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国运皇孙,从海外归来 » 第22章 丘,姚,张 永乐大帝也想在北平种土豆

第22章 丘,姚,张 永乐大帝也想在北平种土豆

    “客来面生,当主人过失,是该介绍,是该介绍一下。”

    朱棣挥挥手,站在C位的和尚出列,对朱允熥三人笑了笑:

    “贫僧法号道衍,跟随燕王多年,平日里吃斋念佛惯了,在北平大庆寿寺做主持,传授佛法。”

    “原来是道衍大师,幸会幸会。”

    朱允熥颇为热情,主动握着姚广孝的手,让朱棣的嘴角抽搐了一下。

    而姚广孝不动声色地抽出自己的手,与朱允熥拉开了一点距离。

    嘿,你这和尚?

    朱允熥悻悻一笑,也不在意。

    而练子宁半眯着眼睛盯着姚广孝看,总感觉这和尚,他在哪里见过,却一时半会儿记不起来。

    那秦良玉见姚广孝,也是眉头紧皱,又碍于场合,开不了口。

    “那这位呢?”

    朱允熥望着右数那位虎背熊腰的中年胡茬男人。

    不等朱棣介绍,男人自己拱手一拜:

    “见过允熥殿下,在下丘福,濠州人。”

    寥寥几句后,丘福后退,不再多说一句。

    “四叔麾下有如此好汉,允熥羡慕啊。”

    朱允熥点点头。

    丘福确实是一员猛将,随朱棣参与靖难,身经百战,屡次担任前锋,胜多败少,乃是永乐名将。

    再看第三人,也不愿自我介绍,更是寡言少语。

    “他叫张玉,平日里就不爱说话,允熥你也别介意。”

    朱棣替张玉说完,朱允熥颔首,也称张玉有才,结果张玉本人两边脸颊微红。

    这一幕被朱允熥见到,有些诧异。

    哎呦,这张玉还禁不起夸哩。

    日后的容国公张玉,朱棣称帝后被称为“靖难第一功”,就是死的太早,不过让朱允熥印象更深刻的是张玉的儿子张辅,四朝元老的存在。

    丘,姚,张。

    一文两武。

    朱允熥倒也不羡煞朱棣的配置,毕竟自己也有石达开,秦良玉,于成龙,铁铉,练子宁等配置。

    若真要比较,也是不分上下的。

    随后朱允熥也简单介绍了秦良玉,而练子宁无需介绍,在场几人都认识。

    朱棣将朱允熥请到酒桌旁,几人围坐,开始饮酒吃肉。

    “允熥啊,你现在吃的这些羊肉,可都是北疆那边放养的牧种,我这次回应天府,就顺道带了几整只羊,炭烤的,清蒸的,味道都能做好。”

    朱棣熟练使用小匕,轻松隔开羊腿上的一整块瘦肉,放在朱允熥的瓷碗里。

    朱允熥品尝后,也是竖起拇指:

    “这水煮清蒸后,真是肉质紧实,四叔招待有心了。”

    酒过三巡之后,朱棣将小匕放下,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旁边的朱允熥,朝姚广孝点了点头。

    正所谓,看人下菜碟儿,朱棣待人之道,因人而异。

    朱棣这次宴请,自然是有求朱允熥。

    而秦良玉用胳膊肘怼了怼朱允熥,朝朱允熥使了一个眼神,朱允熥会意,便起身询问朱棣:

    “侄儿从海归之前就与四叔交际不深,这件事情一直是个遗憾,所以今日四叔能给侄儿交往的机会,侄儿很是高兴。”

    “但是既然客随主入,四叔这次宴请侄儿,必然有事,不如说明一二,看看侄儿有没有能帮上忙的?”

    朱棣没想到朱允熥开门见山,不过这样也好,正好顺势下坡,说明想法。

    “其实嘛,你四叔我这次邀请大侄子来,确实是有一些小事。”

    “但请直说,若是侄儿能够办到,自然愿意倾力相助。”

    “好!就等大侄子这句话!”

    朱棣打了一个酒嗝,浪荡地笑道:

    “我听说大侄子在海外带回来不少稀奇古怪的农作物,当时还分享给了陛下和各路王公大臣,有这回事吗?”

    朱允熥一听,免不了多看了朱棣几眼。

    “确实有这回事。”

    “那大侄子,我听说你那些农作物里面,有一个叫土豆的东西,那个土豆现在侄子手里还有么?”

    “昂,你说的土豆是马铃薯吧,侄儿这里确实还有不少马铃薯。”

    “那允熥大侄子,你能不能将剩下的土豆和土豆种子全部卖给四叔我啊。实不相瞒,北平往北,边疆苦寒,四叔想着将这些土豆种子拿回去,试着垦田种植,若是能够丰收,也好解决边境缺粮之苦。”

    朱棣一听,眼前一亮,有些急不可耐。

    当时朱允熥在朝会上进献海外农作物的时候,朱棣正巧那天没有上朝。

    他也是事后听说了这些农作物。

    当时朝会剩下不少土豆派,朱元璋便将它们分发给在京的其他皇子,让他们也尝一尝海外美食。

    当时秦王朱樉,晋王朱棡他们对土豆派还不屑一顾呢。

    只有朱棣品尝了土豆派,当时就征服了永乐大帝。

    自此,这位永乐大帝茶不思,饭不想,就想再吃一口刚出炉的土豆派。

    次日还征求朱元璋,询问土豆的下落。

    朱元璋见这四儿子这种模样,还把朱允熥的其他农作物讲给朱棣听,但是朱棣只对土豆敢兴趣。

    而且朱棣听说这(土豆)马铃薯的种植范围极其广袤,大明朝的西南、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皆可种植。

    而且土豆产量高,适应环境条件强。

    朱棣自然打起了种植土豆的主意,姚广孝随即出谋划策,让朱棣宴请朱允熥,寄希望从朱允熥这里买一些土豆种子回来。

    朱允熥听完,有些想笑。

    “若是四叔所做之事,有益于我大明朝发展,那侄儿为何要反对呢,不过侄儿提醒一下四叔,其实买回一些土豆就行,土豆种子就不用买了,多此一举。”

    唔?

    “可是不用种子,怎么种植土豆,莫非允熥大侄子在诓四叔?”

    朱棣略皱眉心,感觉奇怪。

    “哪能呢?听侄儿细细解释。”

    “通常啊,我们用土豆种子播种的话,这土豆与土豆之间的生长状态,其实会相差过大,而且产量也会比较低,所以不建议用种子直接种植。”

    朱棣听的更加迷糊。

    “像土豆这种农作物,侄儿观察过海外的那些农户,一般都是用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种植。”

    “不知大侄子,这无性繁殖是何物?”

    “无性繁殖啊,其实就是把土豆按芽切成块茎,之后把切成的块茎种植到土里,这样的种植可比种子快捷多了,而且产量能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