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二房嫡子 » 019 神京房价

019 神京房价

    “哥儿,挑几件回去给府里的姑娘们顽耍。”

    前头,贾政说了,让他的门下清客相公们带贾瑀逛一逛神京城,认几个有志之士。

    穷酸秀才,他们还识得几个,年轻有为的有志之士,哪里认得他们。

    逛了大半天神京城,贾瑀对这些依附在贾家的清客相公有了不少改观,只当他们是向导,无疑是合格的。

    詹光,善绘工细楼,介绍起神京城的庭院结构时,滔滔不绝,说得头头是道,对贾瑀百般奉承。

    程日兴,画技好,画美人是一绝,依靠贾家做了不少生意,正逛着的古玩店铺就是他开的。

    贾府被抄后,众清客相公渐渐都辞去了,只有他还时常陪着贾政说说话儿。

    落难之时,才能真正看清一个人的品性。

    单聘仁、卜固修、嵇好古、胡斯来、王尔调等人虽各有一绝,却比不上詹光和程日兴二人。

    这些清客相公里,只有程日兴,入得了贾瑀的眼,单论人品,就把其他人全比下去了。

    其他人靠着贾府骗吃骗喝,只有程日兴做起了正当的生意;贾府落难时,其他人一哄而散,只有程日兴还陪在贾政身旁;其他人名字都是不好的谐音,只有程日兴没有。

    贾瑀把玩着店里的古玩,随口一说:“我那些妹妹更喜欢街上的小玩意,不必费你的钱了。”

    程日兴很上道:“那我让人上街去给哥儿挑几件小玩意,”正说着,李贵手上大包小包地走了进来:“爷,我都买好了。”

    贾瑀道:“你先回去,交到周姐姐手里,别让姑娘们等急了。”

    贾瑀出行带了三个小厮:茗烟、李邑和李贵。

    茗烟,跟了他在清虚观住了五年,机灵衷心,贾瑀很信任他。

    李邑,擅使棍棒,离开清虚观时,张道士让他跟着贾瑀,说不定,将来能派上用场。

    李贵,李嬷嬷的儿子,不像李嬷嬷那样讨人嫌,颇明事理。

    东西没送出去,没巴结到贾瑀,程日兴很失落,惆怅地看向贾瑀,不让他送东西,像是做错事了。

    贾瑀洒然一笑:“眼下有一件重要的事,还要劳烦程公,”一般贾政都会直接叫这些清客相公的字,偶尔会尊称公,贾瑀年纪小,又无功名在身,叫一声程公,也说得过去。

    “哥儿,有事尽管吩咐,”程日兴十分上道。

    贾瑀缓缓道出:“我想买一间齐全的书斋。”

    贾瑀不像其他的穿越者那样,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轻轻松松就能挣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两银子。

    爱吃,也能做,刚穿越那会,贾瑀想过开一家火锅店,然而这个想法,很快就被茗烟掐灭了。

    原来大周开国皇帝爱吃火锅,火锅被列为宫廷御膻后,先是达官贵人,再到街头百姓,火锅在神京城流行了起来。

    (据说:火锅有1700年以上的历史,明朝被列为宫廷御膳)

    作为火锅爱好者,贾瑀能动手作出火锅底料,神京城流行吃火锅,那他可以卖火锅底料。

    用前世流行的一句话,“别用你的爱好去挑战别人的饭碗”,想想就算了,跟御厨碰碰,贾瑀被自己蠢到了。

    除了达官贵人,寻常百姓一年吃不上几次,就以这个时代的消费水平,想靠火锅赚大钱,痴心妄想。

    火锅梦断了,贾瑀只能重操旧业了。

    他前世是书法协会会员,办报(刊物)才是他的专业。

    巧了不是,报纸,大周也有。

    这时,还不叫报纸,叫邸报。

    前明始设通政司,大周沿置,掌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勘合关防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实封建言、陈情申诉及军情、灾异等事。

    长官为通政使,正三品。

    各省在京师设置提塘官,并各自成立报房,专事邸报的抄发工作,把抄写好的邸报通过驿传向地方发送。

    贾瑀一度陷入绝望,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通政司并未受到朝廷的重视,群臣还没意识到舆论的重要性。

    程日兴带着贾瑀来到了一家布置典雅的书斋,笑道:“哥儿,觉得这里如何。”

    环境布置贾瑀并不在意,他关心的是书斋是否‘设备’齐全,有没有印刷配套,他对程日兴说道:“你认不认识书斋的东家,我想见一见。”

    程日兴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哥儿即喜欢,这间清风书斋就赠予哥儿了。”

    贾瑀略显惊讶地看向程日兴,古玩店铺能挣钱,像这样的书斋却挣不了几个钱。

    程日兴不以为意的笑了笑:“前明有一大清官,叫于谦,不知哥儿知不知道。”

    贾瑀点头:“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

    “于谦死后几年,乱战再起,前明再无第二个于谦力挽狂澜,我大周横空出世,取而代之。”

    程日兴奉承道:“哥儿好学识,不瞒哥儿,先祖曾受过于谦恩惠,先父在世时,常教我,以于少保为榜样,勤读书,盼我将来做一个像于少保一样的清官,于国家社稷做一个有用之人。”

    “说来不怕哥儿笑话,十几年寒窗苦读,三次落榜举人,科举无望,心灰意冷之际,遇上政公,这才活出了第二世。”

    程子兴继续说道:“我不是那块读书的料,只好另辟蹊径,开间书斋,学着于少保资助读书人。”

    贾瑀感慨道:“想不到,你的先祖和于谦有这么一段渊源,这么说来,清风书斋,这清风二字,指的就是于谦,为官清廉,两袖清风。”

    程日兴点头称是:“然也。”

    “既如此,我也怎能夺你所爱,”贾瑀的要求很简单:地段不错、设备齐全就够了。

    程日兴不高兴了:“政公予我大恩,丝毫不比于少保恩惠先祖差,哥儿胸怀大志,书斋交到哥儿手上,才不会蒙尘。”

    没给贾瑀婉拒的机会,程日兴又道:“以我之能,惠及不过几人,哥儿,就不同了……”(此处奉承阿谀省略一百字)

    到了这份上,再拒绝,就显得虚伪了,贾瑀直接了当:“程公置办这间书斋花了多少银子。”

    程日兴坚持不要银子,在贾瑀的要求下,才说了一个很‘公道’的数目:一百两银子。

    神京城,这么大小的房子70-100两不等,看地段。

    商铺价格起码得翻几番,还有书斋里面的书、书架、印刷工具等等……

    一百两买下这么一间书斋,贾瑀很满意,昨晚,王夫人来找他,给了他一个装满碎银的盒子,金钏儿仔细算了算,有一百四十两。

    出府前,贾政给了他一锭银子,正十两,加上五年存下来的月钱一百二十两,贾瑀一共有二百七十两银子。

    扣掉买书斋的银子一百两,拿了十两给李贵买礼物,贾瑀还剩一百五十两。

    如何靠这一百五十两,将报纸办起来,得细细规划一番。

    程日兴‘卖’了书斋,也高兴,讨了贾瑀的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