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激荡年代之盛世农场 » 第二十二章 小食品加工厂,解决食用菌消化难题

第二十二章 小食品加工厂,解决食用菌消化难题

    农家乐开起来之后生意日渐萧条,门市的生意也不是一直那么好。周肖微喊周祖莲回来开会询问情况。会议由李明新主持,他是分管销售的领导。沈荣光也被邀请来参会。

    周肖微对门市的销售数据很惊讶“阿妹,这段时间退货这么多是怎么回事?”

    “外地的菇运到江州来了,抢占我们的市场了。蛋糕就那么大,卖的东西又那么多。欠账太多,我们这样很被动。”周祖莲找客观原因。

    “你们三班人还没过去老沈一个班次利润高,是不是吃了回款啊?”周肖微不避讳这些。当初老沈承认这是一个风险很高的工作,把持不住都会走向犯罪的深渊。价格是随行就市,有时候收购价比销售价还高,这么做生意迟早关门。

    “阿姊这么说是侮辱我,我们三个班次都有交接记录,你不信可以调监控仔细查。生意不好也不是我们决定啊!”周祖莲有些委屈。每天那么卖命还讨不到一句好话。

    “祖莲,现在不是相互推卸责任的时候。你想想办法提高销售,减少浪费。我们这些菌烘干销售肯定没有鲜菇值钱。”

    这时候徐晨华回基地,碰到他们在开会,还为谁贪污闹得不可开交。“多大的事情?不能心平气和解决吗?和气生财!”

    他一说没有人再争吵,李明新说了事情原委。“什么?每天有2吨菌销售不掉?二姐怎么搞的?把这么差的菌都送到门市上卖啊!今后不许这样,我们质量不行可以买别人的转卖啊!办法是人想出来的,不要那么死板!”

    李明新心惊胆战的说“徐总说的是,我们想了一些法子。今年外地来的菇特别多,质量也很好。我们基地的菇质量跟不上。”

    好产品是最好的宣传,只有提高产品质量才有好的价格。二姐过来之后汇报了情况,原来是技术员离职了新来的技术员不熟练造成好几批菌包报废了,成活的菌包产量也很低。

    “谁把人放走的?坏我大事。”徐晨华生气的说。这个技术员还是他专程从武夷山请来的,是当地种植能手。他还给了承诺,每吨菇给予一定奖励。

    李明新喊来阮展书,阮展书一头雾水。“老萧是身体不适走的,好像得了很严重的病,骨头打了好多石膏。”

    “怎么没人跟我说起啊!这样太让人寒心。”

    “周总托付人去福建看了他的。徐总你事情多,这边顾不上。”阮展书解释。其实那个技术员也没得徐总说的那么牛逼。

    “那不是,我蹲在工业区几个月,厂房验收之后我才脱身。这事关我们今后发展深加工的大计。农业只有走深加工这条路才可以成功。”徐晨华说了他搬迁计划。

    “要不我们就在基地搭建一个简易的研发试产,做到有市场了我们再扩产怎么样?”李明新急于处理这些不合格的退货。这个对原材料没有很高的要求,江州出名的豆干都是这么生产的,铮华也可以生产自己的小食品加工厂。

    “技术人才很重要啊!我们得先把人才找到才可以开厂。”徐晨华捏灭烟头深邃的看着远方。他何尝不想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从事深加工啊!盘子太小,产能浪费这是不可避免的。

    “徐总,这事情宜早不宜迟。现在开始招人,不然我们损失更大。深加工做起来了我们还可以在市场收便宜的菇回来加工。”周祖莲应和着,她不想自己的压力太大。

    “老沈,你看这事情怎么办?”徐总把事情推给老沈接招。

    “徐总,你不会又要我搭台子吧!这深加工生产环节太恶心,还是让阮展书操刀吧!”老沈极力推辞这事情。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他做的太多。

    “成!让阮展来负责,你协助他采购材料。技术员到位就开始研发产品,小食品生产可以延伸到很多种类我们的金针菇,茶树菇,香菇,杏鲍菇都可以做成美味走向市场。”

    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简易厂房搭建起来。进货口,行人通道各行其道。原料仓,加工车间,成品仓各自分隔。他们请来一个长期在豆干加工厂做厂长的贾建国。这个厂长其貌不扬,矮个中年男子,有点风趣幽默。家住主城区,长期在县外的小厂做技术。

    珍稀食用菌的鲜销需求量很不稳定,每天产出这么多,万一卖不完怎么办?公司投资10多万元,引进全自动生产线,加工蘑菇小食品。同时,注册“雾都”牌商标,开发出30多个品种,鲜蘑菇摇身一变成为小食品。

    贾厂长是品牌老手,很快根据市场的需求改进配方,研发出一些非主流的产品,还在网上打出爆款。徐晨华看到有了起色,想在德林工业园区上马生产线。结果因为环评不过关放弃了。

    “我们这个小作坊,一年可以为我们创收5000万我就满足了。”徐晨华笑侃。

    “徐总,你这菇哪有那么赚钱啊!都是下脚料,算是收回成本,多得钱是赚不到的。”贾厂长一本正经的说。他知道这些材料都是批发市场或者基地等级比较差的食用菌整理之后的,能把他做成美味还需要哪些调味料来配比。

    “不赚钱,我还要你这个厂长干啥?!你只管负责生产,我找最好的销售员给我销售。我们公司不缺钱,缺的是干大事的野心。不能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我们还要拓展到全产业链上去。单纯种植是赚不到什么钱的,好一年差一年何时是个头呢?”徐晨华做了这几年,农业是长期投入见效慢的产业。和电商,钢贸,房地产开发相比这早让人崩溃了。一路走来还是很心酸,但是他有一个农业梦,希望自己做出一家上市公司来。现在他在律所挂职接官司,充实自己的人生。女儿还在澳洲读书,他希望女儿可以回来接班。

    贾建国只好照做,老板的心思有几个员工看得懂啊。他只需要把最好的产品生产出来,销售是由李明新组建团队销售。李明新不负众望,找到几个代理商把销售问题算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