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轼语 » 第三百九十二章 重金悬赏

第三百九十二章 重金悬赏

    苏轼闻言后开心道:“快讲。”

    李直方道:“擒贼先擒王,我们只要抓了尹遇,盗贼必定乱了阵脚,到时再乘胜追击,一举歼灭。”

    一人冷笑道:“这大家都知道,问题是我们连尹遇的老巢在哪儿都不知道,怎么杀?此人十分狡猾,诡计多端,据说已经换了好几个巢穴。”

    李直方道:“这有何难?衙门张贴告示,重金悬赏寻求尹遇等人藏身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总会有人来衙门告发的。”

    又一人道:“重金悬赏?谁出钱?最近旱灾严重,州衙和各县衙资金紧张,哪来的闲钱悬赏!”

    李直方高声道:“钱我出!只要能剿灭恶贼,散点家财又算得了什么!”

    苏轼道:“钱好说,问题是知道恶贼巢穴后,该怎么缉捕呢?又由谁来率兵缉捕呢?”

    李直方站起身来,拍着胸脯道:“我率兵!”

    众人听后哄堂大笑。一人道:“你?你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去缉捕衙门几年都抓不到的恶贼,这不是痴人说梦嘛!”说完大家再度捧腹大笑起来。

    苏轼面色不悦,对刚才那名说笑的官员厉声道:“既然他不行,那我就派你去!”

    那名官员吓得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乞求道:“大人,下官上有老下有小,这么多口人都指着下官养活呢,万万去不得啊!再说了,下官也不会带兵,更不会舞刀弄枪!”他看了眼李直方,道,“李直方足智多谋,想来定能以智取胜!大人还是派他去吧。”

    苏轼满脸鄙视地看着那人,哼了一声,道:“你起来吧。”然后换上舒缓的语气,对李直方道,“尹遇等人都是些穷凶极恶的亡命之徒,我还是在各县挑选出一名武艺高强的捕头,由他率兵前往,你在旁出谋划策即可。”

    李直方道:“下官身为县尉,有缉捕贼盗、巡检治安之责。下官自从当了县尉后,一直在文武兼修,已不再是当年刚进士及第时的文弱书生了。下官定当不辱使命,将尹遇等人抓捕归案,还百姓一片安宁,还望大人成全!”

    苏轼见其他官员怂的恨不得将低着的头藏到地缝里,微微叹息一声,对李直方道:“那好吧,就由你率兵前往吧,我再给你配些精兵强将任由你调遣。”

    李直方道:“多谢大人!”

    众人听后纷纷又将头抬了起来,暗自松了口气。

    苏轼对众人道,“你们回去秘密挑选本县身强体壮、武艺出众的捕头、捕快,命大家暗自操练着。一旦我这边得知恶贼巢穴所在,大家即刻集结,整装出发!”

    众人纷纷应声道:“请大人放心,下官回去定当好生挑选。”

    翌日。

    苏轼命人张贴告示,百姓们纷纷前去围观,不少人表示贴了也没用,命比钱重要,想来不会有人告发。

    就这样,苏轼等了一天又一天,没有丝毫动静。赵令畤见苏轼坐在知州厅长吁短叹,以为他是为抓捕尹遇等人之事烦心,上前安慰道:“这些人诡计多端,行踪不定,此事也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你也别太烦心。”

    苏轼道:“我不是因为那事烦心,毕竟对方势力盘根复杂,不是一朝一夕能铲除的,我是在担心流民之事。”

    赵令畤疑惑道:“你是说拥入城中的那些流民吗?”

    苏轼点点头,道:“这些流民是颍州城最大的不安定因素。淮南一带自今年秋天至今,雨雪不足,将来麦子到底熟不熟暂未可知。如果麦子不熟,明年必有一大堆饥民。浙西、江东不算丰饶地区,一旦引发饥荒,流民势必到处流窜找吃的。如果流民来到颍州,而官府无力赈济,到时横尸遍野,盗贼群起,也就是必然之势了。如此一来,就算抓了尹遇等人,还会再来李遇、王遇之类。”

    赵令畤知道苏轼素来很有主见,问道:“那你有何打算?”

    苏轼道:“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我打算向朝廷上书请求拨款,等灾荒时予以赈济。流民们有了吃的,自然不会落草为寇去做违法乱纪之事。”

    赵令畤道:“你既已打算上书,刚才为何烦心?”

    苏轼道:“我在思考奏章怎么写才能说服朝廷。”

    十二月二十五日。

    苏轼经过一番盘算后,写了封奏章,将最近流民涌入颍州城中、尹遇等盗贼作恶多端、颍州未来可能面临的隐患等情况详细陈述,并说明了本州粳米、绿豆、小麦等粮食各有多少,每斗多少钱,然后又预估了还需粳米、小麦、绿豆、粟米、豌豆各多少石,根据每斗的估价算出来大概需要朝廷赐度牒一百道,好拿去换钱买粮食赈济灾民。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间辞旧迎新,新的一年在节日的喜庆中如期而至……

    元祐七年。

    正月。

    苏轼盼来盼去,一直没有盼到百姓告发尹遇等人的住处。他不由纠结起来,难道赏金给的少了,按理说李直方出的这些钱足够诱人,为何大家不为所动呢?难道是尹遇等人藏匿的太好,所以一直没有被发现吗?他在纠结和期盼的复杂心情中,熬过了一日又一日……

    终于有一天,有人来到衙门告发尹遇等人的住处。据那人陈述,陈兴、郑饶、李松三人住在寿州霍丘县开顺场,而尹遇住在霍丘县成家步,比陈兴等人的住处再远二百里。

    苏轼听后对赵令畤道:“尹遇等人已在寿州境内,不知是否和寿州那边的盗贼接应上。如果已经接应上,要想斩草除根绝非易事啊!”

    赵令畤道:“不如先把李直方叫来衙门商量一下再做定夺。”

    苏轼点点头,命人将李直方叫来衙门。李直方来到衙门,苏轼对告密之人道:“你再重复一遍。”

    那人道:“据草民得知,陈兴、郑饶、李松三人住在寿州霍丘县开顺场,尹遇住在寿州霍丘县成家步。”

    李直方道:“你如何得知?”

    那人道:“草民的远房表兄之前误入歧途,落草为寇,跟着他们干了一段时间,觉得他们生性凶残,杀人如麻,表兄良心有愧,便找了个雪夜逃走了。他来到颍州在草民家中藏匿了三天,确认安全后才告辞回乡。他临走时将此事告诉了草民,奉劝草民千万不要因为一时肚饿就与那些人同流合污。表兄走后,草民赶紧来告知大人。”

    李直方道:“你表兄是什么时候离开寿州的?不知尹遇等人是否还在那里?”

    那人道:“我表兄从离开到现在也不过一周时间。如今天寒地冻,不便搬迁,想必尹遇等人应该还住在那儿。”

    苏轼对身旁的一名衙役,道:“你带他下去领赏,记得让他从后门走。”

    衙役领命,带着那人离开了。

    苏轼对李直方道:“如今你打算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