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反正 » 第六十一章 边军入京

第六十一章 边军入京

    在朱由检下令征兵之后,历时良久,边军终于凑齐五千人进京。

    这种效率,对比秦良玉的川军,真的是大大不如。

    秦良玉早在去年便遣子马祥麟整军,今年年初,就由其带兵进京,已经出川,目前距离京师不过半月路程。

    京营已招募士卒五万有余,骑兵五千余骑,目前正在整日训练,替朱由检巡视,震慑山西、山东。

    太仆寺原计划在今年互市,购马两万匹,但朱由检却让其多准备茶叶、盐巴,多多购马,准备来者不拒。

    林丹汗这种人,朱由检今后起势,必声讨,所以现在,要趁两方关系融洽时,多多采购自己需要的马匹、牛羊,已备将来征战。

    “陛下,此次进京官军皆已交由英国公安置妥当。

    户部郭允厚也已率众出发,经由天津行海岸,绕国土一圈,最后由陕西回京。”

    底下,李标正在向朱由检汇报工作。

    其余各部尚书、侍郎,及阁部大臣们也都在。

    “其他各部呢?”

    朱由检不明白这群人怎么这么喜欢开会,一召见就都跑过来了。

    “各部均正常运行,所纳新科举子,也已顺利工作月余。”

    钱龙锡上前道。

    “嗯。”朱由检点头,道:“各部阵痛既已过去,当尽快恢复正常。刑部也该如之前商议一般,在各地设置署衙。

    大理寺也是如此。

    另,郭允厚为户部尚书,执掌户部,不宜离京太久,命他行至南京,就回京主事。”

    “臣记下了。只是陛下!”李标想了想,还是说出口,问道:“今日京中开设的大明皇家商行是否为陛下所开设?”

    “不错!爱卿何以教朕!?”

    朱由检看李标一脸便秘表情,于是道:“若是劝朕关门,还是别说了。

    皇家商行朕必须开设,谁也不能劝阻。”

    “可是陛下…”杨景辰上前,还是劝道:“陛下亲自行商贾之事,是否有失体统!?

    陛下前几日刚处罚国丈周奎,今又经商,如此离经叛道,百姓悠悠之口,恐常议论陛下。”

    “那又如何?卿等不知皇家商行意义所在,朕也不怪你们。只是这遇事先否定的态度,应当改一改了。”

    朱由检摇摇头,才重新看向下方,道:“皇家商行布天下之所望,会开遍大江南北,偏远山区,为民造福。

    有皇家商行在,今后盐价虚高,米价飞涨之事,可以有人阻止。”

    “臣有愧!”

    李标急忙低头道歉。

    “臣等有愧。”

    大臣们也急忙道歉,

    “早在卿等劝阻之前,就有数人觐见,劝朕不可与民争利!”

    朱由检淡淡道:“朕不知是你们这些朝中大员见识浅薄,还是他们沆瀣一气,不顾民众死活。

    辽东物价飞涨,难民遍地,你们都看不到,朕不过开设一小小商行,却都盯上了,就有这么多人进言。

    莫非是百姓性命不重要!?”

    “陛下!臣正要进言。”

    李标急忙道:“开春之后,京中难民聚集,臣与诸多大臣商议,认为应开仓放粮,组织人员兴修水利、修整道路、建设房屋、加固城防,并开荒安置难民。

    余下者,可遣至山西、山东等地,由地方官府负责安置。”

    “还不错,不过此事不用你们操心了。”

    朱由检接过奏本,没看,直接扔在一旁,道:“这些难民都是朕让人送进京城的。”

    “陛下!?”

    群臣震惊。

    “今岁年初之时,朕曾向天下下旨,号召各地人员来京务工。

    只是应者寥寥。”

    朱由检走下台阶,踱步出殿,望着天空,道:“京中人手不够,所以朕才自耗钱粮,命人送辽东、陕西难民入京。”

    “陛下!?如此多的难民聚集,臣恐生变!况且,万一有瘟疫流传……”

    李标及几位大臣立马走出,虽然没有祥说,但是言语之意都是劝阻。

    而朱由检却不在意。

    “有虎贲、背嵬两军镇守,卿不用担心生乱。

    至于瘟疫,只需派人预防即可。”

    朱由检没有回头,朝着一众大臣们挥挥手,道:“怎能因些许困难,就弃地方难民于不顾?

    看不到,不等于不存在。难民也是我大明百姓,今在各地受苦,若能帮衬,朕身为天子,义不容辞!”

    但在这个医疗并不发达的时代,一点小问题都有可能要人命,所以朱由检也是十分小心的。

    牛痘防天花,开水防细菌,石灰杀菌、酒精消毒,戴口罩、分隔离,朱由检将能想到的防治办法全都告诉了太医院。

    并严格监督他们施行。

    虽然直接大规模施行并不太现实,将来等工厂成立,也只会对工人严加管教。

    但总归有道手续,心里放心些。

    朱由检还在命人研究肥皂,不过因为不知道配方,所以还没有什么头绪。

    另外白糖、高度白酒、香水等物,也都在研究中。

    回过头,见李标等人仍是一脸担忧,朱由检直接道:“今朕可救民百万,若是因噎废食,那这百万平民,岂不是无助等死?

    那这世间所有的事,朕都不用做了。”

    回到殿中,朱由检又道:“严加看管,小心做好防护就是。”

    “不知陛下是如何安置难民?”

    礼部何如宠上前问道。

    “此事说起来也简单,朕准备开设工厂,为难民提供工作,每月发俸。

    难民有了俸禄,就能养家糊口。

    届时,只需数十座工厂,招纳难民二、三十万,就可安置百万难民。”

    朱由检之所以召大量商贾入京,就是准备打造生态圈,这些可都是商机!

    只要周边的粮食供应能够跟上,京城就完全有能力接受百万难民。

    而有了这百万人,将来练兵、修路,就完全不用愁人了。

    “只是这…”

    何如宠不能理解,于是问道:“陛下,难民们住所又该如何安置!?”

    “哼!朕自有办法。”

    整天问问问!国朝是没事情让你们做吗?

    等蒸汽机研究成功,真正投入使用,动力提升,京城中的这点流民算什么?目前为止,他都不过是小打小闹,掀不起什么浪花。

    “陛下,今袁崇焕攻打建奴,臣请催孙承宗出战!”

    熊明遇见其余事情议定,就上前说道:“孙承宗目前按兵不动,置袁崇焕部于险地,臣请陛下速速催孙承宗出兵,支援袁崇焕。”

    “熊卿知道现在是什么状况吗!?袁崇焕进军到何地?孙承宗部整军如何?建奴又是否回师救援?”

    朱由检坐回龙椅,望着熊明遇,直直问道。

    “臣…不知。

    可袁崇焕三万人马,与刘爱塔部合力,必能攻至辽阳城下。

    只需在建奴回援之前,攻克辽阳城,我部则可坐守坚城,威胁沈阳。

    届时,只需休整一二,整合各部一起出兵,则沈阳可破,建奴危矣。”

    熊明遇似乎对袁崇焕信心十足,根本没考虑过失败的后果。

    “如果失败呢?熊明遇!如果失败,我大明将万劫不复!”

    朱由检拍案而起,走到熊明遇跟前,大声说道:“若朕是建奴贼酋,即使回师不及,至辽阳城有失。

    届时,朕会即刻让利蒙古林丹汗,归还左翼诸地,商议两家共同出兵。

    只要建奴拖住边军在辽东,蒙古林丹汗必趁火打劫。

    两面作战,再加之今陕西、西南叛乱,我大明军务必即刻倾覆。

    到时候,红夷入侵,白莲教动乱,你这兵部尚书,能向朕保证袁崇焕部可势如破竹,即刻在攻陷辽阳之后,夺下沈阳!?”

    重新夺回沈阳城,则辽东建奴可不足为惧,情况就又不一样了。

    但袁崇焕真的行吗?

    “臣不敢!可袁崇焕部为国征战,怎能使其孤军作战?”

    熊明遇大声叫嚷,似乎正在辽东作战的是他自己。

    “朕已派人送去粮饷,表示支持。”

    马的,提起这个就来气。

    本来只用按部就班,徐徐图之,建奴就一定不足为虑,可他袁崇焕非要拖着大明一起为他个人建功。

    本来人家刘爱塔藏的好好的,他袁崇焕非要拉着人家一起冒险。

    人家毛文龙也好好的在皮岛经营根据地,他非得拖人家一起下水,将人家吓一大跳,寝食难安,请罪的奏章都连夜送过来了。

    “陛下…”

    熊明遇还想再说。

    但如果不是形势危急,朱由检早就派人斩了袁崇焕了。又怎么会听人劝,替他着想呢。

    整天陪着这群老货争论,正事都快忘记做了。

    “大伴,安排下午出巡,朕要去观看武举。”

    这次,朱由检直接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