砍竹子,这里面也有讲究的。

    三叔公只是提了一把不知道用了多少年的弯刀,就领着两个小娃娃去边上的竹林里砍竹子了。

    三叔公这把弯刀,确实已经是用了几十年,原本是平直的刀刃,都变成了弯月亮一样的,虽然看着不起眼,但却是锋利异常。

    三叔公选了一根看着很壮实的青竹,然后对振邦和振兴两兄弟道,篾匠选材也是有讲究的,什么样的竹子适合做什么篾器,比如说做簸箕,就得选这种不老不嫩,看着青油油的竹子,这竹子长了一两年的,又有韧性又不会太嫩。太嫩了的竹子,做出来的簸箕,干了以后会变形,太老的韧性不足,容易坏。

    说着三叔公就挥着弯刀,朝着这根毛竹的根部一刀砍了下去,这下子就显示出这把弯刀的锋利来了。

    只是一刀,这根粗如成人手臂的毛竹根部,就被砍了一个三分之二深的口子,抽出弯刀,三叔公又在另一边,照着同样的位置砍了下去,只是两刀,这根毛竹就被砍断了。

    要知道毛竹的根部,是最坚硬也是最有韧性的,要做到两刀砍断,刀要锋利,手法也有讲究,否则砍好几刀也砍不断。

    如果是那种嫩竹,只需要一刀下去就能断为两截。

    这根毛竹倒了下来,接着三叔公就教振邦和振兴,怎么剔除枝桠,还有竹节。

    三下五除二,这根毛竹就变成了光杆司令,两兄弟抬着它,跟在三叔公身后,回到了三叔公家里。

    三叔公再次施展神奇手法,把这根毛竹三两下就分解了。

    接着三叔公又教振邦和振兴烤竹片,这是扎架子用的。

    柴火烧得不能太大,把拉好的竹片放在火上烤,烤得竹片略有一点黄,就趁热弯成了需要的样子,簸箕的架子,主要就是口子上那一圈,由于用的时候,是要经常用手拿的,所以这需要两根竹片合起来做成架子,又坚固又有韧性,才能用得更久。

    三叔公不厌其烦地跟两个小娃讲着其中的要领,他也是真心想帮这两个可怜的侄孙。

    就这样,两兄弟每天放学回来,就跟着三叔公学篾匠手艺。

    从砍竹子开始,到劈篾,再到拉篾条,扎架子……一步一步的学着。

    还别说两兄弟,真的是很争气,虽然都只有几岁大,但他们学得很快,当然他们手上的伤口也增加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