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我不能白重生啊 » 121.直营还是加盟?

121.直营还是加盟?

    罗敬言当晚也没回家,和季建松在宾馆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在姜灵筠家吃了个早餐,三人就开车前往热河了。

    三个人都是学生,周一还要上课,从热河到石家庄车程七个小时,他们得赶在天黑之前回去,不然夜路还是不太安全。

    刘学文家住世纪城,这时候的世纪城还没有后来那么有名,而且在住的只有一期,二期去年年才开始建设。

    昨天接到孙立辉电话的刘学文,此刻正在家里等待。

    对于孙局这个大学生亲戚,他还真的是有些好奇。

    他自己今年三十三岁,三十三岁的正科级干部,而且是从一名基层公务员一点一点爬上来的。虽说家里有些背景,但也和他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分不开。

    家里有背景的多了去了,但烂泥扶不上墙的也比比皆是。

    但优秀如他,20岁时候的自己也不过是比别人努力一点,优秀一点,但也还是青涩懵懂的年纪。

    可是人家的20岁呢?

    竟然是一家教育科技公司的老总了,而且这次找到自己竟然是为了跨区域开分校,那就证明这个公司做的还很大。

    其实他不知道,罗敬言的公司到目前为止,满打满算也才成立半年而已。

    大倒谈不上,但干教培的,只要获客和耗课做的好,利润空间都大的很,尤其是在教培行业爆发式增长的2010年前后。

    如果是一般人,他大概会找个茶馆,约在那里见面,如果没什么可谈的,大概客气客气也就不会再联系。

    不过既然是老领导的亲戚,再加上他对罗敬言也比较好奇,还是选择了在家里见面,这样既有对老领导的尊重,也能够让彼此了解的更加深入一些。

    九点钟左右的时候,罗敬言把车停在了附近的停车场,三人步行向着世纪城小区走去。

    他之所以没把车开到楼下,实在是因为没处下脚,这时候的热河,到处都是这种正在施工的小区,也是没什么办法。

    走在路上,他拨通了刘学文的电话。

    “刘科长,您好,我是罗敬言……对,是孙立辉副局长介绍我过来的……您不用客气,我们自己过去就好……好的,一会儿见!”

    罗敬言走在前面,将手中拎着的东西交到身后的季建松手中,抬手按响门铃。

    开门的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

    虽然不是很英俊,但眼神很犀利,整个人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是那种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才有的气质。

    开门的刘学文自然也注意到了罗敬言,如果单从长相来说,季建松比罗敬言要更帅气一点,更遑论海棠花姜灵筠了。

    但刘学文最先注意到的还是罗敬言,因为这个脸有些黑,面部线条还有些稚嫩的大学生,有着一双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眼睛,而他的眼神中,有一种难以掩饰的沧桑。

    其实按理说罗敬言重生前也才不到三十岁,不应该有这种沉稳而又略显沧桑的眼神,不过似乎是重生的原因,一下子倒退十年,这种“小号”的沧海变桑田,自然而然就给了他这种气质。

    率先开口的还是罗敬言。

    “刘科长,您好,我是罗敬言,这两位是我的女朋友姜灵筠和同学季建松,您叫我敬言就好!”说着话,他礼貌的伸出手。

    而且他还怕对方不知怎么称呼自己,主动给出了引导。

    刘学文见罗敬言开口,确实想了一下该怎么称呼对方,罗总?罗校长?还是罗同学?因为这些称呼对应上他现在的年龄和身份,怎么叫都有些怪怪的。

    罗敬言的举动,让他避免了这种尴尬,他自然是满心欢喜!

    “你们好,快请进!”

    两人的心理活动看似很复杂,实际上都在转念间完成,站在罗敬言身后的姜灵筠和季建松并没有察觉到这种高手过招的气氛。

    罗敬言示意季建松将东西放在走廊一边。

    刘学文扫了一眼,一个普普通通的麻布手提袋,外加两箱牛肉干。

    他不动声色的回道沙发旁,将茶具拿出,开始熟练的泡茶,顺便招呼罗敬言等人坐下。

    罗敬言进屋之后才知道为什么是刘学文开门了,因为此刻家里就只有他一人。

    他从孙二舅那里已经知道,刘学文是有爱人的,不过这种事情,双方不熟,也不好随意打听。

    倒是不谙世事的季建松左右看了两眼,目光中有疑问之色闪过。

    似乎是注意到了季建松的反应,刘学文边沏茶边解释。

    “我爱人是附属医院的医生,今天值班,所以不在家!”

    听到刘学文这样说,罗敬言微微一笑,对于刘学文的好感又添一丝。

    主动解释爱人的人有两种。

    第一种是夫妻恩爱,举案齐眉,这样的家庭民主和谐,沟通起来比较方便。

    第二种是女强男弱,女人不在家的时候,男人为了凸显自己的地位,会主动介绍妻子,但说话的时候,语气当中会有一种佯装的“底气”。

    这种人通常不是很好沟通,因为他们的性格当中多半会有些没有主见,换句话讲,和这种人共事会有些——墨迹。

    刘学文属于前者,因为他在说起妻子的时候脸上有种难掩的幸福之色。

    和陌生人沟通的时候,这些细节都要特别注意,因为这决定着后续沟通方式的确定,还是很有学问的。

    经过刚刚的观察和在孙立辉那里的了解,罗敬言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与对方沟通了。

    “刘科长,鉴于我二舅的关系,我冒昧称呼您一声刘哥吧!”

    见刘学文面部表情柔和,并无不喜,他继续开口。

    “刘哥,您也知道我们今天来的理由,就是想在热河开一家分校,教培机构的事,您比我明白,所以想请您给指导指导!”理由很直接,但话说的很谦虚。

    刘学文暗自点头,这个小伙子做事丝毫不拖泥带水,而且礼仪上又很合乎规矩,确实不是一般的大学生。

    “哈哈!敬言你太客气了,哪里谈得上指导?你是老领导介绍过来的,而且咱们做教育的,本身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方面,咱们的初衷都是一样的。”

    “不过我这边确实是有一个疑问,如果在这边开分校,你有没有想过具体的办学形式?”

    罗敬言听到对方的问题,顿时想起了自己“挖”曹铮的时候,两人进行过的那番讨论。

    讨论的内容是,直营还是加盟?

    当时罗敬言提出收购,也就是曲线救国,等到在当地站稳脚跟,再进行直营改造

    但曹铮当时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她觉得,这其中涉及到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冲突,如果只是为了节省成本和加快推进速度,不建议那样做,毕竟,增肥容易减肥难。

    在这件事发生之后,罗敬言是比较倾向于曹铮的意见的,但此刻刘学文既然提出这样的疑问,想必对方应该有话要说,因此,他也乐得听听其他声音。

    “刘哥觉得什么办学形式比较好呢?”

    “对于教培机构的办学形式我了解的并不是特别多,但对于当地的教育水平和层次还是有一定的研究的。”

    “我们这边教育水平和层次相对来讲比较落后的,这个从生源结构来讲就可见一斑。除了卉源中学和热河一中外,其他学校在全省范围内,不夸张的讲,没有任何竞争力。”

    “而且生源流失十分严重,每年的尖子生都被衡水的几所中学收入囊中,第二梯队很多也选择了唐山等地。”

    “由此而产生的影响是,目前热河教培市场十分萎靡。即便有一些教培机构,也属于小打小闹。”

    “所以对你们这种跨区域办学的机构来讲,入驻的竞争要小很多。”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这种市场引发了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就是师资。”

    “这里不比石家庄,那边一个师大就能撑起一片天,而我们这边,只有一所民族师范学院,而且是刚刚由专科升入本科。”

    “985,211就更不要想了,除了少数人愿意为了建设家乡出工出力,大部分还是愿意去一二线城市打拼的。即便不能去一二线城市,热河周边的秦皇岛和廊坊也是不错的选择。”

    “所以,如果真的要在这里办学,我必须要先给你泼一盆冷水,你要做好心理预期。”

    “回归原来的话题,你我都希望能为家乡教育做一点贡献,但这种贡献要建立在思想基础之上,靠情怀是很难奏效的。”

    “如果你是新东方或者学而思这种已经享誉全国的机构,那完全可以由着性子来,但目前来看,你们还达不到。”

    “所以,我的建议是,这里先选择加盟,把精力集中在其他市场,等其他市场做大以后,再重新改造。这一点你可以参考热河的中公和华图,他们都是代理商在运营。”

    罗敬言听着刘学文的分析,一直在点头。

    这就是细节了,他这个重生者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只了解大方向,而不精通细节。

    如果今天这个问题放在十年后,那么不需要任何犹豫,因为市场需求已经到了那个程度,而且大学生也不像现在这么值钱,那时候985,211的师资也不会像现在一样紧缺。

    甚至十年后,这里只需要设立一个办事处就可以,什么问题,网校就可以解决!

    可惜现在是2011,那么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刘哥,本来我这次回来还想着直接把场地租下来,现在看来,我还真的需要回去好好思考一番!”

    “既然如此,那我们也就不再逗留了,我准备先回去思考一下,到底是加盟还是直营?下周我回来,再和您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