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轼语 » 第三百六十四章 车盖亭诗案——愈演愈烈

第三百六十四章 车盖亭诗案——愈演愈烈

    四月十二日。

    太皇太后原本打算采用苏轼昨日的建议,先以宋哲宗的名义立案审查,然后再宽恕蔡确,然而事情的走向随着诏令的下发后发生了偏差。诏令命安州衙门取来蔡确诗文原稿,同时将官员弹劾蔡确的内容告知于他,允许他上章自辩。此诏令一出,满朝哗然。

    翌日。

    中书舍人彭汝砺上书启奏,听闻吴处厚说蔡确作诗涉嫌讥谤,朝廷下旨让蔡确自辩。诏令一出,议论纷纷。自己夙夜反复思虑,以至于废忘寝食,实在想不通朝廷这么做是何道理,乞盼朝廷趁着诏令还未走远,尽快废除,再行下旨。

    紧接着,梁焘、吴安诗、刘安世也相继多次上书弹劾蔡确,言辞激切,请求朝廷对其严惩。

    与此同时,安州衙门那边也传来了回信,蔡确所作诗,初题在牌上,然后移至邓州,走了一驿的距离后,安州衙门派人取回牌子,上交公使库。

    而蔡确的自辩奏章也同时被送达汴京,呈送御前。蔡确奏章中写道:臣在安州作诗涉嫌讥讪,朝廷下诏让臣启奏此事。他们说我被贬安州,包蓄怨心,公然肆无忌惮地在诗篇中讥谤,这是臣僚横加诬陷,欲以激怒朝廷,而不知当时处置的始末,妄加猜测臣在怨恨。

    臣前年夏天在安州,所居住的西北角,有一座旧亭,名为车盖亭,下临涢溪,上与白兆山相对。臣处理完公事后就在车盖亭上休息,观赏此景,偶然诗兴大发,作了数首小诗,没有一句一字涉及时事,也没有对贬谪有不满之意。诗意浅显,读一下便可知晓,不料臣僚却在诗的意思之外多方注释,横加诬蔑,说我有隐晦之意。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寻常人开口落笔,虽没提及某事,都可以用某事来治他的罪,说他有隐晦之意……

    蔡确在奏章中将官员弹劾其诗文中的讥讽之意一一辩解,还说古今诗句用海变桑田事的人特别多,就像近些年苏轼在坤成节大宴上致语也说“欲采蟠桃归献寿,蓬莱清浅半桑田”,祝寿之辞都用这些,为何臣吟诗用此旧事就不是佳句?

    数日后。

    由于蔡确的奏章提到了苏轼的诗句引用“桑田”,刘安世、梁焘与同僚又议论起苏轼当年被李定等人诬蔑讥讽的“海变桑田事”。很快,苏轼又被人弹劾诸多罪状,此事传入苏轼耳中,他急忙于四月十七日上章自辩,以证清白,并表示如果再有人弹劾自己,请朝廷将弹劾奏章外付施行。

    苏轼隐约感觉到再不走只怕自己也会被卷入车盖亭一案,急忙带着全家远离这个是非之地,前往杭州赴任去了。

    由于御史中丞李常和侍御史盛陶不太想参与,结果遭到梁焘、刘安世等人的弹劾。梁焘指责李常、盛陶表面上意图护佑蔡确,实则是想要治吴处厚的罪,而刘安世则弹劾两人身为御史,目睹蔡确无礼于君亲,却在观望,不上书弹劾。

    与此同时,中书舍人彭汝砺上书营救蔡确,又遭到了梁焘等人的弹劾。没多久,吴安诗又弹劾中书舍人曾肇教唆彭汝砺营救蔡确,自己却不上书,其奸恶程度超过彭汝砺。

    数日后。

    延和殿。

    太皇太后对蔡确之事心力交瘁,召集文彦博、与吕大防、范纯仁等三省宰相们一同商议此案,不禁感慨道:“要是司马君实在,必不至于这样。”

    文彦博等人不知如何接话,只得面面相觑。

    随后几日,太皇太后又召集范纯仁、吕大防、刘挚商议,感慨道:“蔡持正在朝中有很多朋党啊!”

    范纯仁自从回朝后就一直希望调和各派,听闻太皇太后如此一说,抢先回应道:“蔡持正没有朋党。”

    吕大防反驳道:“蔡持正确实有朋党在朝,范尧夫所言不对。”

    刘挚随声附和道:“吕微仲所言极是,蔡持正确实有朋党。”

    三人争执不下,太皇太后甚为烦躁,只得随后再议。

    五月。

    朝廷下诏龙图阁直学士、御史中丞李常为兵部尚书,朝奉大夫、侍御史盛陶为太常少卿。蔡确责授左中散大夫、守光禄卿、分司南京。诏令一出,再度引发朝中热议。

    彭汝砺作为中书舍人拒拟草招,并上书乞求朝廷对其予以宽恕。

    梁焘、吴安诗、刘安世认为处罚得太轻了,上书请求朝廷对其予以重判,并指责彭汝砺没有学术,妄自尊大,诞谩愚人,以邀虚誉,与曾肇一心为恶,时常怀念蔡确的私恩,朝夕盼望其回朝;而曾肇尤其阴险狡诈,借着草拟诏书的权利,用官家的话抒发爱憎,上侮人主,下结奸臣,欺君卖国,人神共怒,官家却对此茫然不知。

    御史中丞傅尧俞、侍御史朱光庭、右谏议大夫范祖禹等人也跟着相继弹劾蔡确。至此,谏院、御史台大多数言官都参与到了车盖亭一案中,而殿中侍御史翟思、监察御史赵挺之以及王彭年因为不想参与,没有上书弹劾遭到了和之前李常、盛陶一样的下场。

    数日后。

    在台谏官们的不断弹劾下,朝廷下诏,殿中侍御史翟思任宣州通判,监察御史赵挺之任徐州通判,王彭年任庐州通判,而之前已被改任侍御史、太常少卿的盛陶再次被改任汝州知州,已被改任龙图阁直学士、兵部尚书的李常又被改任邓州。

    诏令一出,尚书左丞王存启奏道:“臣以为不应责罚盛陶等人,如果因为不谏言就责罚御史,恐怕后来者会不择而言,只为逃避责罚。

    太皇太后道:“台谏言多谏言有什么害处呢?只要朝廷能明辨是非即可。”

    王存只得作罢。

    与此同时,在被台谏官们连续攻击下,朝廷下诏,中书舍人彭汝砺改任朝奉郎、徐州知州,中书舍人曾肇本来改任给事中,因其请求离京外任,遂改任宝文阁待制、颍州知州。

    车盖亭一案并没有因为蔡确被贬而平息,反而越闹越大,尚书、中书、门下三省、谏院、御史台等部门全部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