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复兴大明:从表妹做女皇开始 » 第四章:复制江阴

第四章:复制江阴

    忙完这些后,朱弘㭕回到鲁王府,想着见见几个东郊弟子。

    刚进门,就看到母妃郭氏两眼肿似桃子,她刚想伸手去迎接儿子,却生生收回了双臂。

    身为王府正妃,王子的抚育从小不经她手,对儿子的熟悉,也仅限于早晚问安,并没有普通人家的亲昵搂抱。可即便如此,女人的直觉,也让她感到儿子的气质有些陌生。

    “去吧,父王等着你呢?”郭氏不敢把这种陌生说出。

    “王儿啊!如今天下大乱,为父也不知道你这样会把我们鲁中一脉引向何方。”鲁王坐在床榻上,拍了拍坐垫让他坐下。

    “为父平时忙于公务,经常一两个月见不到你!没想到,我儿长得这么大了啊!”朱弘㭕并不知道,自己占据的这副身体,在十几年中,也是第一次和父亲坐的这么近。

    “你心意已决,为父也不阻拦,有几样东西送给你,也许用得上。”说完,鲁王让管家拿过来一个锦盒。

    “这是十年前红毛海商送给我的一对儿火铳,说无需点火就能发射!你研究研究看看怎么用。”打开锦盒后,里面是两把欧洲短柄燧发枪。

    “这是千里镜,也是红毛海商所赠。”说着鲁王让管家拿过另外一个锦盒。

    “父王?”朱弘㭕眼前一亮,“这样的红毛礼品,还有多少?”

    “就这几个啊!红毛人主要在沿海登州一带活动,偶尔才来兖州一次!”朱以派慈祥的看着儿子。

    “多谢父王!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说着他抄起燧发枪和千里镜,手舞足蹈的跑了出去,却没有听清楚母亲郭氏的低言,“我怎么觉得弘儿?我甚至觉得他不是我的弘儿!”

    他来到那几名东郊学子的住处,问能否仿制。

    几人也是第一次见到欧洲火枪,发现比他们老师设计的火铳复杂多了,不仅体积小重量轻,而且金属材质明显要好于大明国的火铳。

    “启禀世子!火铳恐无法仿制,所用金铁,见所未见。但这千里镜,只要有水晶片,就可让工匠磨制。”学子中最为聪慧的吴庆英说道。

    朱弘㭕明白了,中国古代很早就解锁了高炉技术,又发现了比木炭更为经济的煤来炼铁。好处是铁器应用更广,坏处就是在脱硫术发明前,煤炭中硫等杂质进入铁中,造成铁质较差。而缺煤的日本用木炭炼铁,反而铁的质量很好,这让倭刀在大明朝也成了颇受欢迎的一件礼物。

    这仗打完后,要把进口日本铁的事情排上日程,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朱弘㭕只能让他们退而求其次,将手头这两支火铳好好保养一番,制备足够的子弹,尽可能延长使用寿命。

    第二天,建奴并没有像前一日那样一早发动进攻。

    趁着时间窗口,朱弘㭕赶紧跟着邓知府和王监军一起落实各项工作。

    必须复制好江阴之事!朱弘㭕给自己打着气。此时山海关、北京城都在大明手中,建奴南下只为抢劫,只要抵抗得当,他们占不到便宜就会拔营撤去。

    守住兖州,就能给自己一年时间练就野战部队,让自己有资本来护这华夏江山。

    “参见世子殿下!”“参见世子殿下!”“参见世子殿下!”一路上,只要是认出自己的百姓,都会恭恭敬敬的俯首参拜,而不像以前那般害怕和厌恶。

    “殿下?您不知道!”建军参议王维新笑道,“昨天您斩杀建奴牛录的地蹚刀法,已经被说书先生讲出去了!”

    “说书先生?”朱弘㭕有些奇怪。

    “哈哈!他们说刀法是当年韩世忠所创,专门用来对付金人铁浮屠和拐子马的。还说您是韩世忠将军转世,正是这后金建奴的克星,有您在,兖州城无忧!”邓知府也笑着向他解释着。

    “不过!这韩将军转世之说,在朝堂上未必是一件好事儿啊!”王维新的笑容凝固,叹了口气。

    三人沉默……他们都知道,朝堂上这位皇帝虽然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可对于军国大事的处理,枢要人物的升降,时常是朝四暮三,轻信妄断。更要命的是一旦有事就习惯将责任全部推给大臣,四个月前,兵部尚书陈新甲明明是按照他的意思去和建虏秘密谈判,结果消息泄露后就被直接开刀问斩。

    几人一路无言的来到了城墙,民夫正在每个城垛后面的空地上架设着长杆,

    “长杆架好后,一定要让上城的军民多加训练!”少年世子对着现场指挥的一名总旗喊道。

    王维新站在边上看了一会儿,对邓知府赞叹说:“世子这个办法真是好啊,到时候民夫只要站在这里,用架好的长杆向垛口间使劲捅,就可以把爬上城墙的敌人捅下云梯。”

    “是啊!站在这里离开城垛有四尺多远,还能避免箭伤。”邓藩锡也不住点头。

    “殿下?您是如何想到如此精妙的办法的?”王维新一边试着长杆,一边发问,眼中又多了几分钦佩。

    “哈,在一本古书中看到的,以往民夫守城时,最怕被敌人气势骇住后一哄而散,让他们几人一组躲在木架后远远的用木杆御敌,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用长杆捅登城的敌人,也是阎应元在江阴使用的方法,他曾用带钩的长杆勾上来一个满洲高级将领,斩杀后竟让攻城主帅、大汉奸刘良佐出一筐金银赎买那名满将的头颅。

    “世子!世子!”这时候吴庆英三个人上气不接下气的跑来,边跑边喊。

    “这两个火铳我们已经会用了,铅弹和火药的填装方式都搞清楚了!”

    “太好了!”朱弘㭕兴奋不已,连忙同邓、王二位大人告辞,带着三人向王府后院跑去,准备根据枪械的性能好好研究一下战法。

    “你们好好研究火器,继承东郊先生的遗志!”路上少年对三人说道。

    “遗志?”吴庆英疑惑道。

    “怎么?”

    “东郊先生尚在啊!只是不在山东,他已经回江南养老了!”

    太好了,朱弘㭕听说毕懋康尚在人间,不禁大喜,解了兖州之围后,一定想办法把东郊先生请到兖州来,未来自己的军队建设中,火器应用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报告世子殿下!”正当他规划火器部队的时候,家丁带着传令兵来报,“北门外敌兵大营似乎有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