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见义勇为的好下场 » 第三章 山长往事

第三章 山长往事

    王卫华醒来之后,先是迷的了回忆了一下自己选的任务身份,董博容,一听这名字就是一个文化人,王老爷子一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年少时家境贫寒,没有读书的机会,这下有机会成一个受人尊敬的读书人,就算只能再活五年也使得啊。当什么杨大海,李多金什么的,一听名字就俗气,能多活十年老爷子也不稀罕。

    只是后来看见任务时限三十年,才有些傻了眼,这,这不是要给年轻人们拖后腿吗?想来想去,就算自己只能再活五年,也得把这五年用好,给孩子们铺铺路。

    打定主意,大致理了理董博容的印象很深的记忆,这才起身准备观察观察周围的环境,看看队友们在哪里。手刚扬起来,就碰到一具温软的躯体,这可把单身多年的老爷子吓了一跳。

    转头一看,身边睡着个看上去不过十八九岁的小姑娘,小姑娘露出了裸露的肩膀。造孽啊,这老东西还和小姑娘睡在一个被子里呢,这可真叫王卫华鄙视,老不修!认真回忆了一番,才认出来是房里伺候的婢女杜鹃。

    老头子年龄大了,早就心有余力不足了,不过老头很好面子,每天还是要年轻小姑娘先给他把被子暖好才歇息,到老妻哪里得意洋洋的假装自己老当益壮。

    王卫华想起了自己的妻子兰花,若是她还活着,天天给她洗脚暖被子也乐意,可惜年轻的时候和自己在工地,搬砖、做饭、带孩子样样不落,好不容易日子好起来了,却也没有怎么享福就去了。这董博容的老妻杨氏还活着,这少年夫妻老来伴,怎么能不多多珍惜呢,真是不懂事,还是文化人呢。

    发呆了一阵,旁边的杜鹃醒了。

    “老爷,杜鹃这就服侍您穿衣洗漱。”

    杜鹃连忙起来,穿上衣服,伺候王卫华。那洁白的身躯让王卫华看了还想看,好不容易管住自己的眼睛,清了清嗓子,站起身来看杜鹃招呼其他下人伺候他梳洗。

    把头发放入一个玉冠里,王卫华满意的看着镜中董博容的浓密的头发和花白的长须,这就是一个文化人的气质啊,再想想记忆里那文采风流的挥毫泼墨,真是恨不得赶紧去书房里泼洒一番,不过刚才决定去看看老妻,还是先去看看周围环境再说。

    “芙蓉,你去告诉夫人,我去她那里用饭。”

    芙蓉连忙答应着出门了。

    王卫华站起来来,走出凳子,条件反射的展开胳膊,身后的杜鹃便给他把衣服穿好,宽袍大袖,飘飘欲仙,好不潇洒。就是杜鹃跪在地上给他换鞋袜,让王卫华很不自在,但是在董博容的记忆中这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便不多言,向老妻房中去了。

    不过几十步,就到了老妻住的地方,一进门,就有个小丫头进去通报了。王卫华走进屋子,就看到董博容的妻子杨氏妆扮好了正在等着他吃饭。

    “博容,今天可是有什么事儿?”

    “没什么事,就是想和你说说话。”

    “再好不过了。”

    “无事不登三宝殿,看你个老东西又要整什么幺蛾子。”

    王卫华愣了一下,怎么杨氏说一句话,他却听到两句话,杨氏旁边的其他下人的声音却没有听到。联想到任务的金手指,小林她们说是读心术,难道不是一直读啊。

    王卫华人老成精,想了想,又试探起来。

    “就是早上起来,觉得夜里甚是乏累,想把杜鹃发嫁了,你觉得怎么样?”

    “老爷都这么说了,我今天就安排。芙蓉十七岁,让她伺候老爷,怎么样?”

    “这个老不正经,还甚是乏累,装得真的似得,再给你安排十个丫头身子也亏空不了。”

    看着杨氏笑意盈盈样子,王卫华心里有些打鼓,亏董博容还以为自己隐瞒的挺好,原来妻子全都知道,看破不说破罢了,想想那些吹嘘之言,都有些替他害臊。

    不过这也验证了只有心里想的和说出的话不一致的时候,才能听到她内心的声音,要是在现代社会有这能力,什么工程拿不下来啊。

    不过现在不能想现代的事情了,还是要多多熟悉身边的环境。

    “芳菲啊,你说什么呢。我年纪大了,也不整那些花活了,你把杜鹃发嫁了,以后我自己歇息就是了,你要是不嫌弃我,我也想晚上和你说说话。”

    “都一把年纪了,叫什么名字。”

    “几十年了,还是喜欢他叫我的名字。”

    杨氏有些不自在,好似自从有了孩子,几十年了,没有听过董博容叫她名字了。这一声,让她不禁回忆起来年轻时两人红袖添香,海边月下漫步的时光。是啊,一眨眼,两个人都老了,孩子们也长大成家了,只有他们两个老人相依相伴了。

    王卫华心里一阵无语,难怪说女人口是心非呢。那肖虎有了这技能,那不是如虎添翼,公主都能搞定了。一时间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

    既然知道了,那就必须提高杨氏好感度。

    “芳菲,你我夫妻,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快来吃饭吧,有些饿了。”

    杨氏连忙服侍他吃饭,笑意盈盈的为他布菜。吃着这蒸菜烤肉清粥,王卫华决定等环境观察完了就推广炒菜。

    饭后,王卫华又与杨氏说了些家里长短,直到杨氏奇怪的问他怎么还不去上班。

    “博容,今日不是休沐日,书院里不用去授课吗?”

    王卫华一身冷汗。呀,这退休好几年了,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董博容还没有退休。连忙寻找记忆,山长也要上课!不是他以为的书院里转转就完了。倒还稳得住,知道安抚老妻。

    “不过是今日想多与你说说话罢了,我这就去了。”

    杨氏一脸喜色的送他出门上班去了。

    王卫华走出杨氏的视线才带上痛苦面具。这大老粗第一天来就要给书生授课,这不是难为自己嘛,这可如何是好,现在倒在路上摔一跤还来得及吗?万一把握不好,活不到五年就惨了。一路听着讲师和学子们的招呼声,一边忧愁着、犹豫着,来到了他在书院里的书房。

    到了书房,先是在书桌上一顿翻找,这些字现代的王卫华是一个也不认识,但董博容全都认识,他看看桌上的书——陵水谣,这是什么,搜索了记忆好久才理解是讲授大周河水方面的书。王卫华又发现了问题,那就是他虽然文化不高,但是好像没有听说过历史上有朝代叫大周,也不知道哪里的河叫不冻河,难道这里不是中国古代,那还得整个历史世情重新了解了。

    先把眼前的事情解决掉,他一阵头脑风暴,回想着董博容平日里的做派,想到了办法。

    他出门,叫自己在书院里的随从云杉去请讲师郦英毅,也是自己的学生,没错,就是请代课教师。很快,郦英毅来了。

    “尊师,请问您找我有什么事?”

    “英毅啊,我今天读陵水谣有感,要写些注解,你去帮我给甲班学子授课吧。”

    董博容学识渊博,时常这样读有所成,需要立刻书写记录,郦英毅也很习惯,毫无起疑的答应着去了。

    王卫华深深的松了一口气。今天这一关算是过去了,可是也不能天天这样,他一个现代建筑从业者,把砖码齐是最擅长的,哪里会写什么注解,还给文化人讲课,要是林向南,陶宁她们两个还差不多。

    话说,来的时候一路观察,没有觉得谁像是现代做派,像他一样可疑,那队友都在哪里呢,这个书院几百人,怎么认出大家呢,怎么寻找任务完成的线索呢。

    现在看着书院这些人,吃喝不愁的读书,应该都是有生活幸福感的人啊,就是吃的差点,难道要搞美食总动员?

    不过林向南说了,要学会团结土著的力量,他现在贵为山长,一个书院几百人,还有之前毕业的学生,说一声桃李满天下也不为过,就算只能活五年,也能做出一番大事业。一时间心中激情澎湃,觉得自己能再活一回,理应干出一番大事业,可是,要干什么呢?

    瞬间回到现实,王卫华在书房里打量起来,这些书加起来得有几百本,摆的整整齐齐,还是得先读一遍,然后以后授课的时候也好有话可以讲。

    再想到书院的人脉关系,最信任的人就是郦英毅,这个孩子以前叫郦小牛,年轻时董博容在书院当学子的时候,发现他常常爬在书院的墙头,其他同窗不愿意和庶民接触,吩咐书院的护院将他赶走了。

    结果第二天他又鼻青脸肿的来了,再被赶走,就这么七天以后,他又蹒跚的来了。其他同窗怒不可遏,认为他影响自己读书了,要再驱赶他,可是董博容拦住了众人,说自己有办法。

    董博容出去后,只对郦小牛说了一句话,郦小牛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其他同窗们都很好奇,问他说了什么,董博容却笑而不语。也因此事,当时他们的老师曾夫子认为董博容能担当大任,毕业后力荐他成为讲师。

    多年以后,同窗们酒后又提起这件事,问他到底说了什么。他才告诉同窗,他对郦小牛说,你要是想读书,改变命运,今天晚上子时拿着一个木板来找我。

    晚上,郦小牛带着个大木板来书院门口找董博容。董博容拿着一把小刀,问了他的名字,把名字刻在木板上,让他回去把字背下来,明天再来,若是背不下来,就不必来了。

    郦小牛看着这木板上的三个字,面露坚毅,抬头看着董博容的眼睛,狠狠的点了点头,深深一拜,下山去了。

    第二天,董博容教了他五个简单的字。

    第三天,十个字。

    第四天,二十个字。

    不过两个月,郦小牛就可以从容应对董博容的考核,看着这不过八岁的孩子,二十岁的董博容被他的聪明坚毅打动了,从此将自己的所学都教给了他。在他成为讲师后,不顾家族反对,将一个入学名额给了这个少年。

    郦小牛入学后,终于名正言顺成为了董博容的学生,他恳请董博容给他起一个名字。董博容给他起名为郦英毅。

    后来,郦英毅博学多才,尤其是书法受到世人的推崇,无数世家大族要把嫡支的女子许配给他,他却执意娶了董家的适龄旁支女子,从此一直追随着董博容。世人称赞董博容慧眼识珠,郦英毅有恩必报,传为佳话。

    董博容从此在家族中话语权一日重过一日,直到成为大周四大书院——白鹭书院的山长,在大周也是受人敬重之人。

    回想起董博容和郦英毅的故事,王卫华也有些感慨。郦英毅数次被朝廷征召为官,却因为想要追随老师而拒绝了,还为他照顾、培养三个儿子成才,有学生如此,一生无憾呐。

    董博容的大儿子董和林今年三十有九,已官至荣阳太守。董和林在外为官,只能过年的时候和夫人汪氏回来探望父母,但是把十四岁的长子学义和十岁的幼子学文都送回了书院由郦英毅和杨氏启蒙教导。想到这两个现成的大孙子,王卫华不禁感慨古人说多子多福果然是有道理的,这家里人多,干什么事情的帮手就多,能不兴旺发达吗?

    在书院这么看书回忆消磨了一天,晚上回去和老妻吃了晚膳,聊了聊儿女孙子之类的,满怀心事的闭上了眼睛。

    思绪不断纷飞,想队友,任务,董家,还有曙光女神,突然,眼前一亮,出现了一个光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