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兴宋 » 第二十九章 润笔费

第二十九章 润笔费

    宋人饮茶,有三大讲究。

    第一个,讲究茶叶的好坏,像宋老爷子喜欢喝的御赐小龙团,便是上等的好茶叶。

    其次,便是茶具,碾碎茶团用的茶碾,烧水用的茶壶,分茶的茶匙、盛茶的茶盏等等都有讲究。

    而最后一样讲究的,就是煎茶所用之水。

    而宋朝人最推崇的饮茶用水之一,便是这惠山泉水。

    惠山泉水,采自无锡惠山,水质甘冽爽甜,唐朝的时候就已经闻名天下了。

    这水装在容器里,从千里之外送到东京来,里面总要串上一些陶罐、瓦罐或者木桶的气味。因此宋人饮茶之前,还要用细沙将这泉水处理一遍,消除异味,这被称之为洗水,十分巧妙有趣。

    这惠山泉水,的确是珍贵而且文雅的东西。

    此刻,这长啸和尚竟然拿出珍藏的惠山泉水煎茶款待宋进,可见这大和尚对宋进也是相当热情了。

    另外让宋进很想吐槽的是,长啸和尚煎茶,还让两个年轻漂亮的小婢女跟着一起。

    虽然看着养眼是养眼了,但那小婢女眉眼风流,衣着稀少,不像是正经丫鬟啊。

    呸!就这,还自称和尚?

    宋进心底鄙夷,又眼看这货煮茶的时候,在茶叶里放入不少葱姜盐之类的东西,他眼皮直跳,十分难受。

    往茶里放调料又是宋人喝茶的一种习惯,实际上自唐朝开始,便流行这个。

    这种夹杂各种调料的煎茶,宋进真喝不来。

    奈何长啸和尚热情似火,他不得不假笑几声,抿了几口,十分无奈。

    那长啸和尚见宋进不怎么饮茶,心底还觉得奇怪呢,“小先生为何不饮?这一盏茶用茶用水,皆是上等,这样放着,未免有些暴殄天物啊……”

    长啸和尚摇头,感到十分可惜,不过他仔细观察之后,却注意到,瞧这位小先生的神色,倒像是有几分看不上他这茶水。

    宋进眼底那种隐藏很深的骄傲,让长啸和尚心中纳闷。

    “难道小先生小小年纪,不仅在平话小说一道有大才,竟然还是个茶道高手?小僧的煎茶手法可是入不了他的眼,所以他不肯喝?”

    “是了,这等高人,对所饮之茶定然要求极高,却是我在这边献丑了。恐怕在他眼中,我才是糟蹋泉水,暴殄天物的小丑吧。”

    想到这里,长啸和尚不禁心中羞愧,对宋进越发客气起来。

    其实,若是寻常时候,他奉上如此好茶,对方却不喝,怕是早就被他斥之粗俗,赶将出去了。

    只是,先前宋进递来的那份书稿,他看了之后,顿时有种惊为天人之感,宋进这等俗不可耐之人,在大和尚的眼底,瞬间便高雅上档次了起来,仿佛一举一动都有深意。

    “小先生,您那份文稿,可还有后续?”

    饮了几口茶,长啸和尚按住心中羞愧,被那书稿勾起来的好奇心又占据了上风,便迫不及待的问道。

    “后续当然是有的,只不过在这里。”

    宋进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那小先生何时能写出来,贫僧但求一观!”

    长啸和尚急忙说道。

    这样说着,大和尚心底也飞快的思索了起来,这小先生突然带着稿件上门拜访,定然是有事相询。

    他虽然也是个写平话的,但对方的水平高出他十万八千里。

    他的平话,虽然偶有闪光之处,但多半还是靠着一些香艳描述,来吸引客人。

    而对方这部三国志演义,虽然只有几章,但已经显露出极高的水准,若是继续保持,名传天下,流芳百世也未必不可能。

    这样的人,不可能是来和他商讨请宜如何写作的。

    那么只有一个可能了,难道这位小衙内,要将书稿交给我来说讲?

    “剩下的嘛,本衙内早晚会写。只是闭门写作难免寂寞,本衙内却是准备找个人将这书稿宣讲出去。”

    宋进将聘请这和尚去来客居说书的事情说了。

    大和尚一听,顿时大喜。

    “宋先生此言当真?您看小僧如何?”

    他激动的抓住了宋进的袖子。

    要是能得到宣讲这部《三国演义》的机会,长啸和尚敢笃定自己定能名声大噪,甚至能成为东京说书人当中的魁首也不一定。

    虽然如今他也小有名气,但也仅仅是小有名气罢了,东京城里像他这样水准的说书人,起码上百号人。

    而这部三国演义的水准着实太高了,定能让他名声大进。

    难怪今天早上喜鹊在叫呢!

    大和尚兴奋的脸都红了,攥住宋进袖子的手,不由自主的越发用力。

    宋进皱了皱眉头,拍掉了这家伙抓着自己袖子的脏手,大和尚却丝毫不以为意,还露出了更加讨好的笑脸。

    “我来此拜访,便是正有此意,不过让你宣讲此书,我还有一个条件。”

    “宋先生但说无妨!只要和尚我能做到的,没什么不能答应的!”

    “简单,你要演说这篇平话,演说的地方,只能在我家的小店来客居。另外,这平话到完结,估计总共差不多有一百回。每一回我要三十贯润笔费,总共也就是三百贯,这钱要提前给。”

    宋进这话一出,旺儿在旁边人都听傻了。不是我们请长啸和尚去演出吗,怎么咱小衙内不但不给钱,甚至找人家要起钱来了。

    还一要就是三百贯,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小郎君这样狮子大开口,不会把这事搅黄了吧。

    旺儿不由有几分揪心。

    “三百贯润笔费?”

    长啸和尚眨了眨眼睛,也有点愣住了。以润笔这种名目收钱,他也是第一次听说。

    三百贯对他来说,咬咬牙,还是能拿出来的,但老实说,他有些心疼。

    别人请他去说书,一次的出场费,也就一贯钱,一个月只有十来场。三百贯,他也要攒三四年呢。

    “小郎君,这润笔费……纵观古今从没有这样的道理啊!您也该知道,如今东京里无论诗词,还是文章,都流行的是婉约派。您这一篇平话,却汪洋恣肆,气势豪壮。这平话高明是高明了,可未必会受欢迎呢!”

    大和尚苦着脸喊道,他这话听上去似乎有点道理,但大和尚他刚刚一读这书稿,便被彻底吸引了,身为个中行家,他还是可以肯定,这篇平话,有百分之七十的可能性会火爆东京的。

    他这是挑刺,好讨价还价呢。

    “怎么?你不愿意?那我拿着稿子到别处去,看看蔡和、小张四郎这些人可愿意?”

    宋进说的这几个人,都是和长啸和尚一般的说书人。

    说罢,宋进便起身拂袖,准备走人。

    大和尚连忙拉住了他,干笑道:“小先生莫急,再商量商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