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太子爷 » 015县令包图与终回都中

015县令包图与终回都中

    也没分章,直接一章四千的。刚写完,也没翻看,有不妥的请见谅。

    衙门大堂,相互见过。

    县令包图,四十左右,双目炯炯,周身散发着刚正不阿的气势。

    见了李洛等人,也不惧色,不卑不亢,形动有据。

    可见此人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才会如此气派。

    这便是心无藏私,为国为民,自是无惧何人。

    李洛甚是欣赏,在此混乱的世道,这就是一盏明灯,甘为表率,自是不易。

    李洛赞赏道:“久闻包大人之名,维护地方,公正无私。今日一见,果然人如其名。当为世之表率。”

    包图听了微讶片刻,这少年权贵,进度有法,待人温和,小小年纪有如此气度,实乃少见。

    接话道:“下臣乃一方父母官,自然要守护一方百姓安定。这只是下臣职责所在,并无可表之言。”

    声若洪钟,敦厚有声。语气也并无自谦之意。

    李洛甚为赞许:“包大人一心做事,自是不理会那些身外之言”。

    顿了下又道:“听闻包大人乃是包青天包公后人,可是真事。”

    “自是祖上,包家世代以祖上为荣,也以祖上为行事之标准。子孙不肖,未及先祖,实乃惭愧。”包图娓娓道来。

    李洛朗声道:“包公当年为开封府尹,公正廉明,大公无私,造福百姓,是为佳话。

    今包大人,可有此胆略,不为强权,福泽都中。”

    包图一愣,知是遇到贵人,还赏识自己。

    体恤下臣,待己宽厚,欣赏有加。

    包图躬身道:“下臣自不敢忘先祖遗训,为国为民,死而无怨”。

    “好”李洛朗声说好。便又对包图道:“今次来访,是为一件案子,回程路上碰到一拐子。”

    随后便将事情叙述一遍。

    “人已经带来,今在包大人地界,自应包大人审理”。李洛缓缓道。

    “下官自当为民除害,把其身后人等一网打尽,还世间父母一个公道”。包图洪声说着。

    李洛点了下头,又道:“包大人若有事,可到神京寻我李洛,就此别过”。

    说完带着人马就走。

    包图施礼相送,看着远去的人马,犹自不敢相信,自己好似被贵人相中。

    又想到终能一展抱负,释放满腔热血,不负先祖。

    顿觉浑身燃烧,干劲十足。对左右道:“把人犯带上来,本官要为民除害”。

    左右赶忙去了,知道大老爷得贵人相助,前途不可限量。

    ……

    淮扬林府。

    经过日夜兼程,李洛等人终于抵达淮扬。让随从自去安顿之后,带着英莲回了林府。

    李洛已让少女唤作英莲,既然自己知晓,便没必要再另起名字。

    到府上,自是一番嘘寒问暖。去了两月有余,现下已到初夏。自是衣衫清凉。

    义父还在衙门,李洛与义母在花厅叙话,简单叙说一路行程。

    当听到李洛居然冲阵杀贼时,虽说的简单,让这些内宅人听了亦是心惊肉跳。

    义母秀雅,温婉的俏脸上,带着责怪之意,道:“让你保护自身,别出差错,你就这样胡来,万一有个闪失,怎可得了”。

    说完了,还拿手帕拭了拭眼。

    李洛赶忙安慰着,道:“义母且勿伤感,洛儿这也没事,本也是自持有些能力,才敢如此,不然也绝不会做这愚蠢行为”。

    说着又看了下抓着自己手臂的黛玉,道:“义母,玉儿还在这呢?”

    丽人听罢,止住伤感。黛玉不依,娇俏的哼哼两声,道:“哥哥是觉得玉儿年小,不能知晓外面凶险之事,对不对”。

    说完了还一扭头,不悦道:“我再也不理哥哥了,哥哥都不和玉儿一心”。

    李洛看着年岁虽小,脾气不小的黛玉。暗叹一声:大的哄罢,哄小的。苦也。

    李洛顺手把小玉人抱到腿上,哄着道:“哥哥永远和玉儿一心。玉儿现下只有欢喜快乐的长大就好,别想太多了”。

    说完还低头,脸颊蹭了蹭黛玉的小嫩脸。

    黛玉即可眉开眼笑的说着痒痒,直道哥哥坏。

    又对英莲道:“往后你就跟着玉儿,你俩年龄相仿也能说话解闷,玉儿正在念书,你也正好跟着学”。

    英莲嗯了一声,:“听哥哥的”。虽是不舍,也不能给哥哥添麻烦。

    李洛笑着道:“以后我会接你们的”。

    英莲嗯嗯应着,心里高兴着放心下来。

    义母兰秀,温雅的玉容上满是赞许之色,柔声道:“洛儿想的周到,有心了。

    这孩子也命苦,看着也是个温婉的,与玉儿作伴,正好,加上雪雁,三个人也不孤闷”。

    黛玉也笑眼眉梢的,柔柔道:“哥哥不理咱们了,以后咱们自己玩,不稀罕他”。

    说完还对着李洛哼了一下。

    李洛无奈,算是体会到黛玉的小性子了。敢不让她满意,她就要时时怼你。

    这时有下人来报:老爷回来了。

    没一会儿,林如海已经步入凉亭。

    又是见过叙话。

    这次倒是简单叙说了下。毕竟衙门那里也已经知晓了消息。

    “这次回来待多久”。林如海已知晓李洛的身份不一般。

    能得圣旨御批,让人不敢揣摩,也就没和义母言及此事。

    “过几天就走,有空洛儿会回来看看的”。李洛言道。

    “洛儿有心了,自从有了你,你义母也是好转许多,让人放心”。林如海欣慰的道。

    义母听了,俏颜有些发烫,温婉的脸颊,布上红霞。

    自感不妥,赶忙用手帕掩饰,平复内心。

    李洛心思畅然道:“义父无需多虑,还当注重自身才是”。

    林如海欣慰的颔首,似是有意无意的,道:“义父无碍的,也就衙门事让人操心,盐税不畅,关乎重大,不得不让人担心”。

    缓了下,又道:“那几大盐商阳奉阴违,知府衙门推诿避谈,实是让人心忧啊”。

    李洛明白这是义父在向他求援。毕竟光靠巡盐御史衙门,孤掌难鸣。

    毕竟盘根错节,一般人也不愿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

    李洛朗声道:“义父放心,事关税银,洛儿会记着此事,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成,义父先与之蛇尾,待一切妥当,便是算总账的时候”。

    林如海听罢,便知此事可成,已经隐隐感觉李洛的身份。

    义母听着,自身也知那盐税凶险,便担忧道:“洛儿也不可犯险,此事有朝廷做主,我们一家也不能为此赔了卿卿性命”。

    李洛笑道:“义母放心,洛儿省的”。

    林如海也道:“夫人无需担心,洛儿年岁小,但已经大人担当,不可常人论之,自由安排的”。

    李洛也是应声点头。

    义母看着二人互相配合言说,也是无奈,只能作罢。男人的事,自己也深究不了。

    林如海又缓缓道:“此去都中,让你义母备些礼物,顺便去看看你义母娘家人,也好让你义母安心”。

    义母听罢,温婉脸上显出伤心,拿手帕擦拭,毕竟这么多年没回去了。不想家那是不可能的。

    黛玉与英莲忙过去安慰。

    李洛看着道:“义父无虑,洛儿记着。等义母身体好了,也可去都中看看。”

    林如海深意为然的点了下头。

    又叙了会儿话,敲定了行程日子,方罢。

    林如海回衙门公干。义母也是累了,回去歇息。

    余下黛玉自是高兴的问东问西,李洛只得一一回答。方止住这个好奇人儿。

    ……

    夜晚,华灯已亮,夜寂人静。

    李洛这次是从两个小姑娘的缠绕中,抽身离去。没办法,可能知道李洛要走,二人都舍不得。

    又是如先前一样,人睡门空。

    李洛想着来给义母请个安,便回去。

    到了内室,便见烛台未灭,义母呆呆的靠坐在靠枕上。

    看到李洛进来,想断此冤孽。心里略有挣扎,亦压了下去。

    待李洛坐在那里,也不知怎么了,有种怨气,不得不出,甘为放荡深陷。

    拉过李洛,看了看,抚了抚脸颊,俯身亲了一记长吻。

    最后甘为俯首原作孺子牛。

    李洛看向屋外夜色。思索着该怎么处理这盐税之事。

    毕竟盐商逐利也罢,勾连相保也好。但是事关税收,便不能容忍。

    国家给你富贵的机会,但你阴奉阳违,挖国家墙角,还死不悔改。

    这样的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灭其三族,不足以震慑奸商人心。

    李洛想到这里,便怒气连连,只想抽剑刺死几个,才能平复内心。

    气的不由得身体发抖。向前扶着,深深压住,才止住心中怒气。

    这些该死的盐商,蛀虫,一定要让他们男的流放,女的为娼,永世不得翻身。

    李洛生平最恨的是三种人:卖国贼,为富不仁的权贵,拐卖小孩的拐子。

    这三种人李洛此生见到必严惩。绝不姑息。

    李洛堆了会儿雪子,便准备孤身犯险,勇闯敌巢。

    李洛知道这里不光有盐商之间的勾连。后面更是牵扯着江南一大帮人的利益相关。

    此地的官僚富绅,有干净的没多少。特别是应天府那里的大家族。

    都中亦是也有牵连。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阻力肯定大。

    需得那种心无杂念,一心办事的才行。

    那包图就是最好的人选。

    李洛知此事得回去好好细商。择机而动。

    李洛看着秀雅妩媚,娇颜欲滴的丽人,也没言语。起身离去。

    丽人亦是略作整理,便觉得好累,沉沉睡去。

    李洛回去看到二人还在熟睡。便笑着躺下睡去。

    夜莺鸣叫,月色正隆。

    又是一个知性的夜晚。

    ……

    李洛率领百骑而来,自是牵动地方官吏。但李洛并未动作。大家亦是默契的相安无事。

    都得到消息,这人是个不好相与的。

    这就是清官能吏欢喜,贪官污吏担忧。

    这些不一一而表。

    ……

    夏日炎炎,昼长夜短。亦是挡不住时间的流失。

    几日很快就过,自不必一一细说。

    李洛时常与义父相谈盐税之事,又抽空去看望义母身体可好。余下自是与黛玉几人相与。

    时间虽短,亦是欢乐不断。

    黛玉的巧笑嫣然,义母的妩媚风情,义父的忧心忡忡。

    虽不一而同,李洛也是过得充实满足。

    ……

    码头上

    李洛于船上,挥手告别。

    义父一家自是前来想送。各自神情都有不舍。

    黛玉自是哭的跟泪人一样。英莲都在默默流泪。

    大家看到李洛随从甲骑时,着重点不一。

    女人不说,自是觉得这样安全。

    林如海自是心下感慨,自身进士探花出身。又算的上圣上倚重之人,不然也不会派遣为江南巡盐御史这么重要的位置。

    这些甲骑,自是见过。心下恍然。

    再有那身边的内厂护卫,另有二人是宫中内侍。这些都表明这李洛这个义子的不简单。

    林如海感慨:除了圣上亲子,谁有这么大的能耐,让这么多不可能的人挤在一起,甘愿做随从。

    自己一家就是出门一趟,就捡了一个皇子回来,这也不知是不是福气。

    想着又看了眼黛玉,还是玉儿有福气啊,随便认个哥哥,就是皇子。以后就是亲王。

    心下又有些澎湃:太子也有可能,那将来不敢想象。看着两人亲近的模样,难道玉儿可能……

    暗自叹息着:不敢想,不敢想。不过玉儿这以后算是有了依靠。以往总是担心玉儿以后孤苦无依。现下终于可以放心了。

    只这堪堪没多久的功夫。林如海已经神游天外,想了林林总总,各种大小事情。

    越想越觉得事事都有可为。犹如天助。

    心下大喜,满面春风。顿时毫无离别之伤感。

    义母看到便埋怨:这次分别,也不知道多久才能再见,你怎地一点也不伤感。

    说完还瞪了林如海一眼。

    林如海连忙道歉解释,方才罢了。

    林如海可不敢给妻子说出自己的猜测。就怕妻子太激动,又怕妻子患得患失。

    身体本就不好,万一出现个好歹,岂不是铸成大错。只能慢慢来,让其慢慢一点点知晓。

    帆船已经远去无影,码头上还是人来人往。林如海一家已经离去。

    时而有人谈起刚刚看到之事,奉为谈资,激烈争辩。至于争辩什么,无人知晓。

    这种多年不遇的事,最是让人记忆犹新。衣甲鲜明的甲士,最能触动人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