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轼语 » 第二百三十六章 倾城出动送知州

第二百三十六章 倾城出动送知州

    百姓们纷纷喊着:“我们全城百姓的命都是大人救的,岂能不来送行!”

    “大人对我等的大恩大德,我等没齿难忘!”

    “若不是大人,我全家皆已葬身鱼腹!请受我等一拜!”一人说着携全家跪地拜谢苏轼。百姓们见状也不约而同地拜谢苏轼。

    苏轼走到马边,高声喊道:“水来非吾过,去亦非吾功!我这两年也没为大家做过什么,大家不必如此!”

    “大人不必自谦!抵御洪水、求雨抗灾、关心农耕、救治囚犯、体恤百姓、防范贼寇、鼓励冶铁、采伐煤炭、减免税赋等大大小小的事太多了,这能叫没做过什么!”

    有异想天开者呼喊道:“大人留下来吧!去哪儿当知州都是当,还不如留下来!”

    更有甚者直接用刀隔断苏轼坐骑的脚蹬、缰绳,不让其离开。

    苏轼劝说许久,大家才终于放行。苏轼刚要走,一人策马而至,正是数月前派其为被关桂州牢狱的弟弟程岳戴罪立功的程棐。程棐庆幸自己总算赶上了,准备相送出徐州地界。苏轼等人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穿行,城内外全是送行的百姓,大家浩浩荡荡地跟随苏轼的车队走了许久才被苏轼赶回。苏轼走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将当年抗洪修筑的长堤改名为苏堤,并建造生祠,香火不断,为他祈福。

    苏轼途中写下《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诗,连同信件一同命人送往南京(今河南商丘),告知苏辙自己会去他那儿稍住一段时间,再去湖州。

    南京。

    苏轼等人赶了许久的路终于抵达苏辙家。苏辙携三子、四女、一儿媳、一孙热情相迎。苏辙此时已有六女,长女苏景娘去年与文同的儿子文务光成婚,六女儿尚在襁褓。文同去世后,文务光与苏景娘扶灵回蜀。

    王闰之看着梁梦儿手中拉着的苏简,伸手抱起他,笑道:“当年我们见时还在梦儿肚子里呢,如今长这么大了!”

    史萱苒笑道:“是啊!”

    苏惜娘快步跑到苏迈身边,笑道:“兄长好久不见,惜娘甚为挂念呢!”

    苏迈笑道:“兄长也十分想念惜娘。”

    苏惜娘看了眼苏迈身旁的王适、王遹,问道:“这两位小官人是?”

    王适叹了口气,故作失落,道:“惜娘,多年不见竟然不记得我了。”

    苏惜娘茫然地看着王适道:“你认识我?”

    苏迈道:“这是你子立哥哥和子敏哥哥呀!”(王适,字子立;王遹,字子敏)

    苏惜娘熙宁三年随苏辙离京时仅六岁,因苏轼与王诜交好,王适、王遹时常来找苏迈玩。自己和兄长苏迟去伯父苏轼家拜访时不时会碰到王适、王遹兄弟俩,大家遇到就结伴在院中玩耍。苏惜娘对王适行了一礼,道:“子立哥哥,惜娘失礼了。”

    王遹道:“我呢?惜娘还记得我吗?”

    苏惜娘嘿嘿一笑,道:“当然不能忘了,子敏哥哥好。”

    吕筱悠抱着苏箪走了过来,见几人有说有笑,吃惊道:“原来惜娘认识子立和子敏呀!”

    苏迈道:“爹和叔父当年在京师为官时,我们兄妹和子立、子敏经常一起玩。”

    苏迟本和梁梦儿陪苏轼、王闰之等人走在前面,见苏迈等人停下来说笑,拐了回去,对众人道:“聊什么呢,这么有趣?”

    苏惜娘道:“没想到这么多年还能见到子立和子敏哥哥。”

    苏迟感慨道:“是啊!一晃九年过去了。记得当年在京师,兄长、我、景娘、惜娘时常和子立、子敏一起玩。”(苏适,字仲南)

    苏轼回过头来见苏迈等人有说有笑,感慨道:“一晃数年,孩子们也长大了。”

    苏辙道:“是啊!如今维康和伯充都已为人父,我们也老了!”(苏迈,字维康;苏迟,字伯充)

    翌日,苏轼携家人拜访已七旬的张方平。

    半个月后。

    苏轼携家人离开南京,前往湖州。这次去湖州属于临时改任,时间紧,加上南京距离湖州还很远,不能耽搁太久。苏轼等人虽然不舍,但只得启程。

    两家人含泪惜别,苏轼拍着苏辙的肩膀道:“我走了,等湖州任期结束,你我定要再聚。”

    苏辙点点头,道:“兄长保重。”

    王闰之、史萱苒等人相拥而泣。

    苏迈看着即将离别的弟弟妹妹们甚为伤感,每次一见数日便要匆匆离别,山遥路远,不知何年才能再见,伤感道:“叔父有公务在身,不能离开。你们若是闲暇了就去湖州找我们。”

    苏迨连连点头,道:“是啊,去湖州小住一段时间也好。”然后看着苏迟和梁梦儿,道,“兄长等明年简儿大点了,就带着嫂嫂和简儿去湖州找我们,听说那里湖光山色、风景如画,大家好好玩一番。”

    苏迟道:“好,等明年我们得闲了,我定带着你嫂嫂和简儿去找你们。”

    王适走到苏惜娘身边,取下腰间玉佩,递给她,道:“惜娘,这个送你。”

    苏惜娘这些年来因苏辙俸禄低微且家中子女太多,日子过得非常清苦,见王适送来这么贵重的玉佩,拒绝道:“子立哥哥请收回,这个我不能要。”

    王适道:“你留着做个念想,等……等过两年我学成归来……再来找你。”说完只觉脸颊发烫,突然手足无措,抓耳挠腮起来。

    苏迈见状打趣道:“你这是送定情信物吗?”苏迈早已发觉王适钟情于苏惜娘,索性临别时帮其把这层窗户纸捅破。

    王适比苏惜娘大十岁,今年已二十五岁,早过了成婚的年龄。苏迈突然半开玩笑式的发问引来大家的注目,大家看着王适和苏惜娘,只见王适深吸一口气,当着众人面道:“嗯,定情信物,不知惜娘可否收下?”

    苏惜娘这半个月和王适朝夕相处,对其颇有好感,但婚配一事自己从未想过,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

    苏辙走过来,打了个圆场,对一旁的苏轼道:“兄长,你看维康随你学这玩笑话学得真快。”

    苏轼笑道:“不然怎么是我的儿子。”

    苏辙看着王适手中的收也不是送也不是的玉佩,对苏惜娘道:“你子立哥哥送的临别赠礼自然要收下。”

    苏惜娘这才收下玉佩,道:“多谢子立哥哥。”

    大家相互嘱咐许久,苏轼等人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苏轼等人走后,苏辙对身边不停抚摸玉佩的苏惜娘道:“你不喜欢子立吗?我看你这半月和他聊得挺投机的。”

    苏惜娘道:“没有不喜欢,只是兄长突然说到定情信物,我从来没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所以不知如何作答。”

    苏辙笑道:“那就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