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相父诸葛亮:开局坦白现代留学 » 第四十九章 建兴元年的总结和展望

第四十九章 建兴元年的总结和展望

    天空中飘着细碎的雪花,一片静谧的氛围笼罩着皇宫。

    昏暗的月光从云层中透出,穿过窗棂,照射在刘禅面前。

    刘禅面前,摊开了一个日记本,写下了一行标题:

    建兴元年的总结和展望。

    说是建兴元年的总结,但也主要是从六月到现在,半年罢了。

    从六月留学归来,到现在十二月,刘禅回到炎汉,已经过去了半年的时光。

    打开日记本的第一页,看着上面记载,刘禅拔剑将污蔑相父的李邈吓的晕厥。回想起当时看到李邈污蔑相父的奏章,都已恍若隔世。

    也不知道李邈的伤,现在养好了没有。

    刘禅挠了挠头,在某种程度上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李邈如今的结局,可是要比历史上好得多。

    历史上的李邈,虽然没有在建兴元年,被刘禅刺下这一剑。但等相父去世之后,上书斥责相父,可是被刘禅拖出去斩了头颅的。

    往后翻,向相父坦白未来留学后:

    与相父一起“安居平五路”,给北方曹魏的皇帝写小作文揭发司马懿的狼子野心;

    与相父一起利用锦江蜀锦纺织工场、黑红榜、蜀锦纺织协会等萝卜大棒,将蜀中的一众豪族压制;

    与相父一起和东吴孙权斡旋,最终达成了炎汉于江东的同盟,一同对付北方的曹魏。又扫除了南方蛮族的外援,并且争取到了购买粮食和铁器的机会。

    一切的事情,都按照在原本的历史发展。唯一一点比历史上炎汉做得更加优秀的事情,就是从未来留学归来的刘禅,只用了半年的时间。

    刘禅复盘完了这些事情之后,长出了一口气,做到这些内容,就说明在未来留学的成绩,是勉强合格的。

    明年来说,依旧是以相父诸葛亮的意见为主:

    南征孟获,凝聚国力,北伐中原!

    从刘禅看来,至少在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前,相父诸葛亮的规划和决策,或许在小的地方,还能够进行完善,但是在大的方面,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这些,可能还不够……

    刘禅想了想,将笔记本翻到了后面的部分,找到了齿轮和蒸汽的标志,对于从未来留学归来的刘禅来说,这些才是加分项。

    小花楼木织机、水力缫丝机……

    刘禅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一系列关键字,并用直线将这些关键字连接在了一起。

    技术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刘禅经历过科技爆炸,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当然知道,什么是第一生产力。

    短短半年,能够量产出小花楼木织机,并且将第一代水力缫丝机研制出来,刘禅对技术发展的这个结果,已经是非常满意了。

    刘禅将这些关键词圈了起来,并且标注上了“轻工业”三个字。从生产的门类来看,小花楼木织机和水力缫丝机,都是属于“轻工业”门类中的。

    关系百姓的日常生活,但对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帮助有限。

    刘禅当然记得,在和相父诸葛亮坦白留学之后,说出要将炎汉的军工,实现跨时代发展的豪言壮语。

    这半年来,炎汉技术的积累,已经有一些了,下一步,便是要尝试着发展一些“重工业”,乃至是“军事工业”,直到能够形成“武器的代差为止”。

    说到技术,就离不开人才。刘禅可以将一些关键的技术,通过画图纸,建模型的方式,教给炎汉的人们。

    但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还需要更多的人才,解决那些没有那么“关键”的问题。

    马谡、蒲元、赵云……

    刘禅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一系列人名。

    马谡自从相父诸葛亮推荐马谡到身边之后,从无到有建立炎汉资产管理委员会。建设了蜀锦纺织工场、织机制造工场、水力缫丝厂……作为这些生产力发展一线的指挥官,马谡做得的确不错。

    这些事情,对于“难当大任”的马谡来说,可能是最适合的职位了吧。

    不过,距离马谡失街亭还有xx年,警钟长鸣!

    刘禅在最后,画了一个浓重的叹号,表达着他心中激烈的情绪。

    至于蒲元,不愧是刘禅在未来留学时候,最看好的技术负责人,从接手水力缫丝厂的设计,短短几十天之内,就建设完成。

    这位技术大佬,可能是“武器代差计划”中,最重要的技术领导者了。

    子龙叔吗,今后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尽量在后方教练新兵吧,少上战场,这样也许能够多陪子龙叔两年。

    还有诸葛乔,这孩子从布庄里面一边儿做账房,一边儿抱着《货币银行学》啃,不时还给咱写学习心得。

    不愧是诸葛家的人,令人羡慕的智商啊……

    刘禅写下了一个个名字,并在每一个名字后面,都附上了一堆碎碎念。

    除了技术之外,人才也是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蜀锦纺织工场、纺织工场聚集、蜀锦织造城……

    刘禅将这些关键词写在了一张纸上,并用一条横线将他们连接在了一起。

    兴建工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技术的革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作为结果,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刘禅清楚的明白,能够形成“武器代差”,固然需要制作出火枪和火炮的技术。

    但同样十分重要的是,炎汉要有适合军工产业发展的综合实力。

    而生产关系的调整,大批的自由工人,是军工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

    大批农民脱离土地,成为了工人,这个事情,在某种程度上说,比第一台小花楼木织机、第一台水力缫丝厂,还更有历史意义。

    今年的大批农民离开土地,成为工场的工人,是在秋收之后发生的事情,吸引这些农闲时候的农民进入工业,并不耽误农业的种植。

    同时又用生产出来的产品蜀锦,从江东地区换来了大量的粮食和蜀锦。

    等到明年春耕的时候,这些农民至少要有多少返回土地,如何进行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平衡,这也是一个需要应对的问题啊。

    刘禅挠了挠头,这个问题,越想越是复杂……

    就在此时,刘禅背后传来了轻柔的脚步声音。

    “陛下,当心着凉。”

    张星彩行手轻脚地从背后走来,将一件蜀锦织成的披肩搭在了刘禅背后。

    刘禅反手想要抱住张星彩,却忽然发现,张星彩的手臂上裸露在外,散发出丝丝寒意。

    “回吧。”

    刘禅站起身,甩了甩脑海中杂乱的思绪,转过身将张星彩公主抱起。

    走向了寝宫之中,走向了那张温暖的大床。

    寝宫之中,炉火烧的正旺,驱赶着冬日的寒意,似乎又回到了穿暖花开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