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棉花开了 » 第五十七章 好事连连1

第五十七章 好事连连1

    小文打开信封,抽出里面的信纸,带出了三张崭新的十元钱。在场的众人都倒吸一口气。

    这是什么情况,给娃娃们寄钱?

    小文把钱放在一边,先念信。

    赵振国在信里稍带介绍了一下自己部队的情况。除了说起出去了以后,才知道知识有多重要外,就是让大家要多努力,好好学习。更多的笔墨着重于表扬棉棉做的那些好吃的山货和柿饼。尤其是糖水。他和战友们只分到一人一小杯,其余一大半全被领导没收了。柿饼那是更惨,他一口都没吃上。山货也被他们那群土匪战友给瓜分了等等。说的那个叫凄惨可怜。把读信的、听信的人逗的哈哈大笑。

    最后,在信的末尾,赵振国问棉棉做的糖水和柿饼还有没,他们那里有人想再买两坛糖水。给了三十元钱。他自己是想尝尝柿饼是啥味道。

    随信捎了三十元。

    大家这才知道,敢情,那三十元钱就是为了买两坛糖水。

    大家不约而同的想,这谁家的,也太败家了,一口吃的而已。

    一屋子人都看向棉棉。

    满眼都是问号:什么时候糖水那么值钱了?那糖水有那么好喝吗?

    见棉棉看着何月香和赵安国。

    又都转头去看何月香和赵安国。

    赵勇看赵安国没啥反应,叫了声:“老二?”

    赵安国这才回过神来忙说:“前次那个郑红旗过来的时候,把那柿饼一次给弄完了,一点都没给留。山货还有,我炒了就给老三寄过去。糖水吗?”

    赵安国看了眼棉棉。

    赵安国也觉得奇怪,那就是小娃喝的,除了给赵振国寄的那小坛外,棉棉宝贵着呢。

    “我没留意,我也没尝过,都是棉棉、小文和小武他们仨弄着”。

    小武想起上次分坛时,棉棉给他尝的那一口。

    咦,那滋味……

    想起来,小武还觉得咧牙呢!

    “那人的嘴巴坏了吧?那糖水棉棉做坏了,难喝的很。”

    棉棉没想到小武会冒出这么一句,心道,你个土包子,姐那是葡萄酒好不好?

    做坏了,大家都愣了。

    小武接着说:“我说坏了,棉棉还说好着呢!还放在锅里蒸,来回折腾。”

    棉棉气的,你个不识货的。

    说了声:“尝尝”

    下炕取了一小坛出来,倒在盆里,升了火温了酒。

    也不要别人帮忙。

    大家看着棉棉忙活着,对于传说中的糖水那是无比的期待。

    一会儿功夫,掀开锅盖,大家就闻到了一丝丝甜甜的酒香气。

    大家都愣住了,这哪是甜水啊,这是酒香啊。

    等拿碗尝了尝后。大家不约而同的吧哒着嘴。

    赵勇、赵安国、赵兴国百分百的肯定这就是酒啊。

    何月香她们女人也是恍然大悟。

    “这和咱家自己做的醪糟一样,想来是果子发酵变成酒了。棉棉你放的时间太长了,应该当时喝,那会功夫没劲,应该很甜。”

    只能说是何月香一语道破真谛了。

    赵勇看着棉棉问:“棉棉告诉爷你这还有多少?”

    棉棉看看小文。意思是问小文。

    小文和小武当初和棉棉一起捣腾的这个糖水。

    小文想了想,起初是一个大瓦缸。后来去渣的时候分蒸都装到小坛子里了。当时装了有一、二……九坛,给小叔寄了一坛,今天开了一坛。

    “应该还有七坛,对吧,棉棉?。”

    棉棉刚才也在算着。觉得差不多就是,点了点头。

    “那就给你小叔再卖几坛好不?”

    赵勇和孙女商量。

    棉棉笑眯眯的点头。葡萄原本就是小叔带自家采的,酿好了原本就有小叔的份,给小叔肯定不要钱,但是旁的人要买,小叔又把钱寄了回来,那就收着呗,谁还嫌钱多呀!外面的事,小叔那个人精可比她聪明多了。不该收的他是绝对不会收的。

    拿起桌上放着的三张钱,递给了赵勇一张十元,递给奶二十元。

    “爷、奶”

    小手指着坛子,一挥。

    小文在一旁自动翻译:“这个钱给爷爷和奶奶,酒给小叔。”

    大家又都被棉棉的大手笔给震住了。

    赵勇欣慰极了:“用不了这么多,柿饼没有了就算了。这个糖水给寄了两坛子就行。山货,老二你这边这几天抽空就炒一些,老三不是还稀罕你那泡菜么,你再给他弄点。明天我给你弄几个小坛坛过来。尽快给老三寄过去。年前就算吃不到,说不定过年的时候老三就能吃上了。”

    赵勇的一颗慈父心全跑到赵振国这老三身上去了。

    甩甩手里的十元钱,要还给棉棉:“这个你小叔给你的,你拿着。”

    老太太也把手里的钱往回塞。

    棉棉拉着小文。

    小文按住了自家爷奶的手。

    “你们就快拿上吧。我们现在自己已经能挣钱了。”

    棉棉和小武在一旁点头。

    赵安国在一旁也劝着自家爹娘拿上。

    实在推辞不过,老俩口这才把钱装身上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居然是一连串的好天气。

    经过两日里坐骡车以后,棉棉他们调整了方案,不再等着坐骡车了。

    赵安国知道后,问起:“小文,你几个为啥不坐车了,要走着去?”

    小文说了:“前两天还行,昨天开始集上的人多的很,去的也早了,坐骡车去了有点晚,占不了好的位置。再说了,坐车不如走去暖和。”

    赵安国想了想,也是。如果只是单纯的逛集,坐骡车的时间去还行,但是对于这几天做生意来说,越往后,集开的越早,再坐车确实稍显晚了点。

    早上早早的吃过饭,赵安国或者赵兴国不忙的时候也会跟着娃娃们走到集上去。帮着盯一会,或者给自家添一些过年用的东西。

    走路的时间就要灵活很多,的确能够提早一些到集上。

    随着距离过年的日子的推进,来集上的人越来越多,位置越来越不好找,必须要趁早才能行。

    小文几个都是农村娃娃,走路是最寻常不过的事了。只是棉棉人还小,皮肤能娇气些,一天下来的功夫就走的脚都磨出泡了。

    晚上棉棉泡过脚后,咬着牙,让何月香把泡挑了。把何月香看的心疼不已,劝道:“棉棉,要不,从明天早上起,让你哥先去占位子去,你后面坐骡车在过去就行了。”

    小文和小武举双手赞同:“棉棉,就是的,你后面坐骡车过来就行了,你看脚都打泡了,明天肯定更疼。”

    棉棉不愿意,走走路刚好锻炼一下自己的小身板。

    第二天咬牙继续走路。如此,慢慢的坚持下来,渐渐的也就好了许多。

    吸取了受冻的教训,现在棉棉每日里把自己包的像粽子,从头到脚那是全副武装。

    虽然有点碍事,但是受冻面要小的多了。

    把帽子,围巾、筒袖还有赵安国的旧棉袄拿给小文和小武,让小文和小武穿戴上,小文和小武嫌麻烦:“不用穿那么多,哥不冷。”刚子和强子也是一样的,只是俩字,不穿。

    尤其是强子,看到棉棉包的那个样子,跳着脚笑话棉棉:“棉棉,你看你穿的像狗熊一样!”

    被小文和小武拉出去教训了一顿,回来后对着棉棉一个劲的傻笑:“棉棉,你是小女孩子,要多穿一点,可别冻着了。”

    还伸出手去,讨好的替棉棉把头上的围巾正了正。

    其实棉棉知道,不说刚子和强子,就小文和小武那是比自己还要惨,手掌早就冻的红的像粑粑馍,手指头肿的像水萝卜,脚也好不到哪去。晚上躺热炕上的时候,钻心的痒,恨不得让人剁了它。棉棉没少听见他俩嘀咕“痒死了,痒死了!恨不得拿刀割了!”

    也没少见他俩痒的睡不着,爬起来狠命的挠痒痒。

    当然了棉棉也一样痒,只是没有他们那么严重。

    大家能采取的措施只能是:用烧的滚烫的热水泡脚,这样才能缓解一下,好一些。

    还有一点,让棉棉比较满意的,那就是棉棉的脸和耳朵没有冻。

    但是小文、小武、刚子和强子的脸都冻的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了。耳朵看着更恐怖一些。

    这就是注意了和没注意的差别。

    乡里来赶集办年货的人是一天比一天多,后来都成了人挨人、人挤人了。啥东西都卖的特别的快。东西好象不要钱一样,啥东西人都抢着买。

    棉棉的对联生意后来也面临着这情况。

    一天下来,几个人忙的吃都顾不上。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

    再后来,村里已经不上工了,赵安国和赵兴国都去给自家孩子帮忙去了,没办法,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可惜,只是搭了两天的手就结束了。

    为啥呀?春联卖完了!

    原本,棉棉以为要卖到三十的对子才有可能卖完,搞不好还有剩余的的对子,

    没想到离过年还有一个礼拜的时候,就只剩下了五幅大的,其它的都已经卖完了。这可正是能卖春联的时候,关键时候掉了链子,把小文和小武懊恼的,这要少挣多少钱啊!

    到处找红纸,想要再写一些,而供销社里面的红纸了早都卖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