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风云破魔 » 第三章 朝堂之上

第三章 朝堂之上

    再过些时日就要立秋,正是丰收的时节,田间的农民也都忙碌起来,而燕国朝野这几日也是重要的朝会时间。

    北燕地处平原地区,非常适合建造规模宏大的城市,汉阳城做为燕国首都,在几代君王的经营之下,城市规划的井井有条。

    汉阳主要有两个市场,其一城西,主要是针对百姓交易的地区,为利人市,而城东,则因为主要是达官显贵居住,市场档次更高,是为都会市。

    城北,主要是皇城和高级官员的居所,平常人等不能随意进出,这也是为了保护核心所在的安全考虑。

    崇政殿,北燕皇帝大朝会的地方,规定每月开一次大朝会,此时三品以上官员都要来此朝会。

    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要日常运转,开会是必不可少的制度,而这开会的时间都是在凌晨5点开始,所以天还漆黑着,几部官员就已经在皇城外候着了。

    远处来了一顶轿子,走下来一名老者,穿着一件深色锦缎织袍,袖口和衣襟上绣有金线和云纹,精致和细节都彰显出他身份的尊贵。他步履虽然不快,但是依然稳健,还不时与身边各位官员点头示意,显然心情也不错。

    来人是宰相李融,已经快七十的年纪,从前朝一直到现朝,服务了两代皇帝,而且还是当今皇帝的老师,为了显示对他的殊荣,特批让他可以坐轿上朝。

    大殿内。

    燕皇段正明端坐在上,望着下面的群臣,微笑着向众人挥了一下手,抬头转向李融,“老师,我们开始吧!”

    听完各部官员的汇报后,李融深鞠一躬,针对各部的汇报结合重要事项做了几点说明。

    虽然已然白发苍苍,但是精神矍铄,记忆力也很强,凭着对各部情况的了然于心,燕皇听的频频点头。

    段正明显然挺满意,开口说道,“我大燕这数十年外无战争,内有良臣,难得的太平盛世,各位爱卿着实辛苦”,“马上就要立秋,这迎秋祭祀的大事,还请国师要好好准备。”

    一旁的国师费敏立刻鞠躬道:“请陛下放心,各部都已经在按规矩准备着,此次立秋也正是您亲政三十年,所以我们打算在东市搞一场庙会,让天下百姓也与陛下同乐。”

    “嗯,搞的热闹一点,不过要控制花费,我朝要的是国泰民安,不要徒增百姓的负担。”

    “陛下放心,这几年国库尚算充盈,无需向下摊派”,“不过考虑到毕竟是大庆日子,我们准备让全国各地选一些特色队伍来搞点花车表演,这也是让各地百姓一起来同乐一番。”

    “嗯,想法不错,你着手安排就是。众卿可还有重要事情要商量?”

    “没有就退朝吧,政事堂的众臣留下,我们再商量点事情。”

    -------------------------------------

    政事堂是燕国权力的最核心,每天各部主要大臣都在这里处理各重要的事项,燕皇也会与大家商量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

    “老师,最近我一直在想一件事情,你可知道是什么?”

    李融很早就是燕皇的老师,两人几十年的陪伴,早已心灵相通,老爷子捋一捋发白的胡须,“敢问陛下是不是在考虑修运河的事情?”

    李宰相此言一出,各大臣面色就凝重起来,要知道燕皇想修建的,是贯穿燕国南北上千公里的水道,地形复杂,工程浩大,之前就有人提出过,不过考虑到时间太久,劳民伤财,所以一直都没有进行下去。

    段正明看了看大臣的表情,心里也是有所准备,端起手中的杯子,用杯盖划了划茶沫,“众爱卿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在等谁先来说,都不想做这个出头鸟。

    段正明微微一笑,看向管钱的户部大臣王瑀。

    王瑀一看也躲不开了,恭手说道,“陛下,我管着全国钱粮,修运河肯定是利在千秋的事情,不过花费巨大,耗时数年,这样可能要向民间征收重税,如果不影响民间安定,此事,嗯。。。可行!”

    户部尚书这话一出,其他大臣也不敢明着反对,其实大家都觉得此事太过劳民伤财,要不然也不会历次讨论都无疾而终。

    工部尚书秦俭向来脾气火爆,不怕得罪人,这活如果确定要干,那都是他工部的活,想到多少百姓要多年去挖河道而不得归家,很容易出事,他马上就坐不住了,“启禀陛下,这条运河按十万劳工计算,估计也要十年方可修好,花费巨大不说,这十万百姓来修河道,估计要影响农事,如果影响了粮食的耕作和收成,吃不饱,怕是农民要闹事。”

    其他大臣虽然不说话,不过这想法都放在脸上了,燕皇面色凝重,自己亲政三十年,一直想有所成就,现如今外无战事,如果干成这件伟迹,那肯定是可以永载史册的功绩了。

    可他偏偏又是一个爱民的皇帝,本以为经过多年的积累,国家已经有了搞这浩大工程的本钱,没想到大臣们还是觉得太过激进。

    正在踌躇间,李融咳嗽了一声,又捋了捋他那花白的胡须,“陛下,各位同僚,此事确实牵扯太大,不过我大燕如果修好运河,那不仅方便了民间运输,而且对于军队的部署也有重大裨益,大家可想到这一层啊?”

    “我们大燕地处中原,与西梁和南唐接壤的地方虽然都有要塞,但是如果两国商量好一起来攻打我们,难免手忙脚乱,所以运输的效率就决定了我们以后的国运,到时候不仅人员运输方便,大量的军事物资也可以通过水路快速分发,以往运输粮草,千里之路,一大半的粮草都是在陆上被运送的人消耗掉了,而且时间花费太长,就算我们不主动进攻,他国一旦对我们发起攻势,我们根本无法快速有效的组织防御。”

    秦俭当然也明白这些道理,“丞相,这些功在千秋的利确实很重要,不过这个方案在多年前的晋国也有人提出过,结果启动不久,他国就发现了此运河的重要程度,在晋国最虚弱的时候联手入侵,内忧加上外患,这晋国才被灭了,我们不得不防啊。”

    李融慢慢听他说完,点了点头,冲他摆了下手,“你说的很有道理,如果我们走这晋国的老路,怕是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所以我们要变!”

    段正明听闻宰相一言,眼前顿时一亮,“老师,可是想到了什么更好的法子?”

    李融哈哈一笑,“说来惭愧,此法子并不是我想到的,我先说给大家听听,大家议一议,看看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