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五龙戏 » 第十章 酸甜

第十章 酸甜

    “颜尚书,最近朕听说,颜尚书有一兄长和侄儿在家赋闲,可是如实?”刘仁穿着龙袍身后跟着颜真卿,一边在御园里散步一边说道,“你侄儿如今年岁几何?”

    “臣确实有一兄长和侄儿,目前尚无官爵,在家中赋闲,侄儿已经弱冠”颜真卿拱手说道。

    “这个年纪刚好,颜尚书国家栋梁,何不举荐你兄长和侄儿入朝为官?朕可是听说你年年只给兄长家里写一封问候信,便再无来往,如果有真才实学,也可让当地官员举孝廉入朝”刘仁笑着看向颜真卿。

    “臣为大汉臣,岂能借用官爵之便利给自家亲戚谋官职爵位,再说臣本就是吏部尚书,民间戏称为天官,而且掌管着大汉官员之擢升贬谪,岂能心怀私心!”颜真卿惶恐。

    吏部作为六部之首,掌管着官员资料以及人事任免权,影响着很多官员的仕途,因其十分重要。

    而次于吏部的紧接着就是礼部,在这个时代十分看重礼法制度,吏部为首,礼部次之。

    “哈哈哈,颜尚书言重了,你们这些人的毛病要改一改,不要总觉得家里的亲戚应该避着,无非是怕别人说闲话,说你们利用职位之便给自己人谋取一些东西罢了,举贤不避亲,颜尚书多虑了”刘仁与颜真卿走到亭子中坐在御亭中歇息。

    宫人们上了不少糕点瓜果,刘仁拿起一块切好的梨子,给旁边的张恩顺说“给颜尚书送去”,张恩顺端着梨子送到了颜真卿旁边。

    “颜尚书尝尝,这是刚从成都给朕送来的梨子”

    “谢陛下赏赐”颜真卿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塞进嘴里,饱满多汁,在六月这个夏季更为清凉。

    “朕听说颜尚书家中清贫,连个像样的官袍都没有?”刘仁看向颜真卿的官袍,上面已经打了几个补丁了。

    “臣之俸禄,够用了。”

    “来人,给颜尚书赏蜀锦一匹,万钱,贡果各一桶。”

    “陛下!赏赐太重,臣无功不受禄!”颜真卿听完吓了一跳,连忙站起来推辞。

    “区区一匹布几个水果罢了”刘仁摆手,“朕为君父,颜尚书自然知道,长者赐,不敢辞,朕已经开口了,莫非还要让朕把话收回去?收下吧。”

    颜真卿感激涕零,跪地而拜,“臣,谢陛下。”

    “颜尚书快起来,你呀,这次回去,把你兄长和你侄儿带来,朕会下封旨意,让宫人们带着旨意去。”

    “臣,叩谢天恩,为大汉竭诚尽节,死而后已”颜真卿行礼。

    “哎,别说什么死不死的,只要干好你们该干的,就行了,没什么事了,你且退下吧,张顺恩,传朕旨意,颜真卿之兄侄,即刻入宫见朕,另外派人把东西送到颜尚书府上。”

    颜真卿告退,张顺恩也告退带人去拟圣旨了。

    张恩顺走之前,刘仁问:“张承天伤养的怎么样了?”

    张恩顺低着头,让人看不见他的脸,低眉顺眼的说:“回陛下,张总管还需要养一养。”

    “下去吧,还不叫干爹了,有意思”刘仁说罢吃了一口葡萄,眉头一皱。

    “这葡萄……”

    “真酸。”

    ...........

    张恩顺把颜真卿送走了,趁着给皇帝拟圣旨的空档,来到了中常内屋,这里是张承天住的地方,也是张承天在养伤的地方。

    张承天躺在床上,头上包满了纱布,只露出了鼻子和嘴巴眼睛。

    “干爹,我来看你了”张恩顺偷摸的进来说道。

    “顺子啊,咋样了?陛下还记得我吗?”张承天凄凄惨惨的颤声问道,张承天已经在这好几天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可一旦失了圣宠,自己这十几年就全白干了。

    没了皇帝的眷顾,自己到时候一定会被清算,生不如死,张承天内心十分担心,自己从头到尾不过是依靠皇权而立的狗而已,自己的死活,到底该怎么办?

    此时的张承天心里害怕极了,他一扭头,看向笑吟吟的张恩顺,这种笑容,他见得最多了,一般会让人没有什么好下场,心里突然突突了一下。

    “陛下咋说啊?顺子,你说话啊。”

    “干爹,别慌,陛下记得你呢,还问我你伤养的怎么样了”张恩顺安慰张承天。

    “陛下仁慈,奴婢谢陛下啊!”张承天听完眼泪顺流而下,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张恩顺上前拍拍张承天的背,“您放心,儿子就是帮您暂代这个位置,不让别人抢了去,您安心养伤,养好了,儿子就还给您了。”

    张承天欣慰的点头,“你去忙吧,我在休息休息,退下吧。”

    张恩顺笑容一僵,不过很快调整了过来,把张承天平放好,然后退了出去。

    出了门,张恩顺脸上的怨气加重,看向身后张承天的方向,“再让你得意一阵子,这位置,该换我坐坐了!”

    甩了袖子离开了这个地方。

    ...........

    颜杲卿,唐朝名臣,历史上安史之乱时,与儿子颜季明守常山郡,他的弟弟颜真卿则是守平原郡,曾经设计杀安禄山部将李钦凑,擒高邈与何千年。

    在天宝十五年的时候,安史之乱的叛军围攻常山,擒杀了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不久后城破,颜杲卿被叛军押到洛阳后,见到了安禄山,他瞋目怒骂安禄山,最终遇害,时年六十五岁。

    据说颜杲卿被压到安禄山面前时,安禄山责怪颜杲卿说道:“从前是我把你从范阳户曹任上奏请为判官,于是得以任光禄和太常二丞,便用你代理常山太守,我什么事有负你,让你背叛了我?”

    颜杲卿怒目而视,对骂道:“我颜家世代为大唐大臣,永远信守忠义,即使得你奏请署官,难道还应跟着你反叛吗?况且你本是营州一个牧羊的羯族奴隶,因窃取皇帝的恩宠,才有今天,天子又有什么事有负于你而你竟反叛朝廷呢?”

    安禄山十分愤怒,令人把颜杲卿拖到了一个名为天津桥的桥柱上捆了起来,用严厉的酷刑折磨他,并且还肢解颜杲卿吃他的肉。

    但颜杲卿神色凛然,一面忍受着酷刑,一面仍旧痛骂安禄山。安禄山令叛军兵士用铁钩勾断了颜杲卿的舌头,说道“看你还能骂出来吗?”颜杲卿却依旧满口鲜血,还发出含糊的骂声,最后遇难。

    文天祥的正气歌中有一句: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正是说的颜杲卿。

    刘仁恍惚中,回过神后,他在兴汉斋看见了颜杲卿和一个局促的年轻人,想必正是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

    一旁的颜真卿也端坐在一旁,对刘仁说“陛下,此乃臣之兄长,颜杲卿”颜真卿说完后颜杲卿立马站起来行礼拱手,“草民参见陛下。”

    颜真卿又一指那年轻人,“这是臣之侄儿,颜季明。”

    颜季明有些惶恐,“臣,啊不是,草民,草民参见陛下。”

    刘仁笑了,“莫要慌张,第一次难免有些拘束。”

    颜季明缓缓坐下,刘仁拿起一小碗茶,对不远处的张恩顺说“给颜尚书他们上茶”,张顺恩弯腰行礼,向后方去拿了三小碗茶,给了颜真卿三人。

    “谢陛下赐茶!”

    刘仁“呼!”吹了一下茶叶,紧接着“咕噜”一声喝了一大口,“颜尚书,朕听说你之兄长目前赋闲在家,都在家做些什么?”

    “草民在家,只是写写画画,闲来无事出去与人做那教书先生”颜杲卿恭敬地回答

    “哦?颜尚书如此大才,你作为其兄长必不会差到哪里,为何连年举孝廉没有你?”刘仁好奇的问道。

    “草民无心做官,只是想,若是举了孝廉,他人定是想着我顺了清臣(颜真卿字)的脸而上,故是避嫌......”颜杲卿实话实说。

    “哎,你们这些人天天脑袋里想的太多了,举贤不避亲,举亲不避嫌,只要有才干,皆可,朕也不想有真才实学之人埋没在那民间,都怪朕,是朕埋没了人才啊!”刘仁又喝了口茶。

    “朕也知道你是想为国效力的,朕目前有一官职,可让你和你的儿子去担任,这十分考验你们,你可愿意?”

    “陛下,草民肝脑涂地,当然愿意!”颜杲卿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情绪。

    “先别急,朕先告诉你,你再做打算,可否?”刘仁笑着看向颜季明,又看向颜杲卿。

    “前些天吏部上的奏章,蜀郡郡守沈林唐就要告老还乡了,蜀郡郡守责任重大,朕想让你去蜀郡担任郡守,可行?”

    颜真卿脸色旋即一变,颜杲卿呆楞了一下。

    刘仁自当是没看见,低头喝了一口茶。

    颜真卿是关中文官派,蜀郡则是巴蜀文官派在负责,颜杲卿自然也是关中人士,且不论蜀郡的巴蜀派如何,仅凭成都的成都王刘礼,就是一大难题。

    如果颜杲卿去了蜀郡担任郡守,恐怕成都那位成都王日日夜夜要找颜杲卿的麻烦,就只是因为颜杲卿不是巴蜀当地人,你一个关中人,来了蜀郡,是什么意思?

    是你们关中派来找事的,还是皇帝有什么想法?

    刘仁自然是知道巴蜀派在巴蜀地区的势力有多么强大,自从先帝刘锦登基以来,随着关中勋贵的逐渐凋零导致了朝中关键军职和实权职位逐渐空缺,为了让关中勋贵把握住权力,刘锦不得不提拔二代甚至三代的年轻勋贵来担任重要的职位。

    因为这些人的父辈都是关中本地人,他们自小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圈子,而且和皇权紧紧的抱牢,这是无法撼动的。

    但是年轻勋贵们阅历不够,导致巴蜀派越做越大,朝堂上很多官员大多数都来自于巴蜀。

    而为了平衡刘锦也从关中当地提拔一些有才学的角色来充当关中勋贵的前锋,那就是关中文官派。

    而张晟的死亡代表着勋贵派系辉煌的结束,除却那些归隐老家,不在插手政事的勋贵外。

    其余那些比如徐朗德,徐朗信,张长义,耿载兴这些人,他们都接受过一代勋贵的熏陶,武功兵法韬略样样在行。

    但是三代呢?四代?乃至于五代六代,他们不能在继续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吃老本了,他们如果仅凭着这些先祖余荫,那么这个朝廷终究会抛弃他们。

    朝廷有派系,这很正常,就像后世上学一样,学霸们和学渣们有各自的朋友圈,朝廷也一样,派系可以有。

    但是如果开始威胁到国家利益甚至行政效率,那皇帝可能就是要想办法去均衡多方了。

    现在巴蜀派在李章明死后的势力没有像刘仁所想的那样削弱,而是有往上飞涨的趋势,谁指使的?谁建议的?那些空缺官位的建议名表都是来自于巴蜀本地人,这就耐人寻味了。

    “怎么样?可否想好了?”刘仁抬头撇了颜杲卿一眼

    颜杲卿点点头,“草民绝不会辜负陛下圣恩,草民,愿去蜀郡”,眼中满是坚决与毅力。

    刘仁笑了,“不错不错,胆识过人,颜尚书,即可从吏部下奏,朕会让张恩顺给吏部一道旨意。”

    随后颜真卿,颜杲卿,颜季明三人出了兴汉斋,在门口等待皇帝的圣旨。

    刘仁清清嗓子,一旁的张恩顺连忙来了,弯腰听着刘仁接下来的口谕圣旨,一旁喊来了一个小太监。

    “朕得知颜真卿兄长颜杲卿,才干大略,实学过人,为人刚正,即蜀郡郡守沈林唐告老,一郡百姓不可一日无父母官,朕册颜杲卿为蜀郡郡守,吏部尚书颜真卿协旨下奏,传阅朝官,颜杲卿即日启程,节制蜀郡官员兵马,自是朕意,此。”

    刘仁说着,一旁的小太监拿着毛笔唰唰唰的写着,很快写好了,随后张恩顺拿出一旁放置的玉玺,往上一盖。

    张恩顺拿着圣旨出了门,大声地将刘仁圣旨的内容说了出来,随后笑眯眯的递到了颜杲卿的面前,“颜大人,接旨吧。”

    颜杲卿三人拱手:“臣,颜杲卿,遵旨,陛下万岁,定不负圣恩!”

    颜杲卿那道圣旨之后就走了,张恩顺连忙带人去送。

    “颜大人,咱家恭喜颜大人了!”张恩顺笑呵呵的说,一脸人畜无害。

    颜杲卿不善交际,只是拱手“谢张公公,本官还有圣旨在身,不便多留,要立马启程蜀郡,公公留步。”

    张恩顺笑得更灿烂了“颜大人去忙吧,以后哪里用得上咱家得,咱家一定帮!”

    ...........

    刘仁在兴汉斋休息了下来,看向一旁的水果,拿起一个葡萄,吃了一口,又一次皱了皱眉。

    “这葡萄………”

    “甜过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