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续汉书 » 第三十九章、亡命

第三十九章、亡命

    “是何言也!”

    刘昭护掌叹道:“见义不为,无勇也!仲慎兄以为我刘昭何人?兴废继绝,圣人大之,怎么能说借呢。伯虎,去我房中找魏嫂子,把我的钱悉数取来。”

    张敞连忙止道:“不需要太多,胡从事也是桂阳大家,只需一万钱路上花费,太多不好携带,反而是累赘。”

    刘武看了看刘昭,见他无有异议,转身朝里间而去,旋即,就背出来个沉甸甸的麻袋放到张敞跟前:“张君,这是一万钱。”

    张敞接过钱,放在地上,朝刘昭长拜不起。

    刘昭扶起张敞,笑道:“仲慎兄何须如此,一万钱而已。”

    “此去桂阳,山高水远,此生恐无再会之期,还往二位保重。”

    “啊!”何进大吃一惊道:“仲慎也要去桂阳吗?”

    张敞拂泪点头道:“某虽不才,愿随义士南下,共同抚育窦氏幼孤。”

    “仲慎兄真乃我大汉程婴杵臼也!”

    张敞要行大义,刘昭也不好劝阻,只能拉着他的手,叹息道:“礼记有云,父母存,不许友以生死,要不然我也与仲慎兄一般共襄义举。”

    何进连忙拱手道:“俺也一样!”

    刘昭又道:“那胡从事既然到了家门口,此等义士若不见上一面岂不可惜,还请仲慎兄引荐一二”

    何进又连忙拱手道:“俺也一样!”

    张敞连忙阻止道:“如今阉竖得志,爪牙横行于天下,我贸然来寻,也不知道会不会给贤仲昆带来祸事,此时还是不见为好,待扫除阉宦之日,澄清宇内之时,我再替贤弟引荐不迟。”

    刘昭只好作罢:“既然如此,那仲慎兄计划何日启程?”

    “为防夜长梦多,阉宦鱼死网破,今晚就走!”张敞决绝的拱手道:“他日刘郎若到洛中见到愚兄,还请将我今日之事告知于他,希望兄长能原谅我不辞而别。”

    说罢,张敞又躬身一拜,道了声郑重后,洒泪而去。

    刘何二人掩护这张敞上路淄车,知道车影都消失在路口,何进仍然愤恨不平:“此等义士,竟然被逼的远窜他乡,我恨不能将阉党斩尽杀绝。”

    见刘昭只是摇头苦笑,何进又问道:“昭弟何故发笑?”

    刘昭失笑道:“我只是好奇遂高为何如此执着于诛宦。”

    毕竟你现在须不是国舅爷嘛,等你当了国舅爷再和宦官斗个你死我活也时尤未晚。

    若说这上下五千年,宦官和外戚最不对付的朝代,非这后汉莫属了。

    从和帝时,大宦官郑众诛杀窦宪开始,到眼前这位身死道消为止,前后不过百年,宦官和外戚的大规模斗争就多达五次。

    当然了,每次均以外戚的失败而告终,先后有四位大将军,一位车骑将军死于宦官之手,分别是大将军窦宪、大将军邓骘、车骑将军阎显、大将军梁冀、大将军何进。

    若非出了耿宝耿大将军这个阿附宦官的败类,那简直就是强迫症的福音了。

    当然了,杀死这些外戚的,归根结底还是皇帝,宦官多数只是依令行事罢了。须知道,这毕竟是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外戚的一切权利都不过是皇权的延伸罢了。若是皇帝一心想铲除外戚,执掌大权,甚至无需等到成年,只要十二三岁明白事理即可。

    昔年汉和帝年仅十四岁,就诛杀了北逐匈奴,权倾朝野,威震天下的窦宪。而今上此番诛杀窦武,也不过年仅十二而已。

    当然,刘昭也曾为窦宪之死扼腕叹息,毕竟是燕然勒铭的民族英雄,最后竟然落得如此下场。但事已至此,还能替古人担忧不成,让刘昭最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权利的滋味果然如此令人沉醉吗?

    当然,他前世是个底层社畜,今生还只是个孺子,现在和他谈权利的滋味,无异于邀曹节、王甫上青楼,向他们讨教床笫之术一般。

    言归正传,何进闻言正色道:“阉宦祸乱朝纲,禁锢贤良,以至海内沸腾,天下崩坏,难道不应该将彼辈斩尽杀绝吗?”

    刘昭旋即问道:“那天下崩坏的根源又在哪里呢?”

    “我记得昭弟曾说过,天下崩坏的根源在于土地兼并,以至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有弥望之田。”何进挠了挠头,痛心疾首道:“贫者失去土地,沦为流民,成了不稳定因素,而那些富者则千方百计的隐匿人口,偷逃赋税,朝廷岁收枯竭,甚至不得不卖官鬻爵,以至吏治更加崩坏。”

    “那天下兼并最甚者,难道是阉宦么?就算省中宦官个个兼并,又能兼并多少呢。”刘昭停住脚步,回身抬头定定的看着何进,又问道:“遂高兄久居市井,难道不知天下谁人兼并最多?”

    何进几乎脱口而出:“那必是累世官宦的公族士人了。”

    “哈哈哈!遂高兄既然知道,那又何必执着于诛宦呢。”刘昭迎风而立,几乎要被穿巷而来的秋风吹出眼泪:“以诛宦而安天下,岂不是刻舟求剑,缘木求鱼。”

    刘昭止住笑意,握住何进的手,正色道:“我知遂高兄素来仰慕士族,当然士族之中的确不乏闵仲叔、周彦祖那般无功不受禄,非其力不食的高洁之辈,但多数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罢了。

    就拿我兄平日仰慕的汝南袁氏来说,他家向来以士人魁首自居,诛宦理应奋勇当先,死不旋踵,但此次窦陈奋发之际,袁氏之人安在哉?

    当然,趋吉避凶,人之常情,彼辈若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置身事外也就罢了,为何还要与阉宦袁赦结为同姓,互为表里?我曾经听过一句歪诗,笑骂由他去,好官我自为,说的不正是袁家这种人吗?”

    “袁氏四世三公,怎么会有人骂他呢?”刘昭旋即又嗤笑道:“我最后再问遂高,袁氏的富奢就连我们外郡之人都有所耳闻,那他家的钱粮都是从哪里来的?”

    何进听罢愣在原地,久久不语,良久才道:“昭弟为何跟我说这些。”

    “很简单,只是想告诉我兄,无论何时都不要被士人,尤其是袁氏诓骗了去。”说罢,刘昭也不待何进作答,转身张开双臂,顺着秋风,长啸而去。

    跑出好远,又听见何进的呼喊顺风而来:“昭弟!我悟了!”

    刘昭头也不回,只大声喊道:“遂高悟了什么?”

    “公族当然是兼并土地最多者,但阉宦也未尝没有兼并之。荀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昭弟不也曾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吗?公族兼并,由来已久,当徐徐图之,但阉宦却不得不除。”

    “另外,愚兄还悟出,禁军久居京中,素来畏服阉宦,窦公依仗彼辈而惨遭族灭。”

    “若要诛宦,何不招外军进京!”

    刘昭闻言目瞪口呆,蓦然回首,却被灌了一肚子西北风。此时凉风乍起,黄叶簌簌坠地,何进立于道中衣袂翻飞,颇有种玉树临风之感。

    这家伙是魔怔了。