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京都沉浮记 » 第一章 入职

第一章 入职

    入职之前,寒峰着实做了番功课,老吴给他了一个听起来很酷的职业定位——职业经理人,而且重点强调了先期侧重于做产品企划。寒峰听着似懂非懂,回家做了很多功课,包括产品营销方面、个人修养方面等等,甚至详细研究了一下营销的4P理论。

    “原来还有这么多门道!”寒峰想。

    随着对公司了解的逐渐深入,寒峰也渐渐发现他好像被骗了,或者说被忽悠了。他们的确是华神制药的销售部,而华神制药作为当时中研院唯一的下辖产业,因经营不善,已经被人将销售部门承包了。承包的人姓祝,寒峰刚来没多久,见过一次,戴着超薄眼镜,很斯文的样子。

    “笑起来有点像说相声的笑林。”寒峰心理嘀咕,我们在这里暂且叫他祝笑林。

    2000年前后,华神制药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当时国内很多小药厂都是这个样子,徘徊在生死边缘。公司帐户里只有不到五万块钱,这个时候,祝笑林经人介绍认识了华神制药的相关负责人蔡总,并表明了想承包药厂销售部的想法。蔡总当时正为发工资头疼,哪有不同意的道理。于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隶属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的BJ华神制药厂,聘请了新的销售总监祝笑林,而祝总的代价则是承诺药厂方面年销售额1000万以上,并保持稳定增长;同时要先期支付给华神制药50万的保证金。

    祝笑林当时也没钱,但因为进入药品行业很早,因此有些人脉关系。这次这50万他怎么筹措呢?这个时候他遇到了老吴。

    老吴北大中文系毕业,这解释了他的激情和忽悠能力的由来,北大中文系从来不缺乏大忽悠,虽不及本山老师的卖拐功力,也差不了多少了,毕竟他们的祖师爷是***、***之流,那是可以忽悠别人提着脑袋跟他们干革命的主儿。

    言归正传,老吴在1998年前后,阴差阳错,搞到了新华出版集团的分销商名录。而他自己花了点小钱,出了些电脑游戏的攻略。那时候不象现在,万事求度娘。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上网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1997年拨号上网33.6Kb网速的优惠价格是每小时30元。对于平均收入几百块钱的中国老百姓,那不是按小时上网,那是在按小时放血。于是单机版盗版游戏大行其道,因为大量盗版游戏都是英文,很多人限于英文水平,提示性文字基本上看不懂,因此攻略的需求大增。借着分销商名单,老吴的几部攻略书和自办游戏攻略杂志大卖,他也挣了些钱,开始买房子、买车。但是到2000年的时候,有很多人看到了这块蛋糕,因为门槛不高,随着后来者的增多,利润越来越不能保证。老吴在那个时候正在考虑转行,祝笑林的出现无异于歪倒遇枕头﹣正好。

    经过一番协商,老吴成了销售副总监,50万他出,利润分成他和祝笑林按1:1拿。后来祝笑林不断引入新的个人药贩子进来,并让每个人都成立项目部,他则在每个项目部都有约20%的干股。后来者则可以用华神制药的招牌进行经营,由原来的散兵游勇摇身一变成为正规军。当然,每个后来者也需要交保证金,祝笑林最终拿这部分钱偿还了老吴当初的投资,并给他保留很小一部分干股。由于前期华神及中研院方面的人脉在祝笑林手里,因此老吴接受了这个看起来吃亏的,其实已经保本的结果,同时完成了个人的事业转型。而祝笑林则通过以上这一系列天马行空般的运作手段,成功实现了空手套白狼,牢牢控制了华神制药的企业命脉-销售。

    寒峰大概是到这里半年以后,才陆陆续续完善了上面的过程。当时着实惊得他半晌无语,最后总结了一句话:“厉害,给这种人打工不算冤枉了。

    刚到公司,老吴的部门算上老吴自己才四个人。分别是销售副总监兼项目部经理老吴、两个产品经理寒峰和张萍、经理助理阿颖。

    阿颖、张萍和寒峰同岁,那两个是女孩儿,老吴比他们三个大一轮,很巧,大家都属马。后来公司发展起来,华神其他部门的人说起当初的四人组:“追不上,追不上,他们发展太快了,这可能就是‘四’马难追吧。”

    2004年的春节来的格外早,除夕是在1月21日。老吴每月10日发工资,那天他给了寒峰2500,说是连过节费一起发了。寒峰算了算,从他2003年12月23日到公司上班,直到转过年的1月10日,刨去元旦休息,他大概干了不到半个月。

    “领导够大方!”寒峰想。有时候其实大方不大方并不是看绝对的金额,纯粹是对人的态度。1000块可以是大方,但婆婆给新儿媳妇的红包,10000块可能就是小气鬼,这年头儿没地儿说理去。

    正当寒峰胡思乱想的时候,老吴忽然说:

    “春节没什么安排吧,咱们去一趟内蒙HHHT,开车去。”

    “什么时候走?”

    "初四吧。连你一共三个人。咱们一早出发,从公司走。”

    “果然钱不是白拿的。”寒峰心中暗暗腹诽,他仿佛看到老吴嘴角轻轻一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