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乡村小富佬 » 第十二章 试点基地

第十二章 试点基地

    经过几天时间,公司营业执照很快就办下来了。

    四叔找到他以前带过的徒弟,现在已经是副处级领导,帮忙跑这些手续,一路开绿灯,很快就办妥了。

    那啥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发票章和法人私章看着都像模像样的。

    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比墙上的奖状还好看。

    这些东西欣赏一阵就被徐江扔进了玉坠空间里。

    现在远山生态农业公司就是一个空壳,就连公司地址都是写的老宅地址。

    不过有了这个空壳,里面迟早会有内容。

    他找到以前打过交道,还比较信任的五金老板,以公司名义买了一套蔬菜大棚。

    整套大棚花费十八万元,是那种质量相当好,附加设施设备很多的,可以覆盖亩零八。

    毕竟要做试点,质量差了可不行。

    然后他以公司的名义买了一辆长城皮卡,柴油版,2.0T,落地价十六万。

    上了牌牌开出去兜风,确实比家里的二手代步车爽得多。

    开在路上,整个人底气都要足一些。

    紧接着就是以公司名义申请搭电搭水。

    用电用水性质都是农业生产灌溉,比非居民性质的要便宜很多。

    现在搭电下火不要钱,镇里供电所派人来现场核实情况,挂了一块电表就走了,连工作餐都不吃。

    自来水公司同样如此,和远山生态农业公司签了一个安装合同和一个供用水合同,一共花费万把块钱就搞定了。

    水电接通以后,安装大棚的人也来了,他们在亩零八地里定桩开挖基础,浇筑钢筋混凝土,修建钢筋砼立柱,安装钢架和挡雨板。

    前后只用了五天时间就完工了。

    这个季节天气炎热,混凝土干得快,拆模时间很短。

    整个大棚是半圆柱体,上面有可以收缩的黑色帆布和太阳能电池板。

    选了一个良辰吉日,二叔和四叔带来了一块不锈钢牌匾,上面还挂有一朵大红花。

    “鹤梁区远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徐家村试点基地”

    看着确实像那么回事。

    点上两串红鞭炮助个兴。

    至于花篮啊,乐队之类的骚操作直接免去了,一切从简。

    大棚内几座大风扇呼呼地吹着,里面靠近门口位置摆了两张桌子。

    桌上有瓜果点心,还有稀释了几倍的特殊西瓜汁。

    毕竟只是搞试点嘛,大棚占地仅仅只有一亩,显得有些小家子气,没必要大张旗鼓的。

    今天虽然是试点基地落成的日子,但是天气炎热,来看热闹的人并不多。

    也就二十几个人。

    大半是老人,只有六个是壮年人,剩下的都是孩子。

    这群人往上数几代,都是一个炕里扒拉饭的,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虽然徐江是外来户,但毕竟写进了族谱,是给大爷爷徐远山这一房延续香火的人,多少要给几分情面。

    他们这条支脉里威望最高的三爷爷徐远康也来了。

    三爷爷今年已经是85岁高龄,身体很硬朗。背苞谷,打猪草这些体力活还在干,一点都不给后辈们添麻烦。

    “三爷爷,今天来这里的人您辈分最高,给大家伙儿讲几句呗!”

    “讲几句!”

    “三爷爷讲几句。”

    老爷子也不怯场,慢条斯理说了些鼓励话。

    大致就是希望徐江的公司越开越大,并且别忘了村里的人,带着其他人共同努力,共同致富。

    还别说三爷爷的文字功底还是有的,说得通俗易懂又不落下乘。

    然后这些人走进大棚参观。

    里面种了七八种蔬菜和水果植物,都是徐江从玉坠空间里移栽出来的。

    为了避免引起怀疑,他专门开着皮卡去了别的地方,从空间里拔出来装在车里拉回来。

    本来这些半大果苗种上以后是焉头焉脑的。

    徐江在高处蓄水池里做了手脚,从玉坠空间的水井里提了一桶水倒在蓄水池里,再混上十几吨自来水,用自动喷淋水管给所有植物洒一遍。

    现在看起来各种植物开着花,争奇斗艳,香味扑鼻。

    “小江,你这些苗子看起来长得很不错呀。”

    “嗯嗯,移栽的时候都是包着根须呢,一点都没有受伤。”

    “是呀,小江搞得不错。可就是……杂草怎么长得这么长都不扯。”

    徐江闻言大汗。

    空间里的水不仅使蔬菜水果长得好,那些杂草啥的也不例外。

    “我这是保持它们的原生态呢。”

    “我觉得你小子就是懒。”二叔板着脸提点道。

    确实也是,搞一个试点基地,就连杂草都不除,以后肯定会影响农作物产量的。

    作为长辈,二叔不忍心徐江搞产业因为懒惰而荒废。

    他仔细瞧瞧徐江,回来短短十几天,人瘦了,脸上皮肤稍稍变黑了,肚子小了一大圈,看着精神头十足,也不像是懒惰之人。

    这些都是空间里那些蔬菜水果的功劳,吃过以后精力旺盛,并且过量运动以后也没啥后遗症。

    “二叔,这是我研究的原生态种植模式,就是让它们和野草竞争。”

    “真的?”

    “盛唐人不骗盛唐人。”

    二叔被徐江几句话就忽悠过去了。

    但是四叔不同,他可是地地道道的农业专家。

    他掐了掐各种植物根茎,摇晃花蕊,细闻香味,观察颜色和生长纹理。

    “单从苗子的生长状况来讲,抗病性和韧性以及各方面都很强,这个大棚可有可无。小江,这些苗子是从哪里弄来的?比市面上的卖的苗子质量好太多了。”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四叔,这些苗子是我一个高中同学给我的。他是国外某常青树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正是搞这方面研究的。回国以后弄了一个试验基地,我俩关系好,所以就分了一些苗子给我。”

    “是常青藤大学吧……”耿直四叔有些鄙夷说到。

    徐江的无知被当面拆穿,就有些尴尬。

    不过这也打消了四叔的疑惑。

    高材生嘛,能搞出如此出色的品种很正常。

    他们边逛边聊着。

    大棚里还有比较多的昆虫,哪怕有驱虫灯,这些小家伙也是前赴后继来送死,然后落到地里变成养料。

    而其他大多数人被西瓜汁吸引过去了。

    “小江!这西瓜汁太好喝了,都快比得上凉水井下面那块地里结的西瓜了。”

    “是真好喝,刚刚我还有点中暑,现在觉得身上凉悠悠的。”

    “还有没有西瓜汁?”

    “江叔叔,我们还想喝。”

    几个小崽子端着空杯子找徐江讨要。

    “这些西瓜是我从我同学那里搞来的,数量很少,不过棚子里有西瓜藤,隔些时日就能吃到这种西瓜了。”

    “好,等西瓜成熟以后优先卖给我们,这味道竟然和凉水井的西瓜差不多。”

    “哪用这么麻烦,等我这试点基地搞上路,确认没有啥问题以后,我带着你们一起种这种西瓜。”

    “当真?”

    “那还有假?”

    徐江回来搞农业,根本原因就是想带着他们发家致富。

    要是没有这份乡情乡念在,找个大城市,过灯红酒绿的生活岂不是更刺激?

    几个老辈人顿时来了兴趣。

    凉水井下面那块地不大,每年都能出产一百多个西瓜。

    那些西瓜就是普通西瓜种子长大的,可就是好吃,吃过以后清热解暑,那种甜味在唇齿里久久不散。

    所以凉水井出产的西瓜附近每家都分了几个。

    要是干活劳累导致腰酸背痛,或者月事不调等等小毛病,吃上一块凉水井的西瓜,症状会缓解不少。

    徐江弄来的西瓜汁也有类似效果,他们当然很上心。

    其实稀释版西瓜汁和凉水井出产的西瓜效果是一样的。

    而凉水井附近的西瓜有古怪,正是爷爷当年留下来的手笔。

    爷爷在书信中说到,凉水井深挖十几米处有一块灵石,或者可以称之为聚灵石。

    此石聚山脉之灵气,然后反哺给了上面的西瓜。

    众人参观完大棚,先后离开了,除了西瓜汁没喝足有些怨念,其他都是正面评价。

    试点基地正式成立,就等着以后看看产量以及蔬果的味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