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沸腾的工厂悠扬的歌 » 第五十四章 石榴相爱 (下)

第五十四章 石榴相爱 (下)

    1984年12月31日,又是一个丰收的日子,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劳作了一年的化纤厂的职工们在工厂俱乐部召开了全厂职工表彰大会,工段长江书华,刘丹玉,罗晓梅,张丽娜又一次获得了厂先进工作者,职工标兵称号。

    教练员蓝小雨、田丽丽、杨淑艳、邹冬雪获得先进生产者称号,而劳动模范又一次花落独家被金子拿走,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奖励,三八红旗手,模范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等等一系列奖励,职工们拿到手软,俱乐部里欢歌笑语,一派热闹的景象。

    这是对职工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他们的奖励,更是对他们的鼓舞,表彰大会结束后,工厂的大道上,走着手拿各种奖品的职工们,而金子的奖品最大,是一条最时兴的拉舍尔毛毯,张丽娜一边和金子走着一边夸奖着她:“你这胖嘟嘟的小姑娘能力还很大哦!”金子笑的合不拢嘴。

    1985年1月10这天电大所有的活动都结束了,明天就正式放假。

    石国权送丹玉回宿舍,又到了他们每次驻足的地方,二人下了自行车在那里相拥而站。

    大冬天真的很冷,不知什么时候,天空还飘起了漫天的雪花,二人同时伸出手接着,丹玉咯咯地笑着,雪到了手上就化了,弄湿了手更冷。

    石国权很心疼,把丹玉拉进自己的怀里,用自己的军大衣裹着丹玉,说道:“冷了吧,一会就回去吧!”

    丹玉在他的怀里撒娇的说道:“不冷,再抱抱我。”

    石国权用他那温热的嘴,亲着丹玉那已经冻红了的小嘴,激烈的亲吻,让二人激情荡漾,没有了寒冷的感觉。

    时间过得很快,已经接近了十一点,刘丹玉捧着史国权的脸说道:“大石头,快回去吧!你明天回家,我就不送你了,给阿姨和叔叔问好!”

    大石头亲了亲丹玉的额头,用温情的话语说道:“你也回宿舍吧!太冷了,明天你不用担心我,我到商店给我家那几个小家伙买点礼物就回去,你好好上班,过年放假给我来信,我到车站去接你。”

    然后,二人依依不舍地道了别,各自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第二天,石国权顺利地回到了自己的家,看着父母正在打扫卫生,马上放下包裹,帮着爸爸、妈妈干活。

    二位老人看着自己的大儿子回来了很是高兴,爸爸笑呵呵地说:“这还差不多,我就和你妈说嘛,这活还用我们干,等国权回来了一切都解决了。”

    妈妈笑着瞪了一眼爸爸说:“你就想不干活,让我儿子受累。”

    国权看着心疼自己的爸爸妈妈道:“我爸说得对,什么事都不用你们干,全部我来。”

    满是温馨的家里,到处都是了欢快的笑声。

    快过年的日子每天都很忙碌,又陪妈妈去置办年货,时间很快就到了腊月二十六的晚上。

    吃过了饭,石国权给爸爸妈妈沏好了茶,说道:“你们二老休息休息,我跟你们说点事!”

    妈妈笑呵呵的说道:“怎么了儿子,有什么喜事要向我们汇报!”

    爸爸笑呵呵的看着儿子,也说道:“好的,快说,我们听着呐!”

    石国权未曾开口先脸红的说:“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我交了一个女朋友,和您们说一说情况,过年的时候我想让她来看看您们二老,认识认识门,不知您们意下如何?”

    妈妈看着已经长大的儿子,认真的说道:“好哇,只是你跟我们说说,姑娘家是哪里的,你们怎么认识的,条件如何呀?”

    石国权看着正在全神贯注的听他讲话的父母,认真说道:“这个人是我电大的女同学,名字叫刘丹玉,是化纤厂的一名工段长,她现在还在生产一线倒班,她是利用业余时间来上课,我们俩交往有一段时间了,她的个头有1,65米左右,长相嘛不是很漂亮的那种,只是五官比较小巧,单挑出来哪个都不是很出彩,但是,放在一起就很好看,爱学习,求上进,很知性,是个标准的文艺女青年,和我很说的来。”

    说到这里,他看看还在聆听自己讲话的父母,接着说道:“至于家庭嘛,实际上我了解的也不多,只是听丹玉说起过她的家人现状,她们家离我家不是很远,爸爸是机修厂的一名工人,妈妈在街道被服厂工作,家里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她是家里的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一个妹妹还在上学。

    石头妈妈认真听完后说道:“家里是不是太困难了,我有时间出去打听一下,父母的人品和家风如何。”

    石国权说道:“你可别乱打听,让人家知道了不好。”

    石国权知道,妈妈在他的婚事上要求很高,要求对方不但家世要好,人品也要好,有学历,还要漂亮,重要的是人口不要太多,一定要是干部家庭。

    石国权认为,对于爱情不应该设置门槛,要顺其自然,喜欢就好,相爱更重要。

    而对于家庭不应过于苛求,正经人家和睦幸福就好,至于经济条件不能要求过高。

    年轻人要努力奋斗,自力更生,去不断的改善条件,自己争取幸福。

    这里介绍一下石国权的父母,石国权的妈妈家,过去是大户人家,姥爷家是HEB市有名的资本家,家里有织布厂,是开绸布衣庄的。

    妈妈从小生活富足,高中毕业后,受老师的影响,和几个进步青年一起,偷偷跑出了家,一路南下,历尽千难万险到达西安,由于国民党封锁的很严,他们只能昼伏夜出走小路,历尽了磨难,才到达了延安,参加了革命。

    那年她才17岁,是延安抗大的学员,和爸爸的相识很富有戏剧性,据说是在一个羊肠小道上认识的。

    爸爸的家在苏州,爷爷是著名的中医,家中开有医馆,家境殷实。

    爸爸来延安前,刚好在上海医科学院毕业,本来毕业就可以当医生的他,却没有在家和爷爷一起开医馆,在解放战争前夕,毅然选择了投身革命,和一群有志青年,也是没有告诉家里,只给爷爷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将用我学到的知识,服务更多的缺医少药的人,不要找我,我会回来的。”

    就这样凭着一腔热血,带着使命,一群年轻人他们辗转半年,历尽艰险才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经过考核,在组织的安排下,进了延安医院,当了一名医生。

    妈妈和爸爸的爱情故事,非常浪漫,也很动人。

    那是1946年6月的一天,天空刚刚下了一场小雨,妈妈在去延安行政学院的路上,崴了脚,不能走路,正在路边的石头上痛苦的坐着。

    正好赶上路过这里的爸爸也要去行政学院,看见路旁的一个俏丽的女孩子,正在痛苦地捂着脚,东张西望。

    好心的爸爸走过去问道:“这位小同志,你怎么了?”

    妈妈看着比他也大不了多少的男青年说道:“回答这位老同志,我的脚崴了,走不了了。”

    爸爸听她这么回答,不由的笑了,马上蹲下身子说道:“我给你看看怎么样?”

    妈妈用一脸不屑的样子,把脚伸给爸爸说道:“给你看看你会吗?”

    爸爸一脸的耐心赶紧查看起来,爸爸跟爷爷学过推拿的,他轻轻地转动着,只听“啪”的一声接上了。

    爸爸一脸的笑样看着妈妈,说道:“站起来走走。”

    妈妈觉得很好奇,就轻轻地站了起来,活动活动脚,没有那么痛了,走两步还可以。

    妈妈看着爸爸笑着说道:“谢谢你呀老医生。”

    爸爸听后哈哈大笑着说道:“你也去行政学院吗?老医生扶着你走吧!”

    妈妈和爸爸一路说笑着,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从那以后他们就好上了。

    可是在战争中,他们很快就分开了,去了不同的部队,这一分开就是六年。

    这六年当中,他们有过通信来往,可是更多的是杳无音信。

    直到1952年,他们奇迹般的在朝鲜战场上相遇了。

    爸爸一直是野战部队的医生,那天爸爸随部队在行军,行军的过程中,却看到了有几个女兵,在队伍行军的山坡上,打着竹板在作宣传。

    爸爸一眼就看到了前排的妈妈,扎着两个小辫,穿着军装,腰间扎着皮带,皮带里还有一把驳壳枪,精神抖擞的在演出着。

    这时部队停了下来,待命休息,爸爸就站到了妈妈的跟前。

    妈妈看到了久别重逢的爸爸,高兴的都忘记了在说快板,在那里捂着嘴傻笑着。

    他们终于拥抱了在一起,从那以后,他们算是互相知道了彼此的近况,并决定不分开了。

    1953年朝鲜战争胜利后,他们顺利地回到了祖国。

    二人没有回到各自的故乡,而是听从党的召唤,到艰苦的平安县参加了工作

    参加工作后于1955年终于结了婚,开始了人生美好的生活。

    爸爸和妈妈先后有了自己的三个孩子,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石国权上有两个姐姐,现在也都结婚成家了,石国权是他们老两口最小的宝贝。

    爸爸对石国权要求很严,在石国权小的时候就教育他,一定要有男子汉的气度,对女孩子要谦让,要多保护,对大人要尊重。

    要做一个不怕困难,勇敢坚强的品德优秀的男孩子,石国权真的就按爸爸的要求去做,逐渐的长成了一个一身正气的男子汉。

    爸爸是宠妻模范,从来不和妈妈生气,家里的小事都是妈妈做主,大事听爸爸的。

    爸爸在医院里是医术高明的外科医生,在家里还是一个好丈夫,会烧的一口好菜吃,是孩子们心理的最可靠的大山,这次可是大事,还需要听爸爸的。

    爸爸说,“石国权已经是成年人了,只要俩孩子觉得没问题就可以了,至于家庭,我们是男孩子,不需要女方家世有多么的好,经济有多么的富足,只要是和睦家庭就行了。

    听国权说的叫刘丹玉的女孩子,也是个积极向上的人,有理想有目标,还不错,至于是否打听还是随缘吧。”

    石国权看着父亲不住的点头,很同意爸爸的观点,只是妈妈心里还有疑问,但是并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