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飞眼三国 » 如果曹冲在,建安有“四曹”

如果曹冲在,建安有“四曹”

    如果曹冲活到成年,享誉美名的不是“建安三曹”,而是“建安四曹”。

    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多有聪明智慧,以曹丕、曹植、曹冲最为人知。

    曹操的小儿子曹冲自幼聪明伶俐、智慧超群,深得曹操的宠爱。

    曹操寿诞,孙权派人给曹操送来了一头大象作礼物。

    操见之,庞然大物也。

    心下好奇,问:“此象重约多少?”

    答:“鄙国简陋,无法称大象重量,所以不知道大象多重。久闻魏王才略过人,手下谋士众多,智慧超群,请您想个办法称一下大象的重量,也是吴主的心愿。”

    两国博弈,小事间就可看到损益,孙权这是出了一道智力题啊!

    赶紧召集群臣,头脑风暴,脑筋急转弯,选出最强大脑,绝不能贻笑东吴。

    就在抓耳挠腮,一筹莫展之际,曹冲忽然走到曹操身边,面对吴使,朗然说道:

    “在我们这里,这样的小问题都是孩子们的游戏,你竟拿来问我父王,实在无理。”

    “第一步,先把大象牵到船上,在船帮齐水处作个记号,再将大象牵走。

    第二步,把石头装到船上去,一直装到船到达先前作好的记号处。

    第三步,把石头分别称重,再把这些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曹操听了大喜,众人也对曹冲的聪慧赞叹不已。

    曹冲称象是浮力定律的一个应用,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是一个孩童很聪明才智的体现,也说明了曹操的后代们很多是智慧超群的。

    浮力定律又称阿基米德定律,是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为国王鉴别纯金王冠的真伪时发现的。

    阿基米德定律揭示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阿基米德,洞天察地,提出了万物之理,他不仅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更有一句现在仍被世人所传颂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曹冲是阿基米德之后四百多年出生的,他们应用了同样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具有数理方面的高度智慧,

    曹昂是曹操的长子,对于他的才干被描述的并不多,但是一直追随父亲左右足以看出曹操对他的重视和培养。

    遗憾的是,曹昂在征讨张绣的时候殒于乱军之中。

    曹丕是具有大智慧的,有治理国家的才干。相比之下,曹植所展现出来的更多是艺术天赋。

    艺术家往往是自由的,天马行空的,只是生活在自己构建的虚无世界里,他们对控制和管理这个现实世界并没有兴趣。

    像曹操这样能够写出慷慨激扬的《短歌行》和向伟人那样能够著作出《沁园春.雪》这样大气磅礴诗篇,文武兼备的人,历史上很少见,甚至绝无仅有。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南唐后主李煜作为“词帝”的文学修养绝对是登峰造极的,但他只能是亡国之君。

    宋徽宗赵佶就更荒唐了,绘画书法可以开宗立派,已经达到至高无上的法境,但是金国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只能慌慌张张地传位给儿子宋徽宗。

    世界就是一个拼图,上天给人的分类是不同的,长于艺术的人就应该去娱乐自己和大众,而治理国家的人必须严于管控,有杀伐之气。

    当了皇帝,杀兄轼父,欺母霸嫂也被歌颂“开元盛世”或“贞观之治”。

    黄袍加身,即便杯酒释兵权,也被崇敬为唐宗宋祖。

    有人以为歌唱得好、字写得好、文笔好、球打得好,抑或某一方面有特长就是有才华……这不过是孤芳自赏,没有太大的意义。

    只有灵魂的觉悟、思想的升华和人格的独立,才是真正的才华。

    曹植的才是,介于以上两者之间,近乎才华。才华这种东西,与人无益则无意义。谁会管你会什么、有什么才能,跟我有什么关系?只有能为别人所用,对别人有帮助,在别人那里才有价值。孤芳自赏,当然不可否认,对于自己也是一种美。

    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被称为“三曹”。有人说称之为“三曹”,是为了彰显他们三人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成就和地位。

    其实不然,“三曹”应该是对他们文学水平的一个评价,因为如果谈到政治的话,曹植明显是不成熟的,而他的文学修养和才华又是极高的。

    不能说曹植没有政治抱负,只能说他的个性里面狂放洒脱,不拘小节和追求简单自由的一面显露无疑的气候,曹操、曹丕和后来的曹叡都不再敢对他委以重任了。

    任何父母,或者长辈判断一个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的时候,更多的看他是否有智慧,很少从性格的角度去考量。

    曹植,由于自幼颖慧,很小的时候就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字,可以出口成章,落笔成文,深得父亲曹操的宠爱。

    曹操甚至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不拘礼法,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

    在政治上,曹植是一位悲剧人物,这种悲剧客观上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反过来说,曹植也正是因为声色犬马,狂放不羁才毁掉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曹植早期的文学作品是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满怀信心和期待。后期的作品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这恰恰是曹植人生经历的写照。

    曹丕、曹彰、曹植,三个人是一母所生,早年他们都很受曹操的重视。

    他们在战场上随父出征,后来又分别跟随各路将军参与不同的征战,就像李渊三个儿子,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

    二哥曹彰,非常勇猛,武艺高强,被曹操视为最适合领兵打仗的人。他曾经亲率大军克乌桓,降鲜卑,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战绩。

    遗憾的是,曹彰在岁的时候因病亡故,英年早逝。

    他在父亲曹操出征不在的时候,私自打开只有天子在祭祀的时候才能开启的司马门,驾车进入,任意驰骋,狂歌呼号,在朝野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班师而归的曹操震怒了,直接处死了掌管司马门的公车令。

    曹植的随性和鲁莽令他失去世子之位,曹丕当上太子。

    曹丕幼年即习骑射,十岁就随从父亲征战四方,是一个战场的腥风血雨中磨练出来的干练之才。

    曹丕文武双全,也是才华横溢,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

    曹丕的诗词歌赋与曹操的大气磅礴和曹植的直抒胸臆不同。

    由于连年征战和童年经受苦难的原因,曹丕的性格有忧郁和沉稳的一面,所以曹操将大事委托给他更加放心。

    本来被曹操寄予厚望的,是少年聪明的曹冲,但是这个神童,在十三岁的时候就早夭了,还是天妒英才啊!

    曹操曾对曹丕说:“失去曹冲,是我的不幸却是你的大幸。”

    意思是如果曹冲在,你们都没有资格去争夺太子的地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