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那女子 » 第134章 荣光

第134章 荣光

    郑国无奈将夏姬嫁到陈国去,表面上似乎是对夏姬的一个小小惩戒。有人说夏姬怎么可以在新郑宫内乱来呢,那公子蛮可是他的异母兄弟。事实上,夏姬并不认识公子蛮,她本身的出身尽管是公主,可是因为她母亲的失宠,向来不被宫内重视,她自然不知道她究竟有多少个兄弟。

    从事情的结果来看,她到了陈国后,显然受到了许多的欺辱,怎么这样说呢?因为夏姬没有参与国家管理,几乎找不到她涉足政治的事情,所以说陈国发生的叛乱,最多是她与夏征舒的报仇之举。

    再说夏姬的祖上荣光。任何一个霸主都几乎是相同般的存在,曾经的郑庄公,现在将夏姬掳到楚国去的楚庄王,无不同出一辙。

    郑庄公的故事有很多,也正因为郑庄公的存在,使得郑国在春秋时期称霸诸侯,尽管后世所谓的春秋五霸没有将郑庄公列入,但是分析一下,郑庄公绝对有资格列入五霸,如果一定要出反对的理由,那就是郑国的霸业太短,郑庄公死后,郑国便失去了领导群雄,一呼百应的那种霸气,真的是其人在其国兴,其人亡其政息。

    ***对郑庄公的评价很高,他说“春秋时期有个郑庄公,很厉害”,以***的眼力能有这样的议论,可见郑庄公的确不一般。无论是在政治影响还是在军事谋略,整个春秋时期与郑庄公相媲美的国君找不出第二个来,综观历史来看,想来只有三国时期的曹操可以相提并论,说郑庄公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绝不为过。

    郑国之所以没有再郑庄公死后继续辉煌,甚至一落千丈,曾经呼风唤雨的郑国迅速沦落为二流国家,乃至摇摆于大国之间,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郑国地处平原,四战之地。郑国所以在春秋时期率先崛起,得益于齐秦晋楚都各自忙于国内的政治斗争,忙于向周边扩展,加之郑国从桓公始到武公,有一定程度上经济商贸的改革,为郑庄公的称霸奠定了基础,郑庄公死后,列国中齐秦晋楚都任贤能,改革图强,各自处于天下边角,有天险有地利,之后就没有郑国什么事了,假如郑庄公处于齐秦晋楚崛起的历史时期,实话说,恐怕也很难有大的作为。

    如果说克段于鄢这件事给了郑庄公一些恶名,那么妙退来犯的五国联军绝对是一次经典的军事谋略,不费一兵一卒,成功化解危机,表现出郑庄公沉着睿智,颇有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风采。

    先是卫国发生动荡,新任卫国君主弑君夺权,郑庄公听闻后,就预言郑国将面临战事,原因是卫国君主以非法手段即位,肯定要对外用兵将国内矛盾转移,同时也是向国内反对派立威,郑国为大,卫国自然将矛头指向郑国,希望挫败大国来提升自己的威望,向国内各派政治势力有个交待。郑庄公能预判到这一点非常厉害,可见他洞察国际形势,更知人心。

    果然,卫国纠合宋鲁陈蔡,五国联军来犯。郑庄公是如何应对的呢?他说五国联军徒有虚名,蔡陈两国与郑国无怨无仇不会使出全力,鲁国则是收受了卫国的钱财也不是真心实意,只有宋国因为有公子冯在郑国才是真心联合卫国攻打我国的,所以我们只要对付卫宋两国就可以了。

    而对付宋国我们只需要把公子冯移送到长葛,宋军必定也跟随到长葛,其次我们派少量的兵马假装战败于卫国,卫国得到了胜利必定马上返回卫国,因为州吁刚刚篡位,政权未稳,获得胜利已经满足了他的目的,所以他一定会退军,这样一来五国联军必定宣告瓦解。后来正如郑庄公所言,郑国在没有投降乞和以及损失大量兵马的情况下成功瓦解了五国联军。

    郑庄公对五国联军的分析及其对付的策略,显示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和政治斗争的丰富经验。这场战役虽然没有多么的轰轰烈烈,但是郑庄公的应对谋略在历史的军事斗争中绝对属于经典案例。

    周郑从亲密发展到互相仇怨,其由来已久。从史实的角度看似乎郑庄公是始作俑者,真的是这样吗?未必。郑国自桓公开始,已经预见到周王室的衰落,那会儿郑国桓公在周室行政,虽然看到周室内部的动荡,并没有办法消除这种隐患,所以郑国避免受到周室内部纷争的影响,决定迁都。

    郑桓公迁都绝对是后来郑国崛起的根本。郑国迁都后周边毗邻的基本是弱小的诸侯,有利于扩张,当然,其时的扩张进行的比较隐秘,加之周边国家的弱小在国际上也没有什么地位,各国包括周王那里并不太在意,毕竟没有影响到国际大局。最重要的一点郑桓公选择了一项改革措施,激励国民进行商贸,这是正确的选择,因为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中原,四围无山无海,土地少人口少,指望农业特别的发展前途可期,只有鼓励商贸才会促使国富有钱。

    郑桓公发起端,郑武公继其后,继续延续扩张政策,先后兼并控制了周边的小国,到了郑庄公赫然一时大国。因为祖孙三代的积累,郑国在国际上最为强大。从郑武公开始,虽说没有与周王室交恶,但是进行的一系列扩张明显表露出争霸天下的态势,加之周王室东迁,王道陵夷,看看不成气候,索性各自玩各自的。这才有了郑庄公与周王室的交锋。

    周平王即位也正是看到郑国不可遏制的兴盛,才有了削弱郑国在周王室行政权的想法,毕竟周室东迁最为临近的是郑国。卧床之榻岂容他人酣睡,周王室不能任由一个诸侯国在眼皮底下作威作福。

    但是恰恰碰到了老谋深算的郑庄公,周王室意欲分权,郑庄公以辞职相逼,迫使周平王交质,周室尊严丧失殆尽。平王死后,桓王即位。周桓王本事不大,脾气不小,耳闻郑庄公克段于鄢,杀弟囚母,违背周室礼制,对郑庄公不予礼遇,更坚定了剥夺郑国在周室的行政权。郑庄公立马还以颜色,先取温之麦,后抢掠成周之禾。之后因为宋国参与卫国新君组织的攻郑,决定报复宋国,当然这里面暗藏郑庄公霸天下的心思,毕竟宋国爵大,克制宋国可以立威诸侯。

    郑庄公假意朝周,周桓王并没有趁机缓和周郑关系,反而借此羞辱郑庄公,郑庄公隐忍,然后打着周王室的旗号拉拢齐鲁攻伐宋国,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假命伐宋”,先伐宋后伐许,之前还发生了郑国与鲁国之间的土地交易,而这次的交易非同小可,郑国将周王室才可以特许使用来祭祀的田地与鲁国私下交换,彻底没把周天子放在眼里。

    郑庄公伐宋扶持宋国新君,违背了诸侯之君需要周王册封才可的规矩,直接挑战周王的权威。周桓王不能忍,于是爆发了周王室联合陈蔡等联军讨伐郑国的事件,这就是繻葛之战。

    繻葛之战的结果,周桓王大败,而且被郑庄公手下射中肩膀,差点死掉。当天晚上,郑庄公还派人去周室大营致歉,表示射伤周王实在是无奈之举。戏剧性的是,郑庄公派人慰问周桓王,面子上的话说完,没等周桓王说话,周室大臣纷纷站队,帮衬郑庄公,大家都明白,周王室之所以能继续维持不倒全在诸侯的扶持,得罪郑国不利于周王室。周桓王无何奈何。

    繻葛之战彻底撕下了周王室的遮羞布,向天下宣布,周王室独尊的局面开始改变,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序幕缓缓拉开,从此后,周王室再也没有奋起过,被诸侯国玩弄于掌中,郑庄公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春秋时期第一人,此后各国纷纷效仿,周王室尊严不在,而郑庄公也因此被后世儒家斥责,认为他率先破坏了周朝礼制,谓之千古奸雄第一。从现在的眼光看,郑庄公在位期间,完全够得上霸主这个角色,至于为什么后世的春秋五霸没有列入郑庄公,后面会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