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天书第一部:活法 » 第35章 商业的灵性空间(上)

第35章 商业的灵性空间(上)

    疑问是思维的关卡,现在,关卡已被葛易一扫而光,大家的思路全打通了,思维迅速活跃起来。于是,一场头脑风暴便在星光团队的创业伙伴之间展开了。

    打头炮的是张伟,他首先发表了一通颇为深刻的感悟:

    “见过那么多企业,又经历了这次灵魂觉醒,我终于发现,企业是有灵性的,其灵性的善恶高下,根本上取决于企业家自身的灵性。海星公司之所以能成为业内最佳企业,关键就在于董事长的灵性是良善的,而且远高于他人。遗憾的是,海星股份结构上的缺陷,使得董事长的灵性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次星光创业计划,我们避免了海星的体制缺陷,未来公司管理的好坏,就完全取决于我们这个团队的灵性水平了。我认为,首先要提升我们自己的灵性,唯有高灵性团队,才能创造高灵性企业。”

    张伟现已出任星光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同时还临时兼任公司的营销总监。钟璞暂时不便在星光持股和任职,而且他还表示,以后即使持有了星光股份,也不会出任星光的任何职务,不参与公司的具体管理,只以公司顾问的身份,参与大政方针的讨论。张伟深知钟璞对自己的信任,也深感责任重大,因此,他已全身心地进入了星光掌舵人的角色。

    “说得太好了!”张伟刚说完,钟璞便拍桌大赞,他还从未如此激动过,“张伟点到了企业的灵魂,正如葛易所说,人的灵魂有善愚恶之分,企业也一样。企业之间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灵性,灵性决定了企业的一切方面。然而,这一点,却从未被管理界和学术界认识到。因此可以说,张伟发现了一个管理的新领域,而且是最深层、最核心的领域。”

    钟璞没有想到,一个月不见,张伟竟像变了个人似的。葛易说得没错,善灵的慧根一旦被激活,就会有所顿悟。张伟天生就有那种认定目标决不言弃的拼命三郎精神,显然,他的这种精神已体现于灵魂的觉醒和灵性的提升。当年,他就是凭着这种精神,屡败屡战,最终打开了海星的市场。

    王晶已被大家推举为张伟的副手,主管人事、企业文化和公关的公司副总裁,钟璞对张伟的点评,又触发了她的灵感,这位美国著名商学院的高材生,本就有志于从事管理学研究,现在,一个革命性的研究课题已被张伟和钟璞两人不经意地提了出来,她难以掩饰内心的兴奋,两眼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董事长、张总,你们已经发现了一块管理学处女地,那就是灵性管理,这一发现具有革命性意义。前段时间,我找回灵魂后,决定将星光当做管理实验室,在从事管理的同时,进行管理学的实验研究。正好我们可以把灵性管理作为首要课题,探索一种基于灵性的全新管理模式。我相信,当员工的灵性得到提升之后,公司的管理方式必然随之发生全方位的演变。希望我们将来能写出一部原创性管理学经典,书名就叫'灵性管理'”。”

    王晶将张伟和钟璞的观点提升到了学术高度,并且明确提出了“灵性管理”这一崭新的管理学概念。就这样,他们为星光这艘航船,共同点亮了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

    吴斐继续在星光担任人事总监,她虽然话多,但妙语连珠,常常直指要害。王晶刚才提出的灵性管理概念,给她的心灵以莫大冲击。在星光团队中,因为处在招聘用人的第一线,她最了解员工对灵性管理的深切期盼,她一反常态地用严肃的口吻说道:

    “这段时间的招聘,我的感触真的太多太深了。葛博士说得对,企业的灵性也有善愚恶之分,星光站在追求至善的灵性高度,现在已成了人们向往的职场圣地。那些投奔星光的优秀人才,都受尽了低灵性企业的百般摧残,个个伤痕累累,身心疲惫,有一位应聘者甚至自称精神难民。对他们来说,星光的公司愿景既梦寐以求,又如梦似幻,令他们难以置信。我无数次听到受伤的灵魂在痛苦呻吟,也无数次感受到饥饿的灵魂像久旱盼甘露一样嗷嗷待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灵性管理的无限空间。”

    接着,她又提出了人事方面的灵性管理主张:首先,在用人上要做到“拒绝恶灵,以善灵为中坚,带动愚灵向善而行”;其次,要通过提升员工灵性,最大限度简化人事管理,尤其要简化考核体系,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地自动自发。末了,她还是忘不了来一段煽情的结束语:

    “啊!灵性管理,你来得更快更猛烈些吧!”

    文化与公关总监何彬彬对葛易的灵魂气场说最有共鸣,她认为,灵性是企业文化之魂,决定企业精神的优劣高下。因此,要打造高灵性的星光文化和企业精神,营造灵性的企业生态,并对外展示星光的高灵性气场,积极地影响社会。她相信,员工的灵性提升了,其道德底线便会随之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也会同步增强。她还断言,从根本上讲,大企业病是企业灵性低下的必然结果,因为灵性低下的企业,总是依赖于官僚化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又反过来窒息企业及员工的灵性。

    “我认为,灵性管理要成为公司一切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将它确立为公司运营的第一原则。”战略投资与发展总监李晓东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必须坚持“以灵性带动公司全面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那种以扼杀灵性换取企业短期利益的做法,是杀鸡取卵式的急功近利,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知识是一种资本,为什么灵性就不是呢?”财务总监刘小慧革命性地提出了“灵性也是一种资本”的命题。而且,她还认为,灵性是企业的第一资本,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处于核心的灵魂地位,企业的灵性提升了,资金、人才、技术、知识等资源就能得到更好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和效益也会随之提高。

    技术总监肖捷认为,提升灵性,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工作的效能。他相信,灵性高的人更能从容淡定、心无杂念地专注于复杂的技术工作。

    连艾莲和阿龙也从各自的专长出发,提出了提升灵性的创意。艾莲认为,高灵性的音乐有助于人们开启和提升灵性,她计划为星光编一套这样的音乐专辑。阿龙则表示,要研究一套最具灵性的简易功法,供星光员工养心健体。他俩的创意引起了星光团队的强烈兴趣,尤其是王晶、吴斐、何彬彬三人,因为这两项创意与她们主管的领域关系最为密切。

    “你们讨论的灵性管理,与道家的无为而治异曲同工。”葛易从道家的角度对灵性管理作出了精辟的阐释,“无为而治,有赖于管理对象的自我管理,而唯有高灵性的人,才具有自觉性和自律性,从而才能做到有效的自我管理。”

    为什么现代社会就很难做到无为而治呢?葛易的解释是,因为现代人普遍表现为灵性下降、物性上升,物性吞噬了灵性,人便丧失了自觉性和自律性,因而就需要靠种种外在的管理手段来加以约束。因此,要实现无为而治,就必须将企业的灵性提升到相当的高度,随着灵性的提升,员工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大大增强,有了足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此时,企业管理便可最大限度地趋于简化,直至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

    最后,钟璞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解读了灵性与心态和工作状态之间的逻辑关系:

    “我常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当自己被灵性主导时,心中的烦恼顿时烟消云散,好像自己升到了天界,看到人间的是是非非,既不在意,更不纠结,那种逍遥自在就是一种空的境界;然而,一旦被物性主宰,烦恼便会鱼贯而入,充斥于心,令人方寸大乱。”

    钟璞发现,高灵性的人,心无挂碍,看淡一切,从容淡定,轻松自在,思维清晰,有条有理,对他们来说,工作是一种自愿自足的乐趣,一旦投入其中,便能专心致志而又乐此不疲,瞬间便能进入超神入化的最佳工作状态。他们的境界高于一切管理规范,因此,管理者自然便可无为而治了。相反,低灵性高物性的人,心里充满物欲,他们心绪纷杂,思维紊乱,对他们来说,工作完全不是什么乐趣,而是被迫无奈的苦差事。这样的人一旦投入工作,身心就会立刻处于高度紧张的压力状态,既不自觉,也难专心,他们的境界低于一切管理规范,所以,对他们采取严苛的管理,便成了管理者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