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楚剑客 » 第一百九十二章 白衣圣僧李唯识

第一百九十二章 白衣圣僧李唯识

    入夜,长安城,暂时接任不良帅的袁天罡抬头望向夜空,群星依旧璀璨,只是某个登临祭天台的已死之人看不到了。

    这位新接任羽衣卿相的道人心血来潮之下发动天机测算,卜过一卦之后的道人脸色大变。

    一个闪身,道人的身形出现在大雁寺塔前。

    满是悲悯的声音响起,“道友,何不上来一叙。”

    儒释道三教虽然同为大楚尊崇的教派,但是有其纷争和矛盾。

    儒家讲究入世,故而与佛教和道教的冲突与争执不大,若说是有冲突也只是一些学问上的争执。

    但是同为出世的佛道两教就不一样了,这两家有着信众、教义、甚至是气运之间的莫大冲突。

    两教虽然算不上有着极大的仇怨,但是也有着老死不相往来的意味。

    地位不在道门领袖之下的袁天罡与佛门领袖国师李唯识私自往来容易受到自家弟子诟病。

    但是想起算的那一卦的卦象,踌躇了一会的袁天罡还是闪身来到塔顶。

    道人最喜清静,若是别的佛门高僧大德,袁天罡不愿来见这一面,但是这是圣僧李唯识,袁天罡愿意前来,不怕麻烦。

    越是盛世,佛越不像佛。

    袁天罡看不上这群和尚,即便是那些被誉为大德高僧的各大寺庙活佛。

    但是有一人,比佛还像佛的国师李唯识,让天下人打心底里敬佩。

    即便是有着门户之别的袁天罡也不例外,这个已有上百年寿数的僧人,在大楚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早在袁天罡极小的时候就是听着圣僧的故事长大的。

    可以说,是圣僧李唯识凭借着一己之力让大楚百姓万家生佛,也是他给世人留下一份极其美好的信念,有关于佛。

    那年,大雁寺方丈于河边散步,远远见到飘来一木桶,中有一婴儿。方丈如见真佛,心生感应,便带着婴儿入寺修行,对婴儿潜心栽培。

    婴儿不负众望,三岁便可背诵佛经,九岁已经深得佛理,名动长安。十七岁那年云游四方,论辩各大佛寺,深感中土佛法只可自渡,世人皆深陷苦海。

    云游三年,寻遍大楚十三道各大寺院,仍是无法悟得度世之法。回到长安后,见一千年菩提树遥向西指,顿时开悟,上书楚王,请去佛法发源地天竺寻求度世之法。楚王深感其诚,允。

    并以佛宗重宝琉璃袈裟赠之,十七年后,千年菩提树干东指。白衣僧人,身骑白马,取得大乘佛法归来,

    长安城中万民空巷,楚王于长安城门迎之。封僧人为国师,并结为兄弟,赐予李姓。

    僧人回国后,于大雁寺始传播大乘佛法,普度众生,自此天下学佛者不知凡己。圣僧圆寂之时,长安城内,家家户户诵经声不绝,天下寺庙万佛朝宗。

    塔尖,李唯识与袁天罡对立而坐,李唯识对着身旁长相极为俊美的弟子叮嘱几句,“圆机,师傅的舍利中藏着第八识,这是你苦苦追寻的奥义。”

    “待我圆寂后就拿去赠予佛子。”

    那名长相极为俊美的番僧嘴唇嗫嚅,最后还是默默低下头说了一句是就默默往外走出。

    “圆机,佛是平等和慈悲的,不用觉着你是番僧以及曾是突厥国师就成为不了大楚的佛子,师傅求取大乘佛法归来后的大楚佛门不该如此狭隘。”

    这名番僧竟然是仓央康裕!被神策府送来大雁寺感化,想要得知突厥情报的仓央康裕莫名其妙被国师李唯识收为弟子。他也不知为何,只是知道这位大楚国师待他极好,没有异族之见,将一身佛法倾囊相授。

    正如他所言,我佛慈悲,众生平等。

    原地袁天罡欲言又止道,“国师,真要如此......”

    李唯识神色赞赏望着已经入道的袁天罡,“不错,有你师兄风范。我大楚有你有你师兄这样的道门顶梁在,注定兴盛。”

    袁天罡神色复杂望向李唯识,正色行了一礼,如做拜别,“佛门有国师在,大楚佛门不输道门,不输吐蕃密宗,甚至不输佛法起源天竺。”

    从来都是满脸慈悲不动声色的李唯识这回破天荒哈哈大笑。

    笑完之后,这位大楚国师,佛门领袖向着道门羽衣卿相正色施了个佛礼,禅唱一声,“阿弥陀佛。”

    “多谢施主来送一程。”

    袁天罡眼神复杂望向国师,轻轻点头。他点头的动作很慢,很轻,敬重之情无需多言。

    大楚有国师这样的人间真佛,大楚之幸,佛门之幸。

    长安城的夜空,一道金光照耀,世人如入佛国。

    这位一生历经千劫万难,普度无量生灵的圣僧临终前却只留下一个莫名其妙的好。

    圣僧没由来想起那年女儿国前,满天风沙里,女儿国王含情脉脉望着他远去的背影,那年圣僧为了故国的天下百姓,没有回头。

    那道轻声呢喃却扎根于灵台里,比佛法深。

    她轻声说道:唯识哥哥,下辈子娶我可好。

    “好”

    这句时隔百年的承诺,此刻响彻长安城。

    满天金光里,圣僧的魂魄端坐莲台宝相庄严,普度世人,无量功德,圣僧法相即使去西天灵山也将成为地位极其尊崇的佛陀,

    这位圣僧却蓦然睁开眼睛,满是慈悲,和一抹隐藏极深的温柔。

    出家人慈悲为怀,我对世人皆慈悲,唯独对你太过残忍无情。

    圣僧嘴角露出一抹笑意,佛陀本该宝相庄严此刻却如同寻常人家温柔和善的丈夫望向妻子的神态,满眼温柔。

    何苦痴情于此,那年的女儿国城下,那个满目流转都是深情的女子,刻意只牵衣袖,没有拉住他的手。世人眼里的情爱,是举案齐眉,是琴瑟和鸣,是鸳鸯戏水。

    与我而言,却是只牵衣袖不牵手。

    如果能够有来生,不再让佳人等。可是佛陀已经超脱轮回,哪来的来生

    既然如此,又恰好因缘际会,那就不成佛了。

    只见佛陀散去金身法相,漫天金光收敛成三股,一股没入佛经《八识规矩颂》中,一股掺杂在舍利中留在原地,最凝实质的一股远遁而去,不知所终

    情却已知所起,来生就不修佛了,与你修一段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