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反正 » 第二十章 陕地之议

第二十章 陕地之议

    “陛下,思虑周全,臣不及也。”

    毕自严谦虚赞叹道。

    “不必称赞。”

    朱由检伸手压下毕自严接下来的话,他明白这种话其实都只是说说而已,两人都未必会当真。

    “爱卿刚才所说钱粮、工匠之事,朕有一个想法,请爱卿为我参详。”

    “陛下请讲。”

    朱由检正色道:“自古有灾,朝廷皆由朝廷出钱,以工代赈,却从未考虑民间力量,朕以为此法有谬。

    今朝廷工匠不足,就算是一股脑派去陕西,也难成什么大事。

    故,朕欲在明岁之时,废除匠籍,提升匠人地位,同时改以工代赈之法,发布责任承包制,以朝廷官员、工匠为监督,将各种工程交由民间操办。”

    “陛下此法……”

    毕自严闭眼微思,竟然觉得办法不错。

    皇帝很有想法啊!

    “陛下此法倒是不错,只是具体该如何运行?”

    毕自严起身拱手请教。

    “嗯,”朱由检十分满意他的态度,有这种态度才能做好事情嘛。

    于是他又道:“卿去陕地之后,当纠集陕地乡绅,召开会议,发布工程指令,命各家承包。

    今陕地大旱,工价必然低廉,爱卿需酌情考虑工程价格,将工程发卖至个人手中。

    只是,在此之前,集会乡绅必须缴纳保证金才能竞争。”

    朱由检想了想,接着说道:“此外,爱卿还需设定条例,保障百姓饭食以及居住。

    另,人员集结,卫生防疫也不可放松。

    ……”

    朱由检陆陆续续说出二十余条注意事项。

    “陛下大才!”

    毕自严听完直接拜首。

    他此时的心思十分奇怪。

    皇帝的办法的确十分不错,非常具有可行性。

    商人逐利,只要工程价格合适,则必然会有人承包工程。

    此举还可为朝廷省下大批钱财以及人力、物力,而且还能很大程度上杜绝百官上下伸手,确保赈灾银两能顺利落到实处,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此法几乎等于是另辟蹊径,将许多原本属于朝廷的压力直接转嫁于民间乡绅、商贾。

    与开中法类似,但大有不同,且更加具体,也更加可行。

    可百官们会答应吗?

    毕自严紧了紧怀中的奏折,上面是他写的准备向皇帝提出的关于改善朝廷财政的措施。

    他觉得百官们不会答应这种办法。

    可如此善政都不能施行,那自己提出这些措施。

    “陛下,”毕自严有些羞愧问道:“此法是否与外朝百官商议?”

    “嗯,”朱由检奇怪的看了他一眼,摇摇头,笑道:“先不急,此事朕还没说完。

    有关监察一事,卿有什么想法吗?”

    “臣以为当以工部为主,户部为辅,派官员监督民间。同时,朝廷当给予乡绅利益,以求协助。”

    毕自严缓缓道。

    “嗯?”朱由检一愣,道:“卿所言当真?”

    “臣…”毕自严犹豫道:“臣有愧!”

    他今年五十有八,青年做官,久历地方,自然知道那些地方乡绅是什么货色。

    陕地大旱,他们不趁着此时机会敲骨吸髓,兼并土地,就已经算是大大的好人了。而若是有人突发善心,肯施点粥,那就是菩萨一般的人物。

    可世间又有几人能如此善良呢?

    陕地乡绅若都是好人,那陕地官员关于救灾的奏折根本不会上呈至朝廷。

    可不依靠百官乡绅又能依靠谁呢?

    毕自严不知。

    “爱卿有此心,朕心甚慰。”

    看着一脸愧疚的毕自严,朱由检叹道:“只是如今阉党未除,朝廷尚未稳定,谁又能保证阉党之人不会借机潜伏其中,派官员上下伸手贪污腐败呢?

    如此,则陕地危矣。”

    这话是给毕自严的一个理由,让他同意自己的后续安排。

    朱由检笑道:“陕地之事有锦衣卫与东厂随行,只是监察民间之事却不是由厂卫进行。”

    “那…”

    毕自严不解,在百官不可信的情况下,除了厂卫,陛下还能信任谁?

    “监督民间之责当由宗室任责。”

    朱由检道:“朕早前已下令,命各地宗藩将各地不入录碟的宗室送来京城,由京城来安排活路。

    如今,陆续到京师的宗室之人已近五万,这些人当够助朝廷监察陕西工事。”

    “陛下…”

    毕自严瞬间懂了:“宗室监察工程进度,朝廷工匠监督工程质量,官员监察宗室与工匠,以防贪污腐败。

    陛下大才!

    只是若是……”

    剩下的话,毕自严没有说出口。

    如果什么问题皇帝都考虑到了,那自己又有什么用?

    “臣此去陕西,自当尽心协调乡绅与百姓、商贾,以助陛下安定地方。”

    呃~

    你想多了,朱由检古怪的看了他一眼,想着他不会真的不明白自己的心思吧。

    但是没办法,目前能想到的能够担此重任的只有他和韩爌,韩爌那边还不知道是什么态度呢。

    东林党人朱由检另有重用,暂时还不能安排前往地方。

    摇摇头,朱由检还是多说了几句:“毕爱卿此去陕西,总督救灾事宜,当只受朕节制。

    孙元化将作为卿之副手,在陕地招募当地百姓,组建军队。

    军队会有两支,一支负责在工地之间维系地方稳定,防止生乱,耽误工期。

    一支则为地方军,坐镇陕西,以防有心之人叛乱。

    另外还有兴修水利、安排播种、兴建工事等诸多事宜,如今国事艰难,朝廷官员多不能够任事,故朕此次只打算让卿带些副手过去。

    监察宗室一事,就由卿与厂卫共同任职。”

    “臣…”毕自严稍有犹豫,但还是直直拜首,道:“臣领旨,必不负陛下所托。”

    “很好,”朱由检点头,开始封赏:“此次救灾,朕就命卿为钦差,总督陕西事宜,赐王命旗牌、尚方宝剑,若事有阻碍,可先斩后奏!”

    朱由检声音掷地有声,接着道:“此外,加封卿为太子少保,入阁,封文华殿大学士,加户部尚书衔。”

    文官的加封颇为麻烦,朱由检决定有朝一日一定要改。

    说完,朱由检看向孙元化。

    孙元化原本是登莱巡抚,可袁可立任登莱巡抚期间,于收难民、复旧土等事颇有成效,而孙元化在任时,却一事无成,朱由检对此颇为不喜,于是就把他给调回来了,暂时安置在徐光启手下,准备日后在启用他。

    现在时间到了。

    孙元化作为徐光启弟子,对火器之事很有研究,朱由检本来就有意开设军工厂,专门生产火器。

    如今陕地贫瘠,工价低廉,地方矿藏又丰富,朱由检觉得此时还真是时候。

    怪不得,自古以来,大灾之年土地兼并之事会愈发盛行。

    实在是那时候的钱,太好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