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天都长歌 » 第024章 此言传千古

第024章 此言传千古

    前殿内只有三个人。

    菅清、赵贤满,还有一位张天钧身边的道童,刚才被梁天舒使了出来。

    菅清跪坐在几板上,浑身不得劲。

    殿堂里房高门阔,殿门大开,后面还开着几条侧门,凉风穿来绕去,完全就是过堂风,直往菅清的脖子里和袖管里钻,感觉浑身凉飕飕。

    他习惯了身边有一个火盆,突然间没有,虽然对身体没有大碍,赵贤满更是隔一天就会给了输一次气,根本不会冻僵,但是他还很不习惯,心里不习惯,身体更不习惯,畏畏缩缩的半绻着身子。

    赵贤满跪坐着一张桌安要,一动不动,目不斜视,面色清冷,脸上不见任何表情,仿佛一具雕像一样,黑着脸嘴里一句话也没有。

    张天钧的道童站得像一根钉子,眼盯盯的望着新至的客人。

    大殿沉闷至极。

    苦等差不多半个小时,殿后终于传来了脚步声音。梁天舒跟在张天钧身后步入了殿内。

    张天钧依旧身着麻衣,身踩布履,头顶上的束发的布带已经换成一顶木冠,显得更加正式。

    “有劳赵师弟,一路辛劳。”

    他先是来到赵贤满案前,举手作揖相互致意之后,这才走向了菅清。

    赵贤满、梁天舒等人与菅清这段日子同吃共住,早已彼此有些熟络。赵贤满有些清冷,一副高冷作派,梁天舒却是自来熟,非常地热络。

    看到张天钧走向菅清,他快步越过二师兄,来到菅清案前,扶着菅清从坐几上起身,热情地介绍道:

    “菅师弟,请起身。

    “此乃二师兄张天钧,代师行令,日后尔在南山修行授艺,生活起居,皆由其授理,切不可怠慢。”

    “多谢梁师兄。”

    菅清艰难地站起身,先是向梁天舒致谢。

    他知道张天钧这是代师行令,对方出面接待自己就等于无居观观主秦重阳现身,以后又是授艺又是管理起居,等同于师兄加上半个师父,不可怠慢。

    他挺胸凸肚,站得笔直,然后开始整衣理冠。先是将头顶上束发的布带理顺,整理发鬓,接着又整理衣襟和姿容。

    这是一种礼仪,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不像后世一样在客人面前稍微整理物品或姿容就觉得尴尬和难为情。

    在这里,如果你不这样做,反而让人觉得你怠慢和轻浮,不足以重视对方,是一种失礼的行为。

    张天钧微笑地打量着菅清,看着他慢慢整理仪容,满面春风,样貌可亲。

    趁此期间,梁天舒伸手向张天钧介绍道:

    “二师兄,此乃菅氏子——菅清菅无绝。

    “此番渡过涡水,菅氏多有出力,菅师弟是多番谋划,骗过了太史无垢及齐国人等,否则恐无法顺利涡水,免不了一番杀戳。”

    “梁师兄过誉了!”

    菅清恰巧整理完毕,顺利把话接了过去,先后对着张天钧、赵贤满等师兄弟行礼道:

    “赵师兄与汝前来接应,本是为了吾之安全,吾虽未入门,见过夫子与二师兄,实已是同舟共渡,命运相同,自是需要同心戮力才是。”

    “菅清见过二师兄。

    “久闻张君子之名,今日得见,足慰平生!”

    菅清对着张天钧行礼,把腰差点弯到了九十度,执手说道:

    “请致意夫子及感激二师兄,于清危难之际伸于援手,让我投入无居观门,清无比感激。”

    “言重矣。”张天钧回道。

    他对着众人笑道:“孔仲尼有云:君子有成人之美。菅氏子身患重疾,累及性命之虞,欲藉修行而延命,吾等何乐而不为?”

    “欢迎来至鲁山,平安归来。”

    他扶起菅清,行了拥抱礼,之后说道:“先前代夫子受礼,不敢简慢。如今礼毕,请菅师弟快回座席,汝身罹恶疾,不宜久立。”

    他扶着菅清慢慢往回走,要扶着他回到桌子后面重新坐下。

    菅清神色凝重地望着张天钧,目瞪口呆,内心早已翻江倒海。

    若是只论相貌,张天钧自是比他之前见过的燕国太子丹稍逊一筹,但也足够英俊,样貌堂堂。只是两人的气质却各有千秋,太子丹偏阴柔,举止洒脱,身有忧郁,更像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而且出身富贵,自有一股雍华气质,明眼一看就知是一位上位者。

    眼前的张天钧面相方正、举止沉稳,显得方正有余而变化不足,只是目光清澈、柔和,仿佛又散发着幽幽地莹光,深不见底,直抵人心的深处,唤醒内心那份怜悯和刚正。

    虽然不在是诵书,张天钧说话并没有明显见慢,依旧一字不错,吐字清晰,一句话里没有任何波折,只是每说完一句中间总要停顿一下,而且停顿的时间明显比别人长。

    菅清能够感觉到张天钧的吃力,也能感受到他的努力,显然是每一句说完之后,需要重新组织语言才继续往下说,这样才能更加流利和通畅,不至中途结巴。

    都说当你不觉得尴尬的时候,尴尬的就只能是别人,然而像张天钧这样盛名的人物,需要怎样的毅力和心态才能保持这样的状态?不紧张露怯?不以自己的短处而自悲?

    这不但需要极度冷静和清晰的定位,还需要非常的毅力和心态,处之坦然。

    菅清无比惊骇望着对方,内心升起了无比的敬重,然后深深地弯腰行礼,道:

    “‘张君子’誉满天下,本以为必是风流人物。今日见之方知盛名无虚,闻名不如见面,见面更胜闻名!

    “今日见之,清无比敬佩,请受菅清此拜!”

    他深深地鞠躬,挺着肚子艰难地对着张天钧行礼,直接把腰弯成了九十度,态度无比真诚,直接把背给驼了起来。

    张天钧等人皆是一愣。

    他们都是首次听到‘闻名不如见面,见面更胜闻名’这样的名句。本以为菅清开始是在嘲讽,直到听到这一句话,以及看到他敬重神色才知道这是发自于内心。

    众人不由得连连点头,眼神大亮。

    赵贤满眼带笑意的望着菅清。

    梁天舒更是抚掌大笑,脱口赞道:

    “妙极,二师兄自是盛名无虚,菅师弟言之更是精采,,二师兄所行与菅师弟此言相得益彰!”

    “二师兄,愉请入座,清弟你也坐下。”

    他喜出望外,乐得合不拢嘴,就像一个小迷弟般惊喜的看着张天钧和菅清,不由分说地要他们入座。

    张天钧更是喜出望外,情不能已。

    他努力了几十年,数十年如一日,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这还是头一次得到这样的夸赞!

    别人夸赞,夸的是他的为人,敬重的是他的身分,哪有菅清这样先抑后扬,直接夸赞人的毅力和努力,更有这样的名句相辅,相得益彰。

    这足以证明这是菅清发自内尊重与称赞!

    张天钧只感觉几十年的努力和心血没有白废,今日终于有了知音,有人能够体会他的痛苦和毅力,而他这些年痛苦和付出,必将随着菅清这一句名言从而名传四海,千古流芳。

    他推开梁天舒,直接拒绝对方的好意,伸手搀住菅清,亲自将送他回到座席上安坐,然后后退两步,道:

    “此言传千古,钧何德何能,竟得如此佳言?

    “请君收回此言,钧愧不敢受!”

    他直接把腰弯成了九十度,庄重地三鞠躬,拉着袖子挡住了面孔。

    梁天舒大惊,赶紧上前随着张天钧一起行礼,红光满面地望着菅清。

    赵贤满也没有漏过,大大咧咧的站起身,离座走到菅清面前行礼,只是没有三鞠躬。

    菅清大惊失色,没想到几个这么极重礼仪。

    他赶紧上前一一扶起张天钧和梁天舒,接着又在梁天舒帮助下扶起赵贤满,然后被他们送回到几上安坐。

    大殿里登时气氛融洽,兄友弟恭。

    张天钧甚是欣慰,高声叫道:

    “传酒食。

    “吾与菅清、赵师弟及梁天舒一起痛饮、为彼等接风洗尘,不醉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