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轼语 » 第二百三十九章 清淤筑桥

第二百三十九章 清淤筑桥

    四月。

    苏轼路过扬州,拜访扬州知州鲜于冼。鲜于冼于平山堂设宴款待,苏轼等人稍作停留继续赶路。

    二十日,苏轼一行人终于抵达湖州。他将家人及王适、王遹、秦观、参寥等人安顿好后便开始熟悉衙门各项公务,并带领下属四处巡视以尽快了解湖州当地的情况。

    二十九日,苏轼独坐于知州厅,提笔写下《湖州谢上表》:

    臣轼言,承蒙皇恩从徐州离任,已于本月二十日到任湖州。湖州风俗富足安宁,在东南号称无事之州;山清水秀,本是朝廷优待贤才的地方……

    臣性情顽鄙,名声政绩衰微。议论粗疏,学识浅薄。每个人必有一技之长,而臣却没任何长处……

    臣知道自己愚昧不识时务,难以追随新进之士共同进步;官家知臣年老不会多生事端,或许能管理地方百姓,所以才让臣到湖州任职……

    官员们每到一处新的任所,按例都要写封感谢的奏章呈送御前,内容也大同小异,无非是些自谦之词,表明自己无德无能,全赖官家垂怜才能来此赴任,皇恩浩荡,定不负官家所托,好好为官之类的说辞。

    这洋洋洒洒三百余字对于苏轼来说可谓文不加点、顷刻即成。苏轼放下笔,通篇阅读了一下,觉得没什么问题,便让衙役寄送汴京。

    五月。

    一日,苏轼带领下属巡视各处,路过城南的岘山寺,见沿途淤泥甚多,简直成了一片滩涂,对众人道:“此地为何淤泥如此之多?”

    一名随行官员回应道:“启禀大人,这些都是从湖中打捞上来的淤泥。”岘山寺位于岘山脚下,坐北朝南,左临碧浪湖,右傍群山。湖水每过一段时间就要疏通一下,挖出来的淤泥全部堆积在山脚下,慢慢地成了一片滩涂。

    苏轼走到碧浪湖边,望着湖水陷入了沉思……

    许久,一人见苏轼迟迟未动,对身边之人耳语道:“大人在想什么呢?”

    另一人低声道:“八成是观景吧。”

    “这景有什么好看的,怎么大人看了如此之久?”

    “你懂什么,咱们看得多了习以为常,大人刚来没多久,自然觉得新奇。”

    又一人揣测道:“我觉得大人不是观景,肯定在想别的事。”

    大家窃窃私语着,苏轼忽然回过神来,指着前方感慨道:“这湖面积不小啊!”

    大家心想着这不是明知故问吗,面积小就不是湖了,那叫池塘。

    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应。

    苏轼回过头来看着身后众人,道:“你们看,这湖面如此之宽,阻隔道路,湖周群山环抱,百姓要想去道场山、金盖山等诸山,要不泛舟穿行,要不翻山越岭。船不可能时刻都有,且受天气影响,爬山又费时费力,要是能在中间建一条长堤连接两岸,百姓可以自由横穿湖面该多好啊!”

    众人皆惊,长久以来湖州百姓早已习惯了乘船或爬山这种通行方式,从没想过在湖中建长堤连接两岸之事,随即连声夸赞。

    一名随行官员却与大家的想法截然不同,修筑长堤费时费力,最重要的是费钱,不管是修筑木堤还是石堤,如此长度需要耗费非常多的物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以湖州目前的财政状况只怕不太可行。

    他低头纠结许久,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惴惴不安地说道:“大人,修筑堤坝固然好,可是经费只怕不太够吧……”

    另一人想着既然知州大人萌生此意,自然要力挺:“不行向朝廷要点,此等利民之事,朝廷一定会支持。”

    又一人见已有两人发声,也开始发表意见:“那可不一定,朝廷这几年肯定国库空虚,不然也不会推行诸多新法加征税赋。”

    苏轼道:“不用木料或石料,这里不是有现成的材料吗?”

    一人疑惑道:“有何材料?”

    苏轼道:“这些疏通湖水时挖出来的淤泥不就是现成的材料吗?用这些淤泥在湖中筑一条长堤既可以省钱,又可以解决这边的环境问题。”

    众人皆惊,如此脑洞大开之事,大家从未想过,纷纷抚掌称赞道:“大人此举甚妙啊!”

    苏轼道:“这也是我的一个设想,到底能不能行得通,还需找些专业人士询问一二。”

    一人道:“明天我去将城中善于筑桥的工匠都叫来衙门,大人询问一下便知。”

    苏轼点点头,道:“再把城中善于疏通河道之人也叫来,大家坐在一起商量下此计是否可行。如果可行,我们就抓紧时间干,早点筑成,百姓也能早日免去因碧浪湖阻隔带来的无谓奔波。”

    翌日。

    善于筑桥的工匠和善于疏通河道的僧人与工匠齐聚衙门,苏轼向大家说明了自己的奇思妙想。经过一番讨论,大家皆认为此计可行。

    苏轼道:“我们可以在长堤上再建些小平桥,然后再修筑下河道。如此一来,既解决了百姓交通不便之事,又将滩涂变为塘田,可谓一举两得。”

    众人纷纷夸赞苏轼之才。苏轼又与众人测算了下这些工程所需的经费、物料和人力,结合现有的资金情况,周密部署一番后命人着手准备物料,召集民夫,准备大干一场。

    晚上,苏轼回到家中,秦观正和苏迈、参寥在茶室聊天,见苏轼推门而入,面露喜色,笑道:“何事如此开心?”

    苏轼道:“今天解决了一件大事。”

    秦观道:“什么大事?”

    苏轼将自己今天与众人商讨之事详尽告之,大家纷纷表示此等利民之事一旦做成,可谓受益无穷。

    随后的日子,苏轼除了处理衙门的日常公务以及碧浪湖筑堤、搭桥、修河道等事,并无过多杂事。闲暇时,他与秦观、参寥、苏迈,以及关彦长、徐安中等诸多前来湖州拜访的友人们或游历山川,或泛舟城南,或赏花弄月,或遍游诸寺。大家吟诗作赋,把酒言欢,甚为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