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轼语 » 第二百二十七章 长孙来临

第二百二十七章 长孙来临

    苏迈将吕筱悠抱回房间,命人分别去请大夫和打扫书斋。王闰之等人听说吕筱悠吐了急忙来到厢房。王闰之在床边坐下,拉着吕筱悠的手,道:“哪儿不舒服啊!早上吃饭的时候不还好好的。”

    任彩莲道:“我去让厨子再做点饭,吐了就再吃点。”

    吕筱悠道:“任婆婆,您老还是在屋里歇着吧,我没事。”

    小暖道:“我去。”说完离开了。

    王朝云在一旁见吕筱悠面色苍白,关心道:“可是吃坏肚子了?”

    吕筱悠道:“大家吃的都是一样的,你们不都没事吗。别担心,我没事的。”

    王闰之看着一旁满脸挂满担忧之色的苏迈,安慰道:“别担心,一会儿大夫就来了。”

    苏迈轻抚吕筱悠的额头,道:“头晕不晕?身上哪儿不舒服啊?”

    吕筱悠见床边围满了人,笑道:“你们一个个的都太紧张了,我就是刚才起得有些猛了,真没事。”

    很快,阿宗带着大夫赶了回来。大夫坐在床边为其把脉后,起身笑道:“恭喜啊!”

    苏迈疑惑道:“何喜之有?”

    任彩莲、王闰之马上反应过来,脸上堆着笑。大夫对苏迈道:“大娘子有喜了,看脉象已一个多月了。”

    苏迈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一把抓住吕筱悠的手,激动道:“我要做爹啦!我要做爹啦!”

    王闰之命小暖去取钱给大夫。大夫开了些安胎药,又嘱咐了些注意事项便离开了。阿宗送大夫回医馆顺便抓药回来。

    傍晚,苏轼返回家中得知吕筱悠怀孕开心不已,一家人其乐融融,共同期待长孙的到来。

    就这样,熙宁十年终于在灾后的平静中安然度过……

    第二年,宋神宗改年号“元丰”。

    元丰元年。

    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

    大灾过后的上元节较往年而言更加热闹,大家纷纷庆贺灾后重生。苏轼在密州时那里的百姓不举办上元灯会,如今徐州举办,他激动地对王闰之道:“要不要一起去街上转转?我们很多年没有去过上元灯会了。”

    王闰之道:“你知道的,我素来不喜热闹。你若想去,让朝云陪你便是。”

    华灯初上,街市一派热闹祥和之景。

    苏轼带着王朝云漫步于街市之中,此地虽不及当年在杭州时繁华,但相比于密州已好太多了。两人并肩行进许久,王朝云觉得有些累了,路过一座石桥时,对苏轼道:“我们在这儿休息一会儿吧。”

    苏轼点点头,和王朝云在石桥的石阶上席地而坐。苏轼仰望繁星的夜空,再看着王朝云洒满月光的侧脸,道:“朝云……我……”

    王朝云扭过头来看着苏轼,道:“怎么了?”

    苏轼道:“没……没事。”

    两人休息一会儿,王朝云站起身来对苏轼道:“我歇好了,我们去买点点心带回去吧。”

    苏轼点点头,随王朝云缓步行进在街道上。路过一处小巷时,王朝云见苏轼突然停下步伐,问道:“怎么不走了?”

    苏轼突然一把将王朝云拉入身旁的小巷中,双手按住墙壁,将王朝云围在中间。

    王朝云惊慌失措,伸手去推苏轼,道:“你要干嘛!”

    苏轼深情地看着王朝云,低头吻了下去。王朝云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震惊到了,任凭苏轼吻着,许久才缓过神来,用力推开对方,生气道:“你干什么!”

    苏轼将脸颊贴近王朝云,柔声道:“嫁给我吧。”

    王朝云道:“我们不是早就约定……”

    苏轼接着她的话继续道:“早就约定好了你入府为婢……从杭州到密州再到徐州,这么多年了,你真的不想嫁给我吗?”

    王朝云道:“你今日怎么了,我们现在这样不是挺好的吗?只是一个名分而已,我都不要,你又何必如此执着……还是说……”她停顿片刻,低声道,“你想要我的身子……”

    苏轼呵呵一笑,道:“这么多年了,我若真想要,你觉得你守得住吗?”

    王朝云道:“既如此,你又何必旧事重提。”说完推开苏轼准备离开。

    苏轼一把将其拥入怀中,任凭对方如何挣扎就是不松开。

    王朝云生气道:“你今天晚饭时喝多了,此时不宜再转,我们直接回家吧。”

    苏轼虽然晚饭时小酌几杯,但没醉,此时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紧紧地抱着王朝云道:“这次徐州城被洪水围困,我虽然对百姓许诺定会死守城池不让洪水攻进来,但每日在城墙上临睡前我都很怕这是我此生的最后一晚。我不畏惧生死,怕的是失去你。”

    王朝云道:“纵然我不做你的妾室,也不会离开你……”她沉默片刻,直视苏轼,“你答应过我的,不会勉强我做我不愿意的事。”

    苏轼沉默许久,松开王朝云,失落地向前走着,许久调整好情绪,对身后紧跟自己的王朝云露出一丝笑意,故作轻松道:“走,想吃什么点心,我带你去买。”

    王朝云总算松了口气,道:“都行。”随即快步上前和苏轼并肩而行。

    二月。

    在京师诸位朋友的帮助下,朝廷终于同意苏轼的请求,向徐州拨款二万四千贯钱,并准许动用地方财政六千贯,调派民夫七千余人,用于修筑城池及建造木堤。工程浩浩荡荡的开展着,除了修筑城池、建造木堤外,苏轼还额外命人在城东门附近兴建了一座楼阁,根据五行相生相克,黄土克水,取名“黄楼”,以起到避免洪水的作用。

    三月。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本该是耕种的大好时间,可是天久不降雨,百姓播入地中的种子迟迟无雨水浇灌。苏轼带领属下在各个田间地头视察灾情,看着久旱的千里赤地,心如刀绞,自言自语着:“水灾刚走,旱灾又至,就不能给百姓一个太平安稳的日子吗!”说完,对身边躬身陪伴的老汉道,“老丈,您可知道当地有什么祈雨灵验之地?我想为百姓诚心祈雨。”

    老汉拄着拐杖道:“城东有一汪碧潭,名曰‘石潭’,后来改名‘老龙潭’。相传潭中有条赤龙,只要把虎头投入潭中,激得那赤龙腾空而起,吞云吐雾,龙虎相争时便会降下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