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反正 » 第二十二章 韩爌

第二十二章 韩爌

    “参见皇上。”

    朱由检正在后宫湖边散心,忽听身边有柔柔声音响起。

    回头看去,是皇嫂张嫣。

    “见过皇嫂,皇嫂请起。”

    朱由检起身回礼,邀请张嫣一起坐下。

    虽然已经见过张嫣几面,可她实在是长得太漂亮了。

    朱由检一阵失神。

    这还是朱由检登基之后第一次见到张嫣。

    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

    这是后宫及前朝都流传的形容张嫣相貌的句子。

    而她,是天启元年,皇室从全国初选的五千名美女中,连过“八关”选出的第一美女。

    只可惜她是嫂子。

    短暂失神后,朱由检回过神,问道:“皇嫂今日怎么有空出来散心?”

    因张嫣实在太过美艳,朱由检乃朱由校弟,两人若是接触太多则必然引起人闲话。

    故而两人平日里都刻意避嫌,很少单独见面。

    “妾身听闻今日皇上于朝会时为百官逼迫,唯恐皇上气大伤身,故前来看看。”

    张嫣声音平静温柔,犹如微风,能安抚人心。

    “朕无事。”

    朱由检略微一想,就想明白张嫣此行来的目的。

    她应该是来道谢的。

    奉圣夫人客巴巴,朱由检听说她被活剐了,足足受了一千多刀才死。

    只是这又怎样呢?两人之间的仇恨朱由检早有所耳闻,客巴巴也是该有此报。

    “皇嫂若是无事,朕……”

    毕竟是嫂子。

    两人眼下虽在众目睽睽之下,但毕竟独处于亭中,朱由检唯恐有风言风语传出。

    张嫣平日居住的慈庆宫,朱由检也从不踏入一步。

    “皇上,妾身今日前来道谢。”

    张嫣平静道:“谢皇上将客巴巴交给妾身,一解妾身心头之恨。”

    “……”

    朱由检摇摇头,没有回话。

    张嫣也知道两人独处不好,于是赶紧命随身宫女端来水酒。

    “妾身敬皇上一杯。”

    说完,她仰头将小杯中酒一饮而尽,对着朱由检轻身一拜,然后就领着宫人回宫了。

    “陛下!”

    一旁有太监凑近,道:“奴婢刚得到一个消息。”

    “嗯…”

    朱由检正盯着小酒杯上的唇印出神,浅浅接话一句:“何事?”

    “陛下……”小太监凑近朱由检耳朵,小声道:“慈庆宫内……”

    “嗯!”

    朱由检立马火冒三丈:“此人何在?”

    “奴婢已将其押解至乾清宫。”

    小太监姓王,是王承恩的义子,朱由检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一般都称呼他为:小耗子。

    “小耗子,通知曹大伴,遣西厂人员进行审问。切记,要将此人千刀万剐!”

    最近还真是多事之秋。

    朱由检拿起石桌上的小酒杯,放在手中看了看,然后扔入了湖中。

    …………

    “陛下,李御史被大汉将军拦下,没有什么事。”

    乾清宫内,朱由检听着王承恩汇报:“百官在陛下走后,也各自起身,散朝回家了。”

    “行,朕知道了。”

    朱由检今天没有心思批阅奏折,于是问起韩爌:“朕听闻韩爌前两日已进京,不知今日他在做何事?

    若其无事,可召进宫中。”

    “陛下,”王承恩正要说这事:“今日早朝,韩师便在宫外等候。下朝时,韩师托人传信入宫,想与陛下会面。”

    “嗯,快传!”

    三角形结构才是最稳定的。

    众所周知,朝堂上是不可能没有党派的,故而朱由检想自己挑选培养党派。

    李标从不结党却办事用心,极有能力,身边也早已汇聚一班人,未来朱由检必定会重用,他可为中立党。

    而东林党给朱由检的印象还不错,朱由检听闻其内部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赃枉法。

    这些也正是朱由检需要的,东林党将是他安排朝堂势力的重要一角。

    而韩爌,是朱由检心中的东林党党魁。

    “老臣参见陛下。”

    韩爌向着朱由检拜首。

    “韩师请起身。”

    韩爌落座之后,朱由检亲切问道:“韩师近来身体可好?京师严寒,当多注意身体保暖。”

    “臣谢陛下关心,臣身子骨还算硬朗,尚能抵住严寒。”

    韩爌微微颔首,随后便从袖口抽出奏章,递向朱由检,道:“臣初闻新君继位,便得起复,此实乃陛下厚爱。

    臣夙夜忧叹,恐有负陛下厚望,故呈策略二十六条,还望陛下观之。”

    “呈上来。”

    朱由检双手接过,翻了翻,发现也就那样,古人总有种桎梏,眼界狭窄,不能看向全世界。

    但朱由检也不会因此而轻慢韩爌,没有现代科技发展他不一样对世界一窍不通吗?科技是一步一步发展的,人的智慧却不是一样。

    人老成精,韩爌效命朝堂多年,自身智慧不容小觑。

    “嗯,韩师针砭时事,乃切实直言。”

    随口夸了一句,朱由检问道:“不知韩师对于朕即位以来所作所为是何看法?”

    “臣…”人老成精,朱由检的漫不经心韩爌一眼就看出来了。

    对此,他有些无奈。

    “臣闻陛下即位之初,便起复孙承宗等人督抚辽地,又夺情起复朱燮元重督西南军务。

    同时,陛下命袁可立新建水师,此事于辽东战场、国事发展都有大用,由此可见陛下于国事胸有成竹。

    只是,”韩爌有些迟疑,却还是直言不讳地说道:“陛下所行皆发中旨,不与内阁及百官商议,长此以往,必将与百官离心离德。

    同时,陛下偏信厂卫,少理朝政,于文德不修,难免有失偏颇。”

    “朕问心无愧。”

    朱由检正气凛然道:“早在即位之初,朕与百官议事,欲勤政爱民、亲贤远佞,可百官却只知互相推诿、相互攻讦,难以成事。

    陕西大旱,奏报传入京中,百官商议月余竟无一点办法,整日只会道‘国库空虚,请陛下开内帑解救。’

    西南军情紧急,张鹤鸣按兵不动,有贻误军机之嫌,朝堂上,百官却对其多有维护。

    如此更不用提辽事。”

    朱由检抬头望天,看到了乾清宫内的房梁。

    “辽事糜烂,唯孙承宗在时,所修军事可为倚仗。其虽有柳河之败,然今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却都与其脱不开干系,其无疑有功于朝廷。

    可自朕起复他以来,朝堂之上却只会攻讦,无一人勇于任事,敢总督辽事。

    韩卿。”朱由检低头看向韩爌,眼神切切,道:“朕非误事,乃百官误国事矣。”

    韩爌一言不发。

    早就听闻皇帝不信任百官,今日之言,方知所言不虚啊。

    “然,魏忠贤势大,朕知朝廷诸多官员乃敢怒不敢言,无处发声。”

    朱由检凛声道:“朕有意处置阉党,此番召韩师入京,便是想由韩师主理此事。

    韩师可任左都御史,赐东阁大学士、紫金光禄大夫,加少师。”

    “臣惶恐,”韩爌急忙道:“臣寸功未立,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韩师多虑。”朱由检起身走到韩爌面前,道:“今还有一事,韩师需多多勉力。”

    “陛下请讲。”

    “御史乃天下喉舌,理应掌天下民声,可今都察院御史只知风闻奏事,肆意诋毁朝臣,于民间之事充耳不闻,可谓与国无用,反到成害。”

    “陛下,陛下不可如此诋毁朝臣,诸公为大明尽忠,一片公心,岂能受陛下……”

    韩爌生气,站起身来,呵斥朱由检。

    “韩师休怒,且听朕言。”朱由检安抚韩爌,道:“朕有意扩充都察院,令之遍布大明两京十三省各府各县,以监察地方。”

    “此法可行,陛下是否欲意老臣总理此事?”

    韩爌问道。

    他还没消气,不过身为臣子,为大明做事不可争一时之气。

    “不错,此事将全权交于韩师,朕不插手。

    此外,朕还欲改都察院品级,左都御史朕将提升为从一品,自此不在内阁之下,只受朕管辖。

    从此,朝堂百官、勋贵、不在军中的武将,都察院均可弹劾,要是证据确凿,卿甚至可直接逮捕。

    但都察院风闻奏事之权必须取消,以做制衡。

    卿以为可否?”

    韩爌摸着胡须思索,问道:“不知,六科陛下准备如何安排?”

    “同都察院一样,下放至两京十三省各府各县,只是其只负责监察地方衙门,观察施政。

    若地方有失,当上奏朝廷,斥责地方官员。

    同时,朕欲提升六科品级至正三品,只受内阁监管。”

    “如此,六科与都察院是否职能有重合,人力有浪费?”

    “韩师此言差矣,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不能将鸡蛋都放进同一个笼子里。

    坏政成灾、懒政成害,监察官员不可轻视疏忽。”

    “不知各地宗藩,都察院是否可纳入监管?”

    “可!”

    “厂卫!?”

    朱由检看着韩爌,无语。

    “老臣明白了。”

    韩爌摸着胡须,思索此事。

    此事于朝堂有大益,于东林党也有大利。

    可行!

    韩爌起身向朱由检拜道:“臣遵陛下旨意。臣必当为匡扶大明尽心尽力。”

    “韩师高义!”

    朱由检叹道:“有韩师襄助,朕何愁大事不成,大明不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