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新崇祯纪实 » 81皇家

81皇家

    “你们过来。”朱由检招手让他们来到桌前:“大一些的是?”

    “陛下,是十五丈船,小些的是九丈船。”

    “朕想改一改。”朱由检指了指小的船模:“这一个,将下甲板打通加装火炮。

    这一个,将下面两层甲板打通,加装火炮。”

    几人嘀咕一会,年纪最大的李强道:“陛下,小船没法改,大船也只能改一层。”

    “仔细说。”

    “陛下您看。”李强上前将两个船模的船板拿下一些,露出里面的结构:“小船舱深一丈两尺,装货后吃水九尺多,这下甲板是在水下的。

    大船吃水一丈七尺以上,最下面一层甲板也在水下。”

    明白了,二号福船只能在露天甲板安装火炮。

    一号一个道理,只能有一层炮甲板,中间操作船帆的地方还不能装,只能算半层炮甲板,再加上露天甲板一些小炮。

    琢磨一会,还是要改。

    毕竟,就算用作武装商船也是需要武装的。

    “朕再给你们一个任务,将大船上层甲板打通,隔仓板只保留框架。

    小船也尽可能试一试。”

    也没别的,改出一层炮甲板,加上舷窗,加四轮炮车,滑轮组辅助制动,滑轮组辅助船帆升降,干船坞,最重要的就是加高桅杆、减少船帆宽度,就知道这些。

    连船板都懒得加厚!

    打亚洲那些以跳帮肉搏为主的船,用不到加厚。

    打西洋炮舰,加厚一星半点也没用。

    “你二人领头负责,工钱翻倍,朕再调一些造船工匠,也归你管,你们下去吧,自然会有人告诉你们怎么做。”

    “谢谢陛下。”几人喜滋滋的出去了。“

    ——

    “孙应元、林报国。”转头一看,两人正在角落里与王之俊小声的说话,聊的挺好。

    “末将谢陛下赏赐。”两人过来先跪下谢恩。

    朱由检摆手:“起来,只要忠心能干,朕不会亏待你们。”

    “即墨怎么样了?”

    “还要两三个月才能建造好港口。

    道路差不多修好了,从港口到即墨的官道。”

    就没个现成的。

    这时候,绝大多数海港都是在河海交汇处,兼有河海的方便。

    只是,河流入海口大多比较浅,这个就麻烦了。

    即墨胶州一带也是如此,海岸边一溜四五个港口,就没一个能用的,没办法只能新建。

    同时在福山县附近——后世的烟台择地建商港,兼做战舰临时补给,不想与文官口水惹麻烦,以水师水寨的名义方便些。

    不建不行,登州港水门只有9米宽进不去大船不说,水深也不够,战舰临时停靠都进不去。

    还有些麻烦。

    计划里,海运会逐步替代漕运——当然不是现在,可漕运是运到京师的,半路卸载在即墨算什么事?

    难道还要我再用车马运到京师不成?

    派人去天津卫一了解,死心了。

    天津卫近海淤积情况很严重!

    事实上直到清代,吃水深的远洋大船到天津卫,还需要在外海用小船转运一半货物才能进港。

    如法炮制吧。

    幸好天津卫有水寨,有沙船之类吃水浅的船只,转运不用再另外找船了。

    “这一路,日程需要多久,一年能跑几次?”

    林报国道:“末将是新手,又不熟悉航路,这次不能算数。

    末将在老水手处打探的,从淮安府启程到天津卫海路3300里,顺风顺水只需十日,不顺就需要一个多月甚至两个月了。

    从淮安至崇明不过三五日而已。

    其中唯登莱至天津卫风大浪急,最为耗费时间。

    以登莱到淮安最为快捷,快则三四日,不快则十日或十五日。

    即墨至淮安,快则两日,慢也不过十日。”

    盘算一会,就按照两个月好了,来回四个月,每年跑两个来回,留下冬季休整,一艘大船一年向天津卫运粮才一万石。

    漕运四百万石,这得多少船?

    加上商货呢?

    怪不得漕船长期保持在五千艘以上呢。

    “暂时也没有战舰,将船留下一艘改装,其余南下买粮木顺便做生意。

    去时不带粮食,其余不限。

    你们二人,轮流出海顺便训练一批水手与水师军士备用。

    水手军饷比照骑兵。

    留下的人,监督大船改装,港口与军营建设等事。

    水手编制……”

    这个犯难了,不懂,只知道一点大副二副什么的。。

    孙应元忙到:“每艘船要一个船长以及副手,一个账房,一个领航。

    水手要二十人左右,水手学徒数量差不多,要一个水手领班。

    杂役又要十几人。

    还要些木匠等维修人员。

    炮手虽然不知道有多少炮,可每门炮至少两个人是少不了的。

    还要准备百多个战兵,预备着万一有跳帮战。”

    朱由检考虑一会,不懂就别装懂,给够名额,剩下慢慢摸索吧:“战兵给你两个队共八个什编制,由一个旅帅指挥。

    水手带维修人员给三十个,学徒也是三十,领班算队正。

    这些都按照骑兵军饷。

    杂役十五人,设一什长,算步军军饷。

    暂时没有炮,炮手先不编。

    船长这些就按照你说的设,大船船长按校尉,副手算旅帅,小船各降一级,账房领航按照队正。”

    “陛下,末将建议人员配备双倍,这样下次接船时可以方便一些。”孙应元建议道。

    “可以。”心疼银子三秒钟,每艘船200余人,四艘就多花一千人的军饷,每个月至少2000多两银子。

    “还有什么事?”

    “没有了,末将等卸下粮食后就带船回即墨,等着货物装船就南下。

    末将告退。”孙应元道。

    “末将告退。”

    ——————

    考虑一下,不能再让两个提督经手买卖:“王之俊,你来安排人手负责货物买卖的事。

    做好之后,照例向田妃报账。

    以后宫外的账目之事都要给田妃一份。”

    “臣遵旨”

    王之俊心里直嘀咕,这位爷待人虽然不算差,可这疑心病是真了不得!

    办事领银子要找皇后,账目要交给田妃,他这个大太监除了收些小的们的孝敬,竟然就没有机会弄银子。

    虽然暂时没胆子捞银子,到底有些不爽。

    离得近也有坏处,被盯的太紧,还不如下面具体办事的了。

    岂不知朱由检也在为太监苦恼,太多了,还没地方安置。

    还有皇店,也是麻烦。

    这个虽然名字叫皇店,其实是个收税的机构,兼做买卖。

    偌大的京师百万城市人口,商品供应全靠外地输入,可经手太监每年只给宫里上交几万银子。

    “王之俊,宫里新教的账房太监可用了吗?”

    “回陛下,四柱帐法其实很简单,大部分都已经可以用了。”

    “将名单汇总下,朕有用。”

    “臣遵旨。”

    王之俊又将合伙的产业文书交给他。

    朱由检爷没兴趣看,随手收起。

    现在是皇家出一半资金,十余个心腹出另一半,与民间一样合伙开煤窑与棉纺织作坊,总计投资了六七万两银子。

    如果不够,后续还会追加。

    如果有新的人被收为心腹,也会扩大分子将之拉进来。

    这两处,估计一口煤窑平均每年2-4000两利润应该是有的。

    一个棉纺织作坊,年纺织几万匹棉布很简单,如果规模大些,十几万匹也不难。

    以前农妇在家织布,每日仅能织一匹三丈多的布,卖1钱8分银子,盈利7分。

    现在换了织机等机械则每日织2匹,熟练后还能提高,工钱约6分银子。

    少赚1分银子,不用没日没夜的干,也不用本钱了,还是挺合算。

    这时候也没黑心资本家弄什么三班倒,不是不想,倒不起。

    照明太贵。

    蜡烛?

    没有石蜡的年代,都是用蜂蜡等,作坊哪点的起这个。

    普通百姓都是用猪油豆油照明,通常也就是吃饭点一会,免得吃进鼻孔里。

    这样算,一个作坊年赚万余两银子是毫无问题的。

    预料之中的,王之俊对使用水力毫无兴趣。

    后患也很明显,管商,这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不管哪行哪业,沾上官字通常没好事。

    不过,即使是饮鸩止渴,朱由检现在也顾不得了。万事也得等熬过去这几年再说,熬过去有的是时间梳理,熬不过去万事皆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