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轼语 » 第一百零八章 本朝百年无事劄子

第一百零八章 本朝百年无事劄子

    欧阳修见状再度连上数道奏章要求彻查到底,以证清白。与此同时,吴家也坐不住了,此时事关女儿名声,上书强烈请求还女儿清白。案件从二月一直查到了三月也没查出个结果,最终此案以御史中丞彭思永贬为黄州知州,监察御史里行薛之奇贬为道州酒税官而终结。

    宋神宗派人给欧阳修送去御笔所写诏书,企盼闭门在家的欧阳修早日回朝。六十一岁(虚岁)高龄的欧阳修经过了一次次的弹劾已经精疲力尽,只要自己一天身处高位,弹劾之事就不会停歇。他主动要求宋神宗念及自己年迈、体弱多病,准予辞去参知政事一职,下放地方为官。宋神宗苦苦挽留无果,只得同意其辞去参知政事,改任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亳州知州。

    几日后,欧阳修拜别宋神宗及诸位朋友,携家人离开了自己早已厌倦而无数年轻人心向往之的京师……

    闰三月。

    王安石因韩维推荐,任江宁府知州。司马光因欧阳修推荐,任翰林学士。

    四月。

    欧阳修刚走一个多月,宰相韩琦又被御史中丞王陶弹劾。韩琦历经三代君主,一生为人光明磊落,如今被人怨恨弹劾,心灰意冷,即使宋神宗将王陶贬官也坚决要求辞去宰相一职,与欧阳修一样去地方为官。宋神宗一个月前刚失去欧阳修,如今韩琦又要走,苦苦挽留无果只得同意其辞去相位,改任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相州通判。

    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国家内忧外患,宋神宗刚继位就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内心百感交集,突然想到之前被韩维推荐的王安石,于是召见了他。王安石奉旨入宫,见到了年轻的宋神宗。

    王安石跪安行礼后,宋神宗问道:“当今治国之道,当以何为先?”

    王安石回禀道:“以择术为先。”

    宋神宗继续问道:“向唐太宗学怎么样?”

    王安石答道:“陛下每件事应当效仿尧舜。唐太宗的见识并不深远,所作所为也不完全合乎法度,只不过趁着隋朝极度混乱,君主也都昏庸,所以他才名扬后世。道法有升降,身处今世,还是必须效仿尧舜。”

    唐太宗一代明君,竟被王安石说得如此平庸。宋神宗颇为震惊,追问道:“祖宗建朝已有百年,没什么大的变故,还算太平,是用什么方法做到的?”

    王安石道:“此事说来话长,臣回去为陛下写一份劄子,回复陛下。”

    宋神宗点点头表示同意。

    王安石告退后,回家开始起草《本朝百年无事劄子》,从政治、军事、财税、农业等各个方面逐一论述。早在宋仁宗时期,他就写过《上仁宗皇帝万言书》,宋仁宗耐心地看完这一万多字的劄子,将其束之高阁。宋仁宗改革多年,早知社会矛盾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这封万言书太过理论化,很多问题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所以宋仁宗没有回复王安石。

    王安石怀着忐忑的心情以及对大宋陈年弊端的改革之心和对社稷的美好期盼再度写下《本朝百年无事劄子》,他不知道从年迈的宋仁宗换成年少的宋神宗是否会迎来改革的转机,这份劄子到底是石沉大海还是起到他预想中的作用都暂未可知。

    几日后,宋神宗收到王安石上奏的《本朝百年无事劄子》,读后觉得精彩绝伦,对此文甘之如饴,反复阅读数遍才收起来。

    没多久,欧阳修终于抵达亳州,开始亳州知州的工作,同时向宋神宗上书要求提前致仕,被宋神宗拒绝。另一边,韩琦还未到相州赴任就因为西夏战事被改判永兴军兼陕西四路经略使,处理边防事宜。

    熙宁元年。

    正月。

    眉州眉山。

    苏宅嬉园。

    苏轼独自坐在嬉园对月饮酒,酒量不好的他早已喝的酩酊大醉。如今苏洵、王弗已入土为安,家中诸事也已料理妥当,他除了终日借酒浇愁无所事事,累了就在嬉园的厢房睡下,醒了就在嬉园饮酒。自从回到眉山后,他很少回朝暮斋休息,那里有太多他和王弗的幸福回忆,只要踏入那里脑海中便回荡着与王弗的朝朝暮暮、点点滴滴,让他痛苦不堪。

    苏辙缓缓走到苏轼身边,见其倚在栏杆上昏昏欲睡,命家仆将其抬入厢房。一切安顿好后,他坐在床前,看着苏轼如此颓废的样子,伤感道:“不知兄长何时才能从悲痛中走出来。”

    苏辙等苏轼睡着后才轻声离开。此时史萱苒正抱着上个月刚出生的苏适倚在床头,见苏辙回来了,问道:“兄长怎么样了?”

    苏辙感慨道:“兄长太长情,不知何时才能缓过来。”

    史萱苒伤感道:“谁知道呢!嫂嫂殁得太突然,别说他了,就连我都难以接受。和嫂嫂在嬉园玩乐之事仿佛发生在昨天,谁知竟……”说到此又哽咽起来。

    “最近你多让迟儿、景娘、惜娘去陪陪迈儿,有弟弟妹妹们相伴也许会好一点。”

    史萱苒点点头,道:“迈儿懂事,知道大家担心他,常常在我们面前表现的很轻松,却偷偷躲起来暗自哭泣,家仆们撞见过很多次了……”

    苏辙叹息道:“再坚强也还是个孩子啊!话说王小娘子好像很久没来家里了,前几日迈儿还念叨着姨母为何不来看他。”

    “如果没什么事的话,她应该不会再来咱家了吧。那天她走时还刻意交代我,让我有空带迈儿去青神住几日,她好看看迈儿。”

    苏辙疑惑道:“不再来了!为什么?”

    “还能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他俩的婚事。自从任姨无意中将王弗临终嘱托之事告诉了族人,长辈们纷纷建议等守丧结束早日把他俩的婚事给办了,王小娘子就不敢再来了。”苏家长辈们怕苏迈将来受委屈,毕竟他太小,与其将来苏轼续弦一个陌生女子,不如娶了王二十七娘,毕竟姨母待迈儿肯定要亲一些,所以都挺赞成这桩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