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国运皇孙,从海外归来 » 第14章 于成龙入朝,溧阳代知县

第14章 于成龙入朝,溧阳代知县

    获知铁铉和练子宁的好感度后,朱允熥心里还是有一点自得的。

    按照那些穿越小说好感度来说,好感度90以上那就是忠心耿耿,好感度在80到90这个区间,手下被利益诱惑,估计也难以背叛,算是相对忠诚。

    现在铁铉和练子宁能有这么高的好感度,敢押宝在朱允熥身上,朱允熥岂会不高兴?

    而现在朱允熥的阵营羽翼也逐渐丰满。

    曹正淳,于成龙,秦良玉,威廉奥斯勒,再加上铁铉和练子宁,麾下总计有六员人才。

    手上还有死侍这支海外刺杀部队作为外援。

    涉及刺杀,统兵,治国,医术,学术,谋划这些方面,让朱允熥在回国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拥有了足以同朱允炆抗衡的实力。

    【国运任务2开启(长期任务):可指定推荐于成龙入朝,正式步入仕途,进行个人培养奖励。

    官职到达巡检从九品巡检司级,奖励:+100国运点。

    官职到达正七品知县级,奖励:+200国运点,一次铁箱转盘。

    官职到达从五品知州级,奖励:+300国运点,一次铜箱转盘。

    官职到达正四品知府级,奖励:+400国运点,一次白银箱转盘。】

    届时,系统再发任务。

    而这次,任务指向于成龙。

    “确实雪藏太久了,是时候该引荐一下,崭枝散叶了。”

    最早跟随自己的威廉奥斯勒已经被安排进入御医院,而于成龙仍然在郡王府清闲,目前在郡王府做一位临时账房先生。

    不过朱允熥知道这一代循吏的苦衷。

    他在召唤之前,系统给于成龙制作的设定是一个在浙东三年试举不中的贡生。

    因结识从海外来明的威廉奥斯勒,并且知道威廉奥斯勒与朱允熥郡王有旧,于成龙决定来应天府投奔朱允熥郡王。

    朱允熥决定去账房找一趟于成龙。

    等朱允熥走到账房推开门,看见此时的于成龙,正在将郡王府的账单归类。

    以他的才能,干这种账房清算,简直就是杀鸡牛刀,不过这期间于成龙也毫无怨言,每次做完事后,就抽出一本行囊里面的书,安静地翻阅。

    “郡王殿下!”

    于成龙抬头看见朱允熥进屋,赶紧起身拱手一拜。

    “哎,北溟只当这郡王府是自己家,我之前就说过,见我不用作揖,怎么还是这么客气?”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有史可查)

    “北溟毕竟还是读过几年书的人,郡王殿下身份尊贵,我只不过是一个小小贡生,这上尊下卑的礼数还是要守的。”

    朱允熥打量于成龙。

    现在的于成龙,正是原史中那个初入仕途的于成龙,年纪已经四十四岁,一副怀才不遇的中年书生形象。

    “你想不想入朝做官?”

    朱允熥的一句询问,让于成龙睁大眼睛,不过下一秒双眸又转入黯淡。

    “北溟毕竟年纪偏大,这几年科考一直不景气,家里还有妻儿要养育,来应天府投奔殿下,也只是想多赚些银两,养家糊口。”

    朱允熥瞪了于成龙一眼。

    历史上的你为了功名,可是一个敢抛家弃子的人。

    能说出这话你觉得谁信?

    如果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谁愿意大老远来投奔郡王府?

    于成龙见朱允熥不悦,知道自己拒绝实在不应该,于是小心翼翼地询问朱允熥:

    “莫非殿下是要行察举古法,引荐我见陛下?”

    朱允熥这才转怒为喜,微微颔首。显然这于成龙思维转的很快,通晓了朱允熥的想法。

    却说明初除了基本根基科举制,还曾因为各种原因,设立过察举制和申明亭制,因而“国初教职,多由儒士举荐”。

    如今建国已有二十余年,这种特殊察举,朱元璋仍然在使用。

    而以察举不通过考试便获取官职的士人也有不少,例如儒士范祖幹、叶仪,儒生许元、胡翰等。

    推举贤才的科目更是包罗各行业,不显年龄:聪明正直、贤良方正、孝弟力田、儒士、孝廉、秀才、人才、耆民。

    “自当由我亲自引荐你上朝见皇爷爷,我知道你心怀乾坤,能力出众,只是时运不济不得其势,等到了皇爷爷面前,你好生表现。”

    “谢殿下提拔!”

    于成龙大喜过望,他差点磕头如捣。

    虽说现在还没有一官半职,但是有朱允熥殿下出手,那还能少了好处?

    翌日,

    朱允熥携着于成龙来到奉天殿。

    朱允熥专门避开朝会,独自领人见朱元璋。

    “允熥孙儿,这就是你口中长提及的于北溟?”

    “拜见陛下。”

    “起来吧。”

    朱元璋一般识人慧眼,看这于成龙虽然年纪不小了,相貌也是平平无常,但是唯有那双眸凛人心神,宛如两潭秋水深不可测。

    朱允熥坐在一旁,听朱元璋考较于成龙,皆论及一些治国理念,逢问必答,于成龙的一些廉政观点也让朱元璋眼前一亮。

    基本考较完以后,朱元璋就先让于成龙出去等候消息,待有定论后,再行安顿。

    “不知道皇爷爷觉得这于北溟怎么样?”

    “确实有辅国之才,此人让我想起来了昔日的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不过这人为何三次未中举,不应该的……”

    “或许是时运不济,才三次不举,那皇爷爷,你准备启用他做何官职?”

    “京官还不够资历,还需要从一县县令做起。”

    朱元璋翻阅前日的奏折,找到其中一封。

    “这于成龙,就让他去溧水县任知县吧。”

    应天府下辖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共八县。

    而近期溧阳县出现盗贼团伙,夜间行盗数十户,百姓苦之,溧阳县知县又因为办事不力导致盗贼团伙更加猖狂。

    不得已,溧阳有百姓前往应天府,敲响午门外特设的“鸣冤鼓”,直接惊动了朱元璋。

    原来的溧水县知县被撤掉后,朱元璋正不知该派遣何人去溧水县,这于成龙就被朱允熥送过来了。

    “溧水县盗贼……”

    朱允熥倒是不担心于成龙的本事,作为曾经的两江总督,小小知县应该是手到擒来。

    这也是朱元璋对于成龙的考验。

    待溧水县盗贼问题解决后,再升任他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